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三合一即溶咖啡的方便性,提高了「喝咖啡」的普及性。根據調查,台灣人每人每年平均喝掉約 120 杯咖啡,其中,最多的還是三合一即溶咖啡(28%),其次才是便利商店的罐裝和研磨咖啡(21%)。
但很多喝三合一即溶咖啡的人不太深究品質。在台大開設咖啡學的農藝學系助理教授王裕文觀察發現,因為三合一咖啡較研磨咖啡便宜,消費者對於低價產品不好要求過高品質,久而久之,有些人也就不在乎自己喝了什麼東西。
你有沒有疑惑過,方便、易快速沖泡的即溶咖啡裡究竟是什麼?《康健》蒐集 28 項市售三合一、二合一及濾掛式研磨咖啡產品進行分析比較,從食品營養及咖啡品質角度進行探討,提出下列五大提醒。
你以為的無糖咖啡, 其實是高脂
每人每天從脂肪所攝取的熱量應只佔總熱量的 10~20%,最多不超過 30%。當一項產品的脂肪熱量比例超過 30%,就進入了「高脂」的危險範圍,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沁瑜提醒。
《康健》在調查分析中發現,不論是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脂肪含量比例幾乎全都過高。從市售三合一咖啡的營養標示資料計算,真鍋曼特寧和貝納頌經典曼特寧的脂肪熱量比例都超過 30%。(表 1)
更驚人的是,在「無糖」二合一咖啡背後,其實隱藏著「高脂」的真相。你可能以為無糖二合一咖啡比較健康,但數字會說話,二合一咖啡的脂肪熱量全都超過 30%,甚至,真鍋經典無糖二合一及 UCC 炭燒二合一的脂肪熱量比例達 50%以上。相較於濾掛式研磨咖啡的脂肪含量幾乎為零,你喝哪一種咖啡,就決定了脂肪攝取量。
便利的三合一、二合一, 含了 60~80%的奶精與糖
奶精、糖、咖啡豆都有碳水化合物。比較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醣密度)發現,三合一、二合一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與濾掛式咖啡相差 6~8 倍,其中的差異就是糖和奶精。
以濾掛式咖啡為例,醣密度是 0.1,意即一包 10 克的咖啡粉只有 1 克是碳水化合物,且是來自於咖啡本身。
但三合一、二合一咖啡就完全不同,三合一咖啡的醣密度高達 0.7~0.8,也就是說,在一份 20 克的三合一咖啡中,有 12~16 克是碳水化合物,且大多來自於糖和奶精,幾乎如含糖飲料一般。(表 2)
二合一咖啡雖然沒加糖,但奶精也有碳水化合物,因此,醣密度雖比三合一的稍低,但也在 0.6 上下,僅 UCC 的炭燒二合一較低(醣密度 0.4)。
若不計算份量差異,各品牌三合一咖啡單一包裝的熱量可達 1.6 倍;若與濾掛式咖啡相比,熱量差異超過 20 倍。
以 UCC 原味綜合便利沖咖啡(濾掛式)為例,熱量只有 4 卡,但 UCC 精選綜合三合一的熱量 78.6 卡,相差 20 倍;西雅圖即品曼特寧和貝納頌經典曼特寧都超過 90 卡,差異達 23 倍之多。
熱量密度為每公克食品所產生的熱量,若密度超過 4,就屬高熱量食品。
無法驗證咖啡品質及含量
其實,即溶咖啡粉不論三合一或二合一,一開始就有香氣不足的缺點。「喝咖啡最重要的是香氣,但香氣會在即溶咖啡冷凍乾燥的製程中被破壞,只留下焦苦味,」曾獲得 2010 年亞洲咖啡大師比賽冠軍、現任曼咖啡副理的莊宏彰坦言。
莊宏彰和王裕文都懷疑,拿來做三合一、二合一咖啡的咖啡豆可能是品質最低階的豆子,因為從價格來看,低價咖啡很難兼具品質。
王裕文以工廠價為零售價四分之一估算,假設一包三合一 12 元,工廠價就是 3 塊,扣掉包裝算 1 塊,還有糖、奶精和利潤,咖啡大概只有 5 毛錢。但泡一杯 120cc 的研磨咖啡需要 7~10 克咖啡豆,1 磅(454 克)咖啡豆可沖 45 杯咖啡,若 1 磅咖啡豆 400 元,則一杯咖啡的咖啡豆要 9 元。所以是 9 元與 5 毛錢咖啡之比,換言之,研磨咖啡的成本是三合一的 18 倍。
而等到磨成粉又混和了砂糖、奶精之後的三合一咖啡更讓人無從判斷咖啡品質。
如果選擇使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三合一品質會比較好嗎?那也不一定,王裕文解釋,品種不代表品質保證,因為品質也和採集技術及品管有關。莊宏彰則提醒,選擇阿拉比卡當然可以,但無法確認它的含量是 100%還是 5~10%。
咖啡的含量多寡又該如何判斷?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食品內容物為兩種或兩種以上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所以,使用量最多的排第一、最少的擺最後。
分析各家廠牌三合一、二合一的內容物,不是「奶精、糖、咖啡」就是「糖、奶精、咖啡」,只有西雅圖即品拿鐵和摩卡特調三合一的咖啡成分排在第一順位。二合一咖啡也只有 UCC 炭燒二合一及摩卡無糖拿鐵二合一的成分以咖啡為主,其餘都是「奶精、即溶咖啡」。
除了奶精、糖, 還有澱粉和香料
劉沁瑜指出,三合一咖啡最大的問題就是奶精。大部份三合一咖啡的成分都是奶精、砂糖、即溶咖啡,看來成分單純,但實際上奶精就含葡萄糖漿、氫化植物油、酪蛋白鈉、穩定劑、乳化劑、抗結劑等人工添加物。
除了奶精成分複雜之外,其實「三合一」咖啡是「六合一」甚至「七合一」。因為有些產品還添加色素、香料、食鹽等,有的摻了麥芽糊精、糊精纖維等澱粉類添加物為咖啡增加濃稠度,劉沁瑜說。其中,貝納頌經典曼特寧的無糖二合一咖啡,還添加了甜味劑─麥芽糖醇。在塑化劑事件中,各種糖漿、乳化劑都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人工添加物;有些代糖也存在著健康危害的爭議。如果你想吃的是真食物,最好離人工添加物遠一些。
想要自己沖泡咖啡,咖啡專家建議掌握以下三點。
1‧選擇成分單純的濾掛式研磨咖啡。王裕文建議,濾掛式咖啡對於沒時間、沒器材煮咖啡的人是一個方便的選擇。但最好是購買咖啡館自製的掛耳包,因為相較於食品大廠,咖啡館的市場小、庫存少,咖啡粉會比較新鮮,而且喝之前還能檢查一下粉末有無異狀、聞一下是否有油耗味。
2‧聰明濾杯用濾泡原理,省時又不需要練習技術。莊宏彰沒時間慢慢煮咖啡時就使用聰明濾杯,類似傳統的咖啡濾杯但杯底有個卡榫,只要放上濾紙、倒入咖啡粉、沖熱水攪拌,等 1 分鐘,將濾杯放到馬克杯上,卡榫一扣開始滴濾,前後不用 5 分鐘,就能泡出 2~4 人份的咖啡。
3‧喝不慣黑咖啡的人,建議要選好的糖和奶,酌量添加。王裕文建議用細冰糖較不會影響咖啡原味;莊宏彰則喜歡用棉糖,「用果糖,味道可以很純但香氣被壓抑;用砂糖,咖啡味道能上揚;棉糖則可把咖啡和牛奶連結得很漂亮。」
至於奶,鮮奶是首選。
如果要更健康些,劉沁瑜建議加低脂鮮奶,她自己每天早上都會泡一杯濾掛式咖啡,和先生一人一半約 1/4 杯,再添加 3/4 杯的低脂鮮乳或無糖豆漿。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適合你,你還是想買三合一或二合一即溶咖啡,建議查看包裝上的食品標示成分列在第一位的是不是咖啡,並確認沒有奶精和糖以外的添加物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