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 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

[複製連結] 查看: 874|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egendaire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0-9-26 09:02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legendaire 於 2020-9-26 09:07 編輯

天氣愈來愈熱,光是坐著不動,可能就能熱出滿身大汗,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好像中暑了,但是在西醫的角度卻會說:「這不是中暑。」可是明明就覺得混身乏力,但醫師又說這不是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暑分「陽暑」、「陰暑」 兩者誘發原因不同

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可能得了「陰暑」了。中醫的中暑和西醫略為不同,可區分為「陽暑」和「陰暑」兩種,一般如果是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太久、出現類似西醫熱衰竭的症狀,就屬「陽暑」。

不過,在現代都市裡,除非是在學校上課或士兵出操,以及要在烈日下工作的重工作者,一般真正屬「陽暑」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得的幾乎都是「陰暑」。陰暑的症狀不像陽暑那樣劇烈到快要致命的程度,往往是會覺得全身微微地發熱但無汗,會覺得胸悶而有氣短的現象,也會昏昏沉沉地,感覺非常疲倦及身體有沈重感,特別是常覺得兩個肩頸痛得很,因此,只要一刮痧、流汗,症狀就會大為緩解。

特別是很多女生,平常怕熱、怕流汗,很少運動而對冷熱調節能力差,以及經常得跑進跑出,出入冷氣房的上班族或是業務員等職業的人,很容易因一下曝露在室外高溫,一下又進到冷氣涼風爽爽的冷氣房中,大開的毛孔一下子緊閉起來,雖然覺得很舒服,但卻「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引起。

陽暑、陰暑症狀處理 正確方式要這樣做
  
針對不同的中暑症狀,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張家蓓說,陽暑是屬於受熱後,急速傷津耗氣所致,所以在處置時,通常會以清熱、補氣為主,夏天常喝的綠豆湯,就是很好的陽暑清熱食材。
  
至於陰暑的處置則不同,因為陰暑通常是「因暑而受寒」引起,所以,不能一直喝綠豆湯,否則反而會更虛弱。治療陰暑最好用幾片薑片煮紅糖水飲用,或使用紫蘇等藥材,利用「辛溫解表法」來處置。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刮痧消暑舒緩不適 按壓穴位也具有相同作用
而現在大家常用的刮痧,其實也是防治陽暑很好的方法。張家蓓提醒,由於刮痧後會使汗孔打開,將邪氣外排,因此會消耗體內的津液,所以,注意刮痧後一定要喝杯溫熱開水,不只是補充津液的作用,還能促進刮痧後的代謝產物加速排出。
很多人中暑熱時會有頭痛及頸部疼痛,除了刮痧之外,也可揉捏頸部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的風池穴,而太陽穴的位置可用小小的刮痧器具稍微刮痧,或在太陽穴用指腹揉壓,也有疏風清熱及止痛的作用。
==============================================

天氣超熱,許多人透過刮痧來解熱,紛紛展現出背部、脖子的刮痧痕跡,雖然看起來很嚇人,但也凸顯出台灣人喜歡用刮痧來消暑氣的風氣,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若是使用不慎,也可能會傷身。

刮痧可以讓經絡放鬆,使身體有知覺,進而產生自癒的能力。依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刮痧時,皮膚出現的栗狀紅疹,是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應在皮膚的一種表現,稱為「出痧」。而出痧就是給病邪出路,不讓病邪滯留於體內,以改善氣血平衡。

刮痧常見於台灣民間民俗療法,在夏暑尤其常見,中醫師董崇敏指出,天氣太悶熱、心煩氣躁,自律神經就容易失衡,身體很容易出現一些頭昏、胸悶、疲倦、胃口不佳、失眠等不適感,就會引起痧,也就是「痧症」。
當痧瘀結在體內,就會引發血氣運行不順,人就會感覺不舒服,特別在夏秋之際,風、濕、熱三氣旺盛,很容易導致體內氣血失調,這時透過刮痧來出痧,身體就會感覺舒服一點。

刮痧助疏散瘀積的氣血,但非人人適合,董崇敏表示,若為傳染病患者、身體正處於發炎狀態的人、患有重大疾病者,如心臟病、癌症、血小板有問題的人、皮膚有傷口或潰瘍的人、刮痧會刺激到交感神經的人,以及懷孕婦女、女性月經週期時都為不適合刮痧族群,應該減少刮痧的次數,或是根本不要刮痧,以免消暑不成,反危及健康安全。

引自 長春月刊

*希望以上文章可以幫助到您*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jia4568tw + 1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