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legendaire 於 2022-1-6 10:03 編輯
為了迎接新的一年,爸爸忙著買春聯、媽媽忙著料理年夜飯、阿公阿嬤也開始擺設過年拜拜用的飯菜,一到過年期間,大人們總有各自負責的工作,看著長輩們準備有趣的春節活動,孩子們或許也好奇:「過年為什麼要拜拜、打掃?」MindDuo親子共讀彙整了初一到初五的各大過年習俗活動與禁忌,讓家長帶孩子了解台灣過年習俗的由來、意義。
為何要回家過年? 過年的意義與由來是什麼?台灣地區過年的由來隨著地區而有不同,在台灣起源自「沉地」的傳說。相傳燈猴(燭台)曾向玉皇大帝稟報民眾忘恩負義,只祭祀其他眾神,卻忘記燈猴為人民照明的辛勞。結果,玉帝決定讓島在除夕夜沉入海底。島沉入前,民眾將家中祭祀神明送回天庭以免遭受連累,此為「送神日」的由來;而除夕夜傍晚,人們會烹煮家中所有糧食共度「最後的晚餐」,此為「團圓、圍爐」的由來;而人民一同等待島沉入的最後一刻稱為「守歲」。最後,玉皇大帝在土地公與觀世音菩薩的懇求下,開恩讓百姓重獲新生,延伸出「互相恭喜」與初一到廟宇「行春」的習俗。 過年要幹嘛? 過年習俗活動有哪些? 從初1到初 6的「活動」與「忌諱」報給你知!以下為大家介紹從大年初一到初六的過年習俗活動與禁忌:
正月初一
大年初一活動:人們會放鞭炮,象徵驅趕年獸,以祈求平安如意並增添熱鬧氣氛。
民眾在初一普遍會一大早會前往廟宇燒香,而後給街坊鄰居拜年,
這個行為稱之為「走春」。廟門一開時搶得拜第一柱香,稱為搶頭香,
民眾相信搶得頭香者,會在今年得到神明特別的眷顧和保佑。
大年初一禁忌:出嫁的女兒不宜在這一天回娘家,否則會給娘家帶來一整年衰運。
不能使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然後破財。
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不過這種禁忌放到現代社會,就會顯得不太合時宜。民俗專家林正義提到,古時因為交通不方便,加上過去家族在初一要拜年時,媳婦往往要負責張羅許多事情,所以等到初二才有空回娘家。也有一說是過去食物得來不易,若女兒在初一就帶家人回娘家,會有回來「揩油」(佔便宜)跟「吃窮娘家」的意味,所以才有這種習俗流傳至今。 若是長輩比較堅持傳統,林正義建議可以用一些「破除儀式」求心安。例如女兒可提一桶食油回娘家,代表著「油來油去不准算」;或初一回娘家包紅包,破解「吃窮娘家」,變成「替娘家帶來財富」。
大年初二
正月初二活動:大年初二人們會回娘家。而嫁出去的女兒會帶丈夫、兒女,向父母拜年。
特別注意的是,回門禮忌諱單數,最好是成雙。要跟夫婿同行,
在“迎婿日”這一天,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
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最後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通常來說,一家人也會選擇“迎婿日”拍張全家福。 正月初二禁忌:大年初二時,人們會盡量避免洗衣服,因為水神的生日剛好在初一、初二,
民間也相傳說,初二這天不能睡午覺,懶洋洋的,儘管這種說法沒什麼根據,
但大體用意是讓來家到訪的客人能與主人共度快樂的時光,
此外,初二這天也嚴禁大掃除,相傳在這天倒垃圾、洗衣服等會將運氣趕走。 大年初三
正月初三活動:台灣習俗裡,有一說初三是老鼠娶妻日,傳統社會會在牆角老鼠經過處灑一些米糧、糕餅,
以跟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並在這一天早早就寢,不要干擾老鼠娶妻。
也因此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這俗語 正月初三禁忌:大年初三也叫做「小年朝」,別名「赤狗日」,
傳說赤狗是位暴怒之神,凡遇到者會不吉利,
因此初三通常不建議外出拜年,
而「赤狗日」又與「赤口日」的音相近,
「赤口」代表與人起口角,因此也相傳
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要減少外出。
大年初四
正月初四活動:傳說,眾神會在大年初四從天庭返回人間,
準備在初五重新庇護百姓、保佑人民,也因此
初四的活動便是準備迎接各神明返回人間,
為了讓眾神可以在天上多休息一段時間,
迎神活動也會稍晚,這也是俗語「送神早,接神晚」的緣由
一般迎神時間為下午1到3點間。此外,犯太歲者也要在這天安太歲。
※初四接神祭品建議:三牲(全雞、魚、五花豬肉)、四果(四樣水果)、金紙、發糕、三杯茶水與糖果
正月初四禁忌:傳說,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
準備豐富的果品以示恭迎,所以不宜遠出。
這樣的禁忌其實也是符合人性的,讓人民在連續過節中能稍歇息,
此外,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能用針線。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活動:大年初五又稱「破五」,人民會在這天倒垃圾,
將初一累積至初五的垃圾,也就是「窮」送出去,
將房子清掃一番,否則影響衛生,會變成了「窮土」
有些民眾相信在初五拜財神可以穫得更多福氣,
因此部份的店家與公司會在這一天開工,這也是「破五」的由來。
正月初五禁忌:初一到初五又非常多禁忌,人民為了讓新的一年過的順遂,
也都會遵守這些條約,而通常「破五」之後,所有的禁忌都
煙消雲散,但其實初五還是有些禁忌的,像是
「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而婦女不得出門,
此外,破五也稱作「五忙日」,這天禁止動土,否則可能會有災害發生。
正月初六活動: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
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
傳說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延續初一的雞日與初二的狗日,
在這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
因為12是6的二倍,又稱作六六大順。
正月初六禁忌:大年初六,百無禁忌,出門活動筋骨。
過年怎麼吃? 食物象徵有哪些? 10個春節必吃食物!
在傳統的華人思想中,單單吃飯無法帶出新年的喜氣氛圍,以下舉出10個特別的過年食物象徵,讓孩子能在節慶氛圍下,理解食物所帶來的意涵: - 餃子:象徵「更歲交子」,「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團圓和吉祥之意
- 春捲:象徵「發財」,源自古代的春餅,金黃春捲形狀如錢包,能帶來好財運
- 橘橙:「桔」在粵語中的讀音是「吉」,象徵吉利。此外,年桔金燦燦的,看著有「財源滾滾」之意
- 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期望工作和生活年年提升。此外,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 煮雞:與台語「家」諧音,有「起家」的涵意,吃有頭有尾的全雞,象徵「全家」求平安。
- 吃魚:魚的眼睛從不閉合,古人認為這是「再生」的象徵,因此魚的諧音「余」代著盈餘,在古代的漢朝也象徵著「降妖除鬼」
- 糖果:象徵著「吃甜甜,賺大錢」,人們以糖果祭拜灶神,希望灶神替家家戶戶招來好運
- 鳳梨:與閩來語「旺來」同音,象徵「好運旺旺來」,帶有富有、興旺、好運連連的意思
- 白蘿蔔:每年冬季為白蘿蔔盛產的季節,閩南話稱其為「菜頭」,象徵著「好彩頭」。
- 長年菜:又稱芥菜或刈菜,由於葉片又長又大,象徵「長命百歲」
引用自:https://mindduo.benq.com/busy-new-years-eve/#w
引用自:MindDuo親子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