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驚!你以為水果乾熱量比牛肉乾低嗎?

[複製連結] 查看: 593|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aterce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1-22 10:16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上次回南部時母親問我要不要吃香菇乾,然後獻寶地拿出一包她和朋友去玩時買的香菇乾給我。乍看下就像新鮮香菇,顏色看起來很漂亮,感覺很健康,吃起來酥酥脆脆的,不會太甜也不會太鹹。由於之前做減重營養師養成的習慣,我順手就翻到背面看產品成份與熱量,每100公克熱量居然高達495大卡,熱量堪比1.76碗飯。

諷刺的是,當我進到廚房拿水喝時,看到桌上放了兩盒像書籍般包裝的小盒牛肉乾,也順手翻過來看標示時,卻看到上面標示的熱量是每100公克323大卡。換算一下,一整盒牛肉乾120公克熱量是387.6大卡,但一包90公克的香菇乾熱量卻有445.5大卡,是什麼樣的狀況讓原本食材熱量應該很低香菇,卻比牛肉乾熱量還高呢?

加工蔬果的健康陷阱1:油脂

從原料來看,香菇乾的材料有四:新鮮香菇、食鹽、黃豆植物油、麥芽糖。新鮮香菇本身熱量不高,而食鹽本身是沒有熱量的,故我們可以知道導致它熱量如此高的原因就是油和糖。

查詢衛署的食品成份資料庫,我們可發現新鮮香菇每100公克熱量是40大卡,其中水份佔89%;而香菇乾基本上沒有水份,故一樣是100公克的重量,但實際上它使用的香菇量應該是比較多的。

從蛋白質含量推估(編按:因油和糖本身都不含蛋白質,故可從蛋白質量反推香菇使用量),約使用300公克新鮮香菇製成。假設使用300公克的新鮮香菇加工製成100公克的香菇乾,理論上香菇熱量本身應該只有120大卡,蛋白質約10.2公克,醣類約21公克,脂肪約1.2公克(即300公克新鮮香菇的熱量)。

故可推估在加工過程中「額外」多了42.8公克的醣纇和21.1公克的油脂,以一公克糖4大卡熱量,一公克油9大卡熱量,這些額外的「油、糖」添加物為蔬菜類的香菇貢獻了361大卡的熱量。

事實上,不僅是香菇乾,坊間大多數的乾燥蔬果加工零食都經「油炸」處理,再烘乾,故儘管外表看起來很「新鮮」(維持蔬果的原狀及色彩),也不「油膩」(沒有裹一層厚厚的粉衣),但熱量往往比你想像中高的高,它們的熱量主要來自油脂,有些還有加糖類調味(包括砂糖、麥芽糖等)。以下,將更詳盡解析蔬果加工零食的熱量陷阱。

之前,有人送了桶「100%新鮮蔬果脆片」,同事打開來覺得很好吃,因此拿到我們部門分享。隨手挑了兩片喜歡的蔬果片,習慣性翻看營養成分表,看到上面寫著每100公克452大卡,便順便提醒同事這東西熱量比牛肉乾(每100公克323大卡)還高,不要吃太多呀。同事聽了後,馬上反問我:「為什麼100%蔬果乾熱量會這麼高?」

加工蔬果的健康陷阱2:糖

在談這個話題前,先讓我們來看張照片。從下列圖片中我們會發現到不管是哪種水果乾,除了水果本身外,都額外添加了「糖類」,而就是因為這個額外的「加料」,讓原本每100公克僅有40~50大卡的水果爆增到300大卡以上,硬比原本新鮮的熱量高出了好幾倍。

很多人會為這個答案感到訝異,因為這些加工水果吃起來並沒有很甜,不像是加了很多糖。事實上,水果加工方法有很多,從加水打成果汁,到做成罐頭、醃製成水果乾、做成果醬等,基本上幾乎都會額外添加糖,只是量多量少而已。

其中以水果乾(蜜餞)或水果脆片類熱量最高,因為它們除了用的糖量相當多以外,其加工過程因經過脫水乾燥,故每100公克成品中水份含量遠較新鮮水果低(編按:新鮮水果中水分約佔八到九成)。這意味著同樣是100公克重,但水果乾和水果脆片非水的成分較多,因此等重的情況下,其熱量硬是比新鮮水果高出6~9倍左右。

至於,吃起來並不會很甜,主要是因為水果本身多半帶有酸味,故會削弱甜味(就像檸檬汁即使加了很多糖也不會覺得甜,嚐起來還是酸酸的),此外,一般會用來加工的水果多半是比較「青」(不熟)或「較不甜的水果」,因此儘管加了很多糖,但吃起來卻不會太甜。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裡我們先來簡單看一下水果是如何加工醃製而成的。水果醃製基本上可分為三大步驟:殺青、洗淨晒乾、醃製。所謂的殺青就是灑上鹽搓到出水,目的是吐苦水,之後一般會將鹽水洗掉,將水果瀝乾或曬乾,之後再進行醃製。在醃製時,基本上是一層糖水、一層水果,層層相疊,故會用到大量的糖。

我上網找了些水果醃製食譜,從下列食譜我們可發現糖使用的量相當高,佔了三分之一以上,以每公克糖含有4大卡的熱量來計算,無怪乎成品熱量會如此高。

水果加工醃製食譜
楊桃乾:800公克楊桃、300公克糖、15公克鹽
紫蘇梅:青梅6公斤、鹽半公斤、糖2公斤、紫蘇葉250公克

常見水果加工依據成品不同,有的加了糖、有的用了大量的鹽,就是因為這些額外的「加料」影響了成品的熱量高低、營養價值,及對健康的衝擊。

以鳳梨為例,當做成果汁或罐頭時因成品內含大量水分,且額外的「加料(糖)」用得較少,故每100公克成品的熱量低於100大卡。做成醬鳳梨時因用鹽、糖、豆粕等混合醃料來醃製(三者比例為1:1:1),糖並非主要的添加物,其用量不多,故熱量並不高,但因使用了大量的鹽,故含鈉量很高,每100公克含2925毫克鈉。

若加工成或鳳梨乾(或稱蜜餞)因為基本上是用一層糖一層水果的方式來處理的,故用糖量很多,每100公克熱量超過了300大卡。加工製成鳳梨脆片時,則因經大量的「油」(使成品酥脆口感好)和糖處理,故熱量最高。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其差異,以下表格供給大家參考。

從上述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同樣是水果加工製品,熱量排行「由低到高」分別為:新鮮水果/果汁>水果罐頭>(鹹)醃製水果>用糖醃製>用油加工(如酥脆的水果脆片)。所以,想減肥與在意體重維持者,若要吃加工水果時就要留意選擇了。

加工蔬果的健康陷阱3:鹽等額外食品添加物

水果加工後不僅會影響熱量,因加工會對營養造成影響,而加工過程中所添加的物質還可能對健康造成衝擊,故基本上還是建議吃新鮮的最好。以果汁為例,雖然熱量和新鮮水果差不多,但吃一顆新鮮的水,我們可以攝取到水果中的水分、(果)糖、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各種植物性營養素,但當榨成汁時,纖維丟棄了,維生素和礦物質可能在加工過程中有所流失,故只吃到糖水+部分的水果中的營養素。此外,在加工過程,常會有很多額外的「加料」,而很多資料也顯示這類食品添加物量若多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  糖、鹽、油是三個加工過程常見的添加物,吃多了容易有血糖高、血壓高和血脂高的問題。

●  為了讓成品外觀好看,香味濃郁,有時還會額外添加漂白劑,如亞硫酸鈉或二氧化硫、人工色素,如紅色色素、黃色4號、5號等,或是人工香料,這些額外的添加物吃過多會造成身體負擔。

●  為了降低熱量,有時會使用人工甘味劑(代糖),如糖精、阿斯巴甜、蔗糖素、環己基環醯氨酸鈉等,其中糖精已證實不利身體健康,而部分其他代糖也有些爭議。

●  為了延長保存期限,或讓含水量較高的成品避免微生物的繁殖,會額外添加防腐劑,如苯甲酸。

如何藉由包裝標示掌握食物的營養與熱量?

基本上,當你拿到加工食物時,包裝上有兩處很值得注意一下:

一、 從「成份」了解食物的真材實料為何?

基本上,根據法規的規定,食物的材料要由高到低排列,故從中我們可看出一些端倪:

熱量高低為何:從食物材料排列的前四個名稱來看,看其中油和糖若名列其中,代表它們的使用量可能很高,故熱量也不會太低。

是否真材實料:若某食物(如草莓果凍或全麥高纖餅乾),但前幾名卻沒有它們的名稱(例如主要是白麵粉,還有大量奶油、植物油等材料,全麥麵粉的排序是排在眾材料的最後幾位);或自始至終沒看到此材料(例如草莓果凍沒有草莓,只有草莓香料和色素)就可知道它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健康營養。

二、從「營養標示」了解食物的熱量有多高?

從營養成分表,則可了解此食物熱量有多高。在閱讀標籤時要特別注意的是營養標示表的單位為何,也就是每份(份量)的單位是幾公克,並非所有食物的熱量標示單位都是用100公克來標示,故可能某產品A看起來只有128大卡,但它的單位,每份是以25公克計算,換算下來,每100公克熱量是128×4=512大卡,所以要留意單位,免得誤解了該食物的熱量。


Stella的營養科學觀 撰文者:Stella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