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teriyaki 於 2021-7-9 23:04 編輯
4月20日華航諾富特飯店事件、5月15日北巿萬華事件,6月初苗栗科技廠移工群聚,連續大規模的群聚事件,徹底衝毀台灣社區防線,不到1個月,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由台北擴散全台,本土個案從100多例,快速增加到今(6月11日)11,198多例。究竟,疫情如何在台灣社區散開?造成傳播飆升的關鍵地點和時刻在哪裡?5月15日雙北、5月19日全國接連三級警戒後,成效怎麼評估? 5月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Rt有效傳染數由最高時15降到1.2(即最高1人傳播15人降至1.2人),目前全台疫情真的穩定了嗎?《報導者》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式,並由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審核,由更準確的發病日,「校正回歸」台灣社區大爆發後更趨近真貌的Rt值變化,重構疫情傳播的變化與背景,解析當下的挑戰。
R0值和Rt值為病毒傳播再生數,是流行病學中判斷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它代表一個病毒在一個地方傳播的能力,同時也能檢視,地方防疫和全民配合的狀況。我們綜合統計後,縱觀此次台灣社區大流行的傳播再生數據,認為疫情可分成三個波段:
- 第一波華航諾富特事件:家戶傳染為主,Rt值為2~3
- 第二波萬華、新北群聚:超級傳播事件,Rt值為4~5
- 第三波萬華感染者傳至社區:社區、家戶感染,Rt值1上下
R0值與Rt值有什麼不同?
R0值為基本傳染數、又稱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是流行病學中判斷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即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給幾個人。如R0等於2,則1傳2、2傳4、4傳8;R0等於10,則1傳10、10傳百。流感的R0值約為1.8、1.9;SARS約為2.5至3;麻疹則18到20人。根據初期國際研究,COVID-19的R0值約在2.39至4.13。 但R0值會隨著不同的防疫手段介入手段而改變,如戴口罩、接開社交距離、打疫苗等等。疫情發生一段時間後,就會以Rt值「有效再生數」(Effective reproductive number)來判斷,t即代表時間,隨著時間變化,在有防疫措施介入之下,一名感染者可傳染給多少人,用以表示疫情的流行狀況。若Rt值小於1,疫情則得到控制。
由於指揮中心5月31日發布的Rt值是以「研判日」進行推算,林先和表示,Rt值就會受到通報流程、檢驗量能的影響,若要用此種方法去近似Rt值,需要的假設是通報程度、延遲時間、檢驗量能,都要在評估的時間內維持平穩,否則一旦有增減,就會反映在Rt值上。
《報導者》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泛美衛生局(PAHO)與哈佛大學合作開發的Rt值計算器為基礎,以個案「發病日」,來估算出台灣這一波疫情的Rt值變化。
資訊來源與更深入的報導,請詳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