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台灣逾65歲老人18.8%有輕度認知障礙!3要素避免大腦萎縮,失智症不來擾

[複製連結] 查看: 263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200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0-9-2 15:11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台灣逾65歲老人18.8%有輕度認知障礙!3要素避免大腦萎縮,失智症不來擾


https://times.hinet.net/news/23032723




失智症海嘯來襲!根據調查發現,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失智症患者則有8%!雖然失智症進展緩慢、致死率不高,但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及行動力,增加家庭經濟、照護負擔。有鑒於此,董氏基金會特別強調「無齡世代運動」的重要性,呼籲大家應趁早開始護腦,掌握3要素幫大腦凍齡,拒絕大腦萎縮、失智症上身。

根據調查發現,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失智症患者則有8%!
台灣人口負成長,腦力也跟著負成長?65歲以上人口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8%為失智症患者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台灣2018年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人之中就有1位是長者!根據國發會今年8月公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顯示,台灣自2020年開始進入死亡數超過出生數的「人口負成長時代」,預估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長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長命並不一定好命!董氏基金會表示,雖然國人平均壽命達80.7歲,可健康餘命卻只有72.3歲,國人晚年平均有8.4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而失智症就是其中一員。事實上,人體在50歲過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萎縮、變小,使腦力下滑!

過去調查就發現,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而失智症患者則有8%。雖然失智症是緩慢進行、致死率不高的疾病,但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及行動力,易增加家庭經濟、照護上的負擔。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劉建良主任表示,研究發現人體在50歲過後,大腦會以每年約0.2~0.3%的速度逐漸萎縮,到了60~90歲後萎縮速度則會大幅加速至0.5%。
50歲後大腦會逐漸退化、萎縮!輕忽恐釀「輕度認知障礙」,1/3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劉建良主任表示,研究發現人體在50歲過後,大腦會以每年約0.2~0.3%的速度逐漸萎縮,到了60~90歲後萎縮速度則會大幅加速至0.5%。

且一旦人體腦容量變小,便容易使民眾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出現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執行能力(例如:反應、計劃)下降等問題。若腦部萎縮、退化的情況持續發生,更會使民眾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大幅增加,嚴重甚至可能會因此惡化為失智症!

劉建良主任進一步補充說明,一般來說年長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每年平均約會增加1%左右。但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社區中篩檢出有「輕度認知障礙」問題的患者,每年發展成失智症的機會則會大幅提升至10~15%,且有高達1/3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

輕度認知障礙可視為「失智症前期」 及早發現治療,有一定機會可逆、恢復正常

因此,一般臨床針對「輕度認知障礙」這樣認知能力已出現異常,但未達到確診為失智症標準間的灰色地帶,又將其視為「失智症前期」。若民眾未正視其嚴重性,積極改變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未來演變為失智症的機率相當高!

目前已知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因素很多,包含年紀(尤其65歲以上)、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中風、頭部外傷、吸菸、酒精和藥物濫用、憂鬱症病史,以及家族中有其他人罹患失智症、睡眠障礙、甲狀腺功能低下、營養素缺乏(如維生素B6、B12、葉酸)等都是可能原因之一。

但值得慶幸的是,若民眾仍處於罹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階段,若能及早發現並善加治療、調整日常生活飲食形態,部分患者是有一定機會可逆、恢復正常的。因此,劉建良主任呼籲,民眾想要有效認知功能下降、失智症的發生,應及早準備,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健康飲食習慣才是。



腦力UP食物。
預防大腦萎縮、失智症上身有撇步 聰明掌握吃動做3要素,幫大腦凍齡

那麼想要有效預防大腦萎縮,避免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來擾,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對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營養師強調,想讓大腦凍齡其實並不難,只要民眾聰明掌握以下「吃動做」3要素,趁早開始護腦,就能發揮顯著的防範效果!

要素1—吃:吃得對腦力好

根據2018年發表於《神經學Neurology》的研究發現,在評估超過4000名平均年齡65.7±10.8歲的荷蘭老人飲食型態和腦容量的大小後,結果發現,飲食中有較多的鈉、膽固醇、飽和及反式脂肪者,腦容量(腦灰質)較小;而飲食中有足夠蔬菜、水果、堅果、乳製品和魚及較少含糖飲料的老人,腦容量較大(包含總腦、腦灰質、腦白質及海馬迴)。



腦力NG食物。
許惠玉主任表示,事實上除了上述發現外,國際上也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良好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包含萎縮、變小、不健康),對於情緒也都有正向的幫助!推究這些飲食含有較多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具有刺激神經、降低氧化壓力、調節發炎反應等功能,例如:蔬果中的植化素、葉酸;未精製全穀中的B群;魚類中的n-3脂肪酸。相關研究如下:

2015年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發表了心智(MIND)飲食,結合了地中海和得舒(DASH)飲食的特點。同年發表於《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研究發現,這種飲食對失智症的預防有良好的效果,58~98歲923名受試者經過5年的追蹤,發現實行心智飲食的老年人,其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慢,且相對年輕7.5歲之多。另外,就算不是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群,也一樣有幫助。

2017年英國愛丁堡大學發表於《神經學》的研究,分別在受試者73和76歲時檢測腦容量,超過400位受試者檢測並與飲食做比較,結果發現飲食型態越符合地中海型的人,比不符合的人相比,總腦容量和腦灰質都較大,約大了1.5%和1.6~1.9%。

此外,多項研究也指出,大腦健康是由整體飲食內容而影響,並非單一種食物或單一營養素,因此,營養素來源應要來自於食物而非膠囊、錠狀等補充劑,才能真正提升整體的飲食品質。許惠玉主任建議,每日在六大類食物中,應至少攝取15種食物(不含零食、糖果、飲料),多元攝取各類食物的同時也能攝取到多種營養素,有益於大腦及身體健康。整理及結合地中海、得舒飲食的心智飲食特色,如下表:



影響大腦健康的食物。(圖表資料/董氏基金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表示,讓大腦凍齡的3要素,就是先從顧好吃動睡做起。
要素2—動:有動就有效

劉建良主任表示,飲食不均加上久坐、不運動,都容易造成不健康的體位,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45~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一項危險因子。也有其他研究指出,中年肥胖會提升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其腦容量也較小。

而在日常生活增加活動/運動量,除了可以預防肥胖、衰弱症和肌少症,對於腦部健康也有益處。根據2019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每天輕度的身體活動(如走路、做家事)就能延緩大腦退化;而每天運動1小時,持之以恆就能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執行力。

要素3—睡好:睡得好腦不老

劉建良主任指出,睡眠與大腦的健康也息息相關!2018年發表於《睡眠藥物評論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佳、睡眠時間過多或過少、失眠等都會提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且認知功能也較差,進而提高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罹患風險。



腦力NG的睡眠行為及影響。

人體最佳的睡眠時間為每晚7~8小時,且睡得好的人較健康、體位較正常,認知功能也較佳。因此,劉建良主任建議,銀髮族平日早上可多出門、多活動、曬太陽,除了能增加活動量提升晚上的睡眠品質外,也能藉此增進社交,讓大腦更加靈活。

突破年齡限制,董氏基金會提倡「無齡世代運動」

董氏基金會表示,隨著高齡社會來臨,民眾不只要長壽,更要延長健康餘命及提高生活品質!從50歲過後,隨著年紀增長,體力、肌力、骨質都會逐漸流失,包括「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變小,使腦力下滑。

且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

因此,董氏基金會也再次呼籲,台灣人口負成長,腦力可不能負成長!國人必須提早在50歲衰退前超前部署、打好根基,透過吃動睡3要素,來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才能讓大腦凍齡、突破年齡限制,打造健康樂活的「無齡世代」。



文章來源: HiNet 生活誌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2 幫助 +2 收起 理由
oldto + 1 + 1 非常讃
jia4568tw + 1 + 1 非常讃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