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製作丸子菜肴的超級秘笈

[複製連結] 查看: 219|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ags_tai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1 01:12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丸子是地道的中國菜,在中國的南方叫元子。丸子菜雖然普通,但是在製作方法上卻有著很深的奧妙,而且形式變化多樣。這裡介紹一下丸子的奧妙,你可以因地制宜地簡化有些做法,同樣可以做出美味丸子菜的。如果你的丸子做的不好,可以對照找一下原因,相信以後手藝會有提高的。
一、選料
為了保證丸子菜肴的品質,選料是很重要的。魚要選擇新鮮、出肉率高、吸水性較強的品種,如烏魚、巴魚、牙片魚、岩鯉等;蝦要選擇潔白的蝦仁,或是新鮮的對蝦肉;畜類瘦肉要選無筋膜的精肉,肥肉要選厚實無血污的肥膘肉;雞蛋、蔬菜等一些原料則必須新鮮。
二、初加工
1、魚肉的初加工:是將魚治淨後,由魚脊背處進刀,從頭至尾取下兩片完整的淨魚肉,然後帶皮平放在菜墩上,先用刀背在魚肉上排斬,再用刀尖順著魚肉的紋路輕輕刮下魚肉。注意:刮到顯血筋時為止,然後再仔細斬剁。斬剁時下刀要輕,且剁得越細越好,剁至魚肉轉白起粘性時為止。
2、 淨瘦豬肉、淨雞脯肉、淨蝦仁及羊肉的初加工:在加工這些肉類時,要採取粗切細斬的方法。當這類肉的肌肉纖維被破壞以後,所含蛋白質就會釋出,從而形成一種 粘性較強的溶膠,這種溶膠最易吸收水分。但有些丸子菜肴的初加工就不需要太細膩,如製作炸丸子、四喜丸子、揚州獅子頭等,過細反而口感欠佳。
3、對一些肌肉纖維較粗且肉質較老的原料,如牛肉,通過仔細斬剁後製成丸子菜肴,不但入口細嫩,而且由於在製作時斬剁斷了肌肉纖維,擴大了受熱面,還會縮短烹調時間。
4、青菜及素菜丸子的斬剁,就不需那麼複雜,只需根據菜肴的成菜特點,將其斬剁均勻就可以了。
5、還有一些製作丸子菜肴的原料,卻不需要進行斬剁,如山藥、土豆、豆腐等,只需先制熟再用刀壓成泥即可。
三、丸子的半成品——泥子
泥子:即茸泥,是製作丸子菜肴的半成品。它可分為軟泥子、硬泥子和粗泥子三種。下面分別談談三種泥子的調製技術。
1、軟泥子的調製
軟 泥子的上漿技術要求較高。漿前與漿後的泥子是截然不同的。上漿後的泥子呈乳白色,粘稠性強且質地細膩,而且上過漿的泥子比未上漿的泥子膨脹許多。如 200克魚泥,就可擠出比乒乓球小一點的丸子40多個。這裡的奧妙就在攪拌上漿之中。在攪拌上漿時,應使泥子順一個方向進行機械運動,這是強迫泥子吃水。 由於水分子的排列是有方向的,故攪拌時也要朝一個方向,切不可來回攪拌或攪攪停停,一定要一氣呵成。
科學地加水、鹽、油和雞蛋清,是保證軟 泥子品質的關鍵。你必須根據泥子的品質和菜肴的標準來決定用水量的多少。以500克魚泥子為例,一般吃水在 400克左右。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還要視魚的品種和氣溫及魚肉斬剁的情況而定。而鹽的加入需要與水配合。我的經驗是,水鹽混合上漿是比較科學的攪拌上漿 法。鹽與水混合上漿,能由表及裡地循序漸進,並伴隨泥子的吃水量定漿成形。一般每500克泥子的用鹽量可在3~4克之間。當泥子充分攪打上勁後,再放入打 好的蛋泡糊和白油攪勻即可。
加入蛋泡糊主要是利用蛋清受熱即變性成固體的性質,去有意識地增加泥子的粘度,並使泥子變得潔白、鬆軟。此外,最後加入白油能使丸子入口軟嫩,並且具有增香的作用。
2、硬泥子的調製
硬 泥子,即通常用來煎、炸、燒、燴的丸子菜肴的初加工原料,它的初加工方法不同於軟泥子。因為硬泥子製作出的丸子菜肴具有幹香酥脆、外焦裡嫩等特點,所以在 調製硬泥子時,不要調入過多的水。如果調水過多,炸制時就會膨松脹大,但離油晾涼後又會收縮回軟。硬泥子中肥瘦肉的比例要適度,切不可不放肥肉。因為肥肉 在炸制過程中可以使丸子鬆軟並有著增香的作用。
以上方法同樣適用於牛肉、雞肉等硬泥子製作,但對以魚蝦為原料的硬泥子,其製作方法則略有區別。
首 先,為了避免丸子吃口發死,魚蝦硬泥子中可加入適量的雞蛋清和麵包渣,因這樣能對丸子起到膨化定形的作用。其次,由於魚蝦硬泥子不需要過多地吃水,因此澱 粉的用量一定要掌握準確。因澱粉的吸水力較強,如澱粉加入過多,丸子在加熱後外部會形成堅硬的殼,而內部則會變得粘糊糊的,這樣會影響到丸子的口感。當然 澱粉加少了也不行,那樣會使丸子鬆散走形,失去應有的風味。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 1 非常讚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