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膝關節專欄】龍應台不要好心給雷親!

[複製連結] 查看: 20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0-10 16:34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膝關節專欄】龍應台不要好心給雷親!
2013年10月10日09:23   
作者:膝關節

針對日前文化部龍應台部長提出『推動成立「電影基金」扶植電影創作,未來將針對電影票價課徵5%「電影扶植稅」,做為挹注國片的基金,讓台灣電影有可長可久的資金挹注。』

此事在電影圈早已討論一段時日,絕大部份業者都表示反彈聲浪,原因繁多,不妨就這次打算修法的良好前提(筆者沒有貶意,請勿誤會),為電影產業重新把脈思量一些不願面對的困境一一解剖,也歡迎各方大德補充更具體的建設意見。

一:點數戲院:全台戲院票房無法第一時間取得透明化數字,就無法真正落實對電影票價課徵5%。中南部點數戲院歷史已久,儘管各大片商想要取的真實賣票數字,至今也有不少困難。

點數戲院指的是不與片商談票房拆帳,白話文就是:『我付你多少錢為我方買片成本,之後我賣多少不關你事』。

至於付多少錢,一般就是以北市票房的千分之幾為成本。比如談定的點數為三點,就是千分之三為點數戲院的購片成本。如《總舖師》北市賣座1億,點數戲院就是付30萬給片商。之後點數戲院賣幾張票,都算自己賺的,不會出現在真實票房。片商票房只能以點數戲院付出的成本算入票房。

點數戲院目前多半和片商談三點到五點之間,遇到大片,點數戲院都想演的話,可能就會有更高的點數,以此類推。文化部若要推動此政策,第一步要先改變點數戲院做法。片商努力半個世紀多都無法破關,龍應台第一關就不好過。但業界都希望能建立透明化票房報表,相信這次修法肯定要先走這關,才有後續討論意義。

二:電影扶植稅正當性:國片輔導金已引發不少爭議,過去影人『呵護』某些影片竟然取得輔導金,坊間也有『輔導金 越輔越倒』的諷刺語法。哪些影片良莠不齊?請參考過去幾年金驢獎/金蝦獎的熱門名單。既然輔導金延伸出『誰來監督』以及『萬年評審』等問題,電影扶植稅如何分配資源?相信缺乏整體客觀性。是否可用於教育資源?用於補助創作?後製?目前沒有確切答案。

輔導金可視為協助青年導演的第一桶金,並非創作者的提款機。即便領取多少輔導金,就得付出對等投資金額的資金。但對於籌資不易的導演們來說,很可能最後因籌不到對等投資金額資金而創作流產。

基於這個前提,之前韓國政府成立的電影發展資金,就是協助獨立制作的年輕導演,當時最高可以申請新台幣約1000萬元,資金無需歸還,也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作為回報。我方是否要把輔導金改革到這樣的大器思維?這就更考驗幕後監督的成員。

三:5%誰來付?若政府有辦法推動通過,誰願意為這5%付出成本呢?現階段片商或是戲院肯定採取反對態度(如果只課好萊塢片的話,那問題會更大條,這涉及公平交易法原則),更戲院近年營運成本高漲(基本薪資與電價漲幅),加上外食問題導致戲院營收短缺,更何況台灣影院與片商拆帳後的收入比例略低於其他國家。但龍部長認為『1993年後台灣對戲院減免5%營業稅,娛樂稅也減半,課徵電影扶植稅只是把原本的營業稅再拿回來。』

只是,對於戲院端而言,稅收減少並非等同收入增加。這筆帳是算在『減少支出』,並非『增加收入』。但文化部目前的態度是『我只是討回我應得的』,這個方向出發點,在稅法上肯定有問題。另外,娛樂稅的比例問題,過去娛樂稅對電影課稅是因為視電影為奢侈娛樂,若真要讓5%的課稅問題好談,那先從地方政府的娛樂稅收制調降當討論前提,或許才有機會開啓這道大門。更何況,若真心想從稅制上對國片從業人員更友善,何不都把國片的娛樂稅降到跟台中一樣的0.25%呢?其他城市大部份都是對國片娛樂稅課取0.5%-1%居多。

四:誰要吸收?如果戲院與片商都無法解決5%的課稅爭議,最後為了維護雙方利益成本,票價肯定會轉嫁到消費者,成為最後的犧牲者。現階段好不容易培養了一群願意看國片的觀眾,在這個節骨眼上發動票價政爭,消費者對於國片的態度是否會有所變形?甚至會厭恨國片導致購票成本變高呢?那對於『不看國片』的觀眾可能LP全是火,因為已經不願看國片了,還逼他購票成本增加?

或者,如果僵持不下,戲院端與片商拆帳時,很可能把這5%逼片商讓利。對於中小型的國片制作,勢必在談拆帳時變成不利條件。如:本來片商與戲院各獲得一半收益,但為了解決5%問題,國片片商只好以45%成為拆帳起點,瞬間就被這政策影響票房走勢。

五:信保借貸:筆者認為之前政府已經協助部分影片做信保借貸,之前《賽德克・巴萊》就是其中一部。政府可協助推動創作者低利息或是零利息給創作者,有借有還,並非政府單方面給了方便當隨便,甚至把輔導金當鴉片。這些錢都是納稅人的錢,理應更受到監督考驗。政府確實有責任協助文創產業,但沒有義務要養活創作者。政府扮演提供蠻牛一瓶,而不是幫你顧三餐。否則部分投機人士,鑽遊政府德政以行中飽私囊之實。巧立名目羅織補助,令人髮指。

救國片已經喊很多年,當愛國片已成濫觴,國片文創者取得的政府資源也受到各方質疑,現在不但未解決前者問題,還要走向另一個風暴,誠屬業界不樂見的方向。現今物價齊飛,電影票原本就不算便宜,若這5%回歸消費者身上,約莫還要漲十來元,此舉絕對引發民怨。文化部不要不信邪,在沒有通盤配套制度建立前提下,『好心給雷親』或許是現階段文化部的最佳未來寫照。

【編按】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周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
星期二:南方朔
星期三:漂浪島嶼
              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
星期五:馮光遠
星期六:羅文嘉
星期日:彭明輝。
(作者群陸續增加中)

=====================================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送朵花 30朵鮮花 系統會自動高亮 更可提醒更多的人注意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