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活] 那些寫字教會我們的事

[複製連結] 查看: 29903|回覆: 2|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pkcat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1-4-1 17:06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apkcat 於 2023-4-1 01:11 編輯

打字如此發達手把手練寫字還有必要嗎?
那些寫字教會我們的事
( 貓心——龔佑霖  ・2020/07/01 ・1995)

Dcard臉書之前公布了一支有趣的影片
他們在路上隨機抽選路人回答「ㄅㄧㄝ」、「ㄨㄚˋ」子、「ㄐㄩˇㄖㄨㄛˋ」等字怎麼寫
發現路人熊熊想不起來總是隨機寫出了一些奇形怪狀的字形


(【搶救國文大作戰】)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能寫出這些字呢?
如果寫不出來沒關係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迴路系統所造成的
時至今日,你或許有曾經有所困惑:打字已經如此發達,
在學校中手寫文字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

大腦不存在單獨的「閱讀迴路」
我們的大腦中,並沒有任何一塊區域專屬於識字能力的「閱讀迴路」
根據討論大腦和閱讀《普魯斯特與烏賊》1一書指出,
我們並非天生就具有識字的大腦迴路。一直到西元前 4000 年前左右
我們的才開始發展出書寫文字的能力
因此,孩童在學習文字時,是綜合了許多不同的大腦迴路
運動協調說話視覺等神經迴路
才將「閱讀迴路(reading circuit)」拼湊出來
但是,這個迴路在大腦中是如何被運用的呢?

當我們在學習閱讀文字與書寫文字時,
必須透過文字獨特的線條空間分佈來辨識文字
這是一種需要同時動用到手和眼的學習歷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識字的過程中,是一套需要手眼並用的複雜歷程。來源:pixabay

Karin James 等人曾做過一項研究2,
希望分辨不同「複製文字」的方法對大腦會有哪些影響
研究者給五歲小孩看一張卡片上面會呈現一個字母或是一個圖形
然後分配孩子用三種方式的其中一種複製卡片上的內容──一種是沿著虛線描出來
第二種是在白紙上寫/畫出來第三種是在電腦上面打出來
然後在進入 fMRI 之前,研究人員再次把相同的圖像拿給他們看
研究結果發現,那些屬於複製文字組,且採用在白紙上寫出那個字的孩子,
他們的腦部在看過圖像後,有三個區域有著高度的活動
這三個區域就是我們的「閱讀迴路」
成人閱讀和書寫時激發的腦區
分別是左梭狀腦迴額下迴後頂葉皮層
其他兩組的孩子並沒有這樣的反應

James 認為,這是因為在空白紙上書寫時,
需要動用到許多腦功能:我們不僅要些規劃如何書寫出這個字
再動手書寫它,而且這個字有可能是具有高度變化的字體
當有輪廓可以描繪時,是不需要這些歷程的,
因此,讓孩子寫出這些字母本身,
可能就有助於他們學習這個字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空白紙上書寫字母本身,就有助於小孩子學習識字。圖/pixabay

手寫文字,有助於作文能力然而,手寫字體的功能,並不僅僅在於字母辨識而已。
Virginia Berninger 等人3針對二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進行了長期追蹤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手寫字體打字時,我們的大腦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系統



(史上最狂作文)

當孩子書寫文字時,不僅能比鍵盤打字的孩子快速且持續地寫出更多的字彙之外,
還能傳遞帶出更多的聯想──當研究人員要求這些兒童寫作文時,
那些手寫組的孩子,不僅腦中與工作記憶有關的腦區活動量比較大
他們閱讀和書寫腦區的活動量也有顯著的增加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老是想不起來某個字怎麼寫嗎?
(偌久看未清|為什麼盯著一個字看太久 反而變得看不懂?)
可能是因為你太常用電腦打字太少用手寫字了。圖/pixabay


心理學家 Pam Mueller 與 Daniel Oppenheimer 進一步手寫的重要性
他們撰寫了一篇文章4,探討實驗室與真實課堂上,
手寫記筆記比用電腦記筆記的學生學習效果皆較佳的這件事情。
過去的研究認為,這樣的差異來自於電腦會分散注意力
新的研究顯示手寫的過程將能讓學生的大腦重整並組裝授課的內容
使得學生能重新編碼記憶上課內容


(都用手機打字還記得筆怎麼拿嗎?| 街訪#15 | PopDaily 波波黛莉)

學習漢字手寫練習較容易或許有人會問

中文字和英文字的結構差很多
識字歷程會相同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賦予線條ㄉㄨㄞ ㄉㄨㄞ感!簡單3招讓手寫字變美)
(自由健康網;孩子寫字「鏡像」 多練習可改善)



很可惜的,筆者未能找到這部分的 fMRI 研究
倒是發現了一篇關於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問卷研究5:
根據 72 名以泰國學生為主,
並包含韓國、西班牙、印尼等國的受試者們的研究發現
學會漢字依然是以手寫較為容易
手寫確實有助於辨識漢字的結構
有助於學習者以知覺處理系統以及神經動作控制
文字傳到視覺系統儲存起來

由此可知,漢字的學習,可能和英文的學習是類似的
動手寫漢字,呼應了 James 所說的:「我們不僅要些規劃如何書寫出這個字
再動手書寫它,而且這個字有可能是具有高度變化的字體。」
也許重新拿起筆,試著書寫文字,不僅有助於我們辨識文字
有助於我們記得新知識呢。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 Psydetective-貓心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柯提效應:鍵盤打字對溝通的影響
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會把人類的工作搶走嗎?解析A.I.的深度學習
科學閱讀素養
喚醒科學素養,不盲從無根據資訊



(【台語不要鬧】)

-extra_view-


(平假名原來是從這些中文字變來)

假如  日文五十音 從 漢文過渡有跡可循
近代漢文「根源母詞」概念之間 中間過渡有跡可循嗎?


(用毛筆書寫24酷漢字筆跡)
(不存在的注音符號VS 神秘的方音符號)
特例(母語發音符號」↔文化銜接)


(漢字叔叔)(和之梦)


(Chinese Character Evolution and Strokes)


(挑戰繁體轉简体 ! 慘遭外國人嘲笑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猜藥單寫簡體字的中國人也少認識的草書。)
(六書部分簡(體?|化?)字邏輯到底是行書還是草書?)
(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的區別)
(俗體字,異體字,簡化字,正體字???)
(漢字簡化爭論)
(譚克:簡體字無邏輯 違反造字原則)


(Simplified Chinese VS. Traditional Chinese【Stopkiddinstudio】)


(「漢語」怎麼壞掉的?【台語不要鬧】)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牛津解密》)
(不一致的謬誤是一種非形式謬誤;
從哲學角度看:近代中文為了文盲動機
到底是不一致的謬誤??還是敘事謬誤??)
你明白文字的樂趣嗎?
能欣賞字典的歷史所衍生出的軼事嗎?
一想到
莎士比亞寫作時竟無字典可參考,覺得驚訝嗎?

(日韓漢字成語比對)

(因掃盲為由的一段歷史)

或者 漢字簡化   命題邏輯(謬誤)出問題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圖來源)


(MAYDAY五月天 [ 刀劍如夢 A life of fighting is but a dream ] feat.周華健 Official Live Video)
(的方向 Direction of the Heart)



(美圖來源)(簡繁之『用』之爭還是簡繁之『國』之爭?)
(當我們用「母湯」取代「毋通」???

近代出了什狀況??)

(前文題要)
「聽、說」與「讀、寫」不同;
下一個問題,也就是到底要學「哪一種文字系統」

「語」「文」
以及 「文化(靈魂的培養)內容」傳承...

少子化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或缺乏

母語出現「語」
「文」「文化(靈魂的培養)內容」傳承斷層

雙語的環境


(【台語不要鬧】)(從心頭開始)

五千多年前

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

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

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被記錄下來

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

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書寫線條

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


(蟲島第五曲:改變(台語青春Báng-gà))
()(舞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Mr. Magorium"s Wonder Emporium,cube)


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

給小朋友一堂走出戶外的書法課吧!


看看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

打開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

給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禮吧!

匾額對聯、招牌標誌、舞蹈繪畫,字不再只是文字,

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勳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

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

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


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

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

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漢字書寫,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蔣勳)



(異星入境 - 溝通的重要性)

(R.I.P Mose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he wheel of fate)
(Moses Talks With Steve Kaufman)
(Cha0s: The Science of the Butterfly Effect

聽廣告學台語

(THIS IS THE WAY.)

(以上資源為原作所有)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apkcat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22-2-22 22:02
要提昇閱讀吸收程度,該選Kindle還是iPad?
其實換個醜字體比較有用(?)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鄭國威 Portnoy  ・2011/01/12 ・1647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難看的字體讓你閱讀跟學習成果更好?

標楷體細明體微軟正黑體Times New Roman, Arial, Comic Sans…
哪一種字體最能提昇閱讀吸收程度呢?


(“神級書法”「曉涵哥來了」)

最近的研究發現,教材用看起來越不順眼越複雜、越「醜」的字體
學習者吸收知識的效率越好!這…這是怎麼回事?

現在紅的3C產品就是平板電腦跟e-book電子閱讀器了,
各家廠商都聲稱要讓閱讀變得更輕鬆、更省力;
Wired連線雜誌的協力編輯Jonah Lehrer是忠實的Kindle用戶,
熱愛Kindle
但讀著讀著,
他擔心起一個問題:
「這些新科技玩意讓閱讀這件事變得太簡單,視覺上絲毫不吃力的結果,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與文字之間的互動因此變得淺薄?


(【賀瓏ToGo】賀瓏博恩八點檔本土劇初體驗!feat. 王宇婕 @Margaret Wang)



(你了解「七大方言」嗎?「伏羲氏」跟台灣人是什麼關係?「泥鰍」「叫小賀」)


提出「媒介就是訊息」馬素·麥克魯漢
(一個傳播學概念,意思是人們理解一個訊息時會受到其傳播方式的影響,
傳播媒介的形式本身早嵌入了該訊息當中,
訊息跟其傳播媒介之間有著共生關係。)


(Children of Planet Earth: The Voyager Golden Record Remixed -
Symphony of Science)


最難的語言存在嗎?

馬素·麥克魯漢如果活到現在,不知道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不過Lehrer自己找到了答案,
在部落格The Frontal Corte上,
他提到了一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Connor Diemand-Yauman,
Daniel M. Oppenheimer與
Erikka B. Vaughan三人合寫的新研究報告,
印證了他的擔憂

(新聞360》小孩拜年不說台語原因 母語保衛戰不打不行了)
(響應母語日法籍台人「吉雷米」秀5種台灣本土語鏡新聞)
許多教育界研究者跟實務工作者過去的看法是
「減少額外的認知負擔,對學習者有益」
但是這個聽起來一點沒錯的假設卻被不少研究結果反駁
許多研究發現,
讓學習內容困難一點、複雜一點、艱澀一點
學生長期的學習記憶效果反而比較好
(可參考Metacognition: Knowing about Knowing這本書中的說法)

研究中把這種困難、複雜跟艱澀稱為「不流暢性」(disfluency)
根據過去文獻,適度地在教學跟教材中加入不流暢性
可以讓學生記憶與課堂表現更好
不流暢性使學生能深入、抽象、謹慎思考所學
因此理解的程度也更高


(用“母語”跟塔台對話!?如果用臺語跟塔臺通話,會是什麼樣子?)

而三位學者的研究方法很有意思:他們在俄亥俄州的一所高中,
選出220位學生,取得英文、物理、化學跟歷史四科老師們自己作的輔助教材,
像是投影片、學習單、講義等,
然後將字體換成各種具有「不流暢性」閱讀起來很困難的字體
包括Monotype Corsiva, 斜體無襯線漫畫字體Comic Sans Italicized,
與無襯線粗體字體Haettenshweiler,
其餘條件都不更動
老師基本上不知道研究者的假設
可能還直覺地以為難看的字體會降低學習成果也不一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武鋒(一峯))


(【呂讀台灣完整版】20210509)

(哲學天才的邏輯課!維根斯坦:生平與哲學思想解析(上集)
《邏輯哲學論》Ludwig Wittgenstein 哲學爽歪歪EP2 |
分析哲學 | 羅素 | 形式邏輯 | 真值表 | 神秘主義)

(哲學問題都是語言遊戲?維根斯坦生平與哲學思想解析(下集)
Wittgenstein《哲學研究》 | 哲學爽歪歪EP3
|
語言哲學 | 心理學哲學 | 數學哲學 | 家族相似性 | 私人語言 )



(高譚市的政治哲學 /
法的極限與正義的辯證:柏拉圖、盧梭、尼采、德希達、阿岡本、傑森˙布倫南/
超級歪電影院 EP15)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實驗結束後,進行學習測驗跟問卷調查,
令人驚訝的結果顯示,除了化學這科以外,
用難看字體的實驗組學生各科成績都比控制組來得好。
研究者認為,透過這個實驗,
可見「藉由認知干擾提昇教學成效的潛力龐大」
也就是說,如果換個字體就可以達到提昇教學效果的目標
其他的「干擾方式」當然值得深入研究


(遠走他鄉台語版~思思念念 楊子儀&李芷婷)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太上道祖養生訣)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善女天咒咒輪/心一居士。)


(黃明志金門觀光主題曲【牆外】Ft. 小花)



Lehrer這篇文章底下讀者Heather Quinn的迴響特別一看,
他說根據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Margaret Livingstone的研究,
視覺吸收資訊的模式分成兩種,
第一種較原始
第二種較進化

原始的視覺吸收對角度、邊緣、動作跟突然光暗變化比較敏感
而且很快就會疲乏

進化的視覺吸收對顏色、質感、曲線、細節、跟柔順的光暗轉換比較敏銳
不容易疲乏


(「漢字」怎麼壞掉的?
「ㄎㄧㄤˋ腳」?罔腰罔市?無卡爪?鬥陣?ㄤㄚ某?
真gâu?真qíau?酣眠?惦惦?一次搞清楚!
/【台語不要鬧】第43集)

比較「難看」的字體–有襯線、字體小、
或有手寫性格的-賦予文字更多質感,對比不強烈

第二種視覺模式處理
所以學習比較深入


(天之驕女 X 踹靈果)

第一種視覺模式是用來應付危機的,
讓你迅速切換注意力
等待下一個資訊輸入
也就像是現代網路重度使用者的使用行為



最近有一種說法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同時也激起許多爭議
,那就是Google讓我們變笨了
關於這一點,對岸友站科學松鼠會的作者游識猷前陣子也從腦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討論,
部落客與出版界達人老貓則認為這可能與「演化生物學」
人類的狩獵模式採集模式有關。


(「黃帝」是不是遊牧民族?為什麼學術界到現在都不肯定這個說法?
你用「羅馬拼音」寫台語嗎?「夏朝」遺址出土半個世紀了,來看看夏朝文化哪裡來又哪裡去?/
【台語誶誶唸】第13)





我想這篇研究跟延伸的討論應該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既然電子書可以選字型
那挑個看起來比較吃力的
或許會有不錯的閱讀體驗


(【非廣告】 純粹有趣的廣告學台語)

對了,有人真的專心看完這篇文章嗎?

(JOJO POSE REFERENCES)


(《人生的歌》-黃乙玲 ft. 黃丞|COVER “Song of Life” by Huang Yee-ling ft. Bruce Huan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看見未來】To see the future)


(【學會活動】騎樓下的回憶,雙母語新記憶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 feat. 菸花)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圖來源)

其他有趣的延伸閱讀或影片觀看
(台語會聽不會講? 外國人這樣學台語! ft. @阿勇台語 Aiong Taigi)
(你早晚都得承認自己是「古越人」啊。台灣是「科技島」or「資訊沙漠」?)
(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伊能嘉矩是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你的題目有BUG!從科學測驗談科學思考)
(「自然語言處理」是什麼?)
(「機器人」的「人」從哪來?)


   所有討論 13

(呵呵)(乾脆把字體改成隸書好了)

#1   Achy Aloha   2011/01/12  其實換字體這件事情 電腦很輕易的就可以做得到啊 反而是紙本的對於資料檢索查詢才是不方便學習的吧


#5   漢字起立   2011/01/12  這樣說來,繁體字應該比簡體字更容易學了,哈哈。
照視覺感知心理學的說法,不平常或異常的物件的確比較容易吸引注意力。
視覺注意力和長篇閱讀的易讀性是不同的課題,
吸引注意、然後牢記是一般廣告利用的視覺心理學手法,
靜下心來閱讀、然後在腦中分析理解,文字會被反覆掃瞄以建立語感的默契,這可能就需要考慮易讀性了。


#2   老貓   2011/01/12  這個研究看起來有趣,但,一、投影片是標題字;二、易讀性研究中,長文和標題處理的是兩種不同的閱讀需求;三、字體易讀性通常就是作閱讀測驗,一百年來的易讀性研究應該很難推翻。


#7   老貓   2011/01/12  我的意思只是說,一個是課堂授課行為,一個是長篇文章的閱讀行為。原文作者恐怕誤會了易讀性研究的意義。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 歷代書法>> 遼金元>> 吳叡隸書)

(以上資源為原作所有 獻給所有『持有相信)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apkcat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23-2-11 01:11
本帖最後由 apkcat 於 2023-12-9 12:26 編輯

(國際母語日)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圖圖源)"Nation paying tributes to language heroes"
(為什麼全世界的檸檬都讀Lemon?一個刻在8號染色體上古故事)v(印度是柑橘(Citrus)的故鄉)
建議攝取量使用單位:(1微克=40IU)(1毫克=1,000微克)
維他命C成年人每日:(100毫克~2000毫克)
維他命D成年人每日:5微克(200IU)~10微克(400IU);上限50微克(2000IU)
延伸閱讀:不可或缺的維生素C與維生素D - 健康一刻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圖圖源)果樹需要動物幫忙傳播種籽。 (攝影/The Other Kev;圖片來源/pexels)v(跟公園阿博賞鳥)
諸神的花園人間的天堂大眾的果物到現代超市蔬果區,
果園改造土地誘發哲思觸動感官千萬年故事
Taming Fruit: How Orchards Have Transformed the Land, Offered Sanctuary
and Inspired Creativity



(〈江湖卡夫卡〉)v(武學傳奇李小龍)v(望古里搞笑之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美圖來源)
延伸閱讀:「我的愛像Lemon Tree」,詩人與他們芬芳的檸檬樹:柑橘樹種的傳播史──《馴果記》
延伸閱讀:世上最神秘的味道——酸的演化


(「酸」台語安怎寫?)+(酸民「台語文法課)
延伸閱讀:雙語孩童較能接受他人嗎?
延伸閱聽:歧視與不平等是怎麼出現的?

(3D Animated Short: "Pakan"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原文來源)語言的學習不嫌早,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了?
活躍星系核  ・2018/12/11  ・267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62・五年級

  • 文/大家的語言學│在科技業闖蕩的語言學人,有感於社會大眾對於語言學的誤解,
  • 因此致力於將語言學知識科普化,帶領你發掘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語言學大小事
最近和幾位準媽媽聊天,她們不約而同的都提到:醫生建議在孕期的後期,
可以試著和肚子裡的寶寶說話,因為在這個時期,寶寶的耳朵已經聽得到外面的聲音了。
作為辛苦的母親,能夠和肚子裡的寶寶互動,相信一定是非常欣慰的一件事。


(美圖來源)(外婆橋與煙起之地)

(「花苞」台語安怎寫?)

(伍佰 & China Blue【原本當初】 )v(美男子「煙斗」台語安怎寫?)

(PEACE)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寶寶和外界隔著一層肚皮,
即使聽得到聲音,真的能算是開始接觸語言了嗎?

尤其是寶寶還在肚子裡,以目前的科技,無法直接探測到寶寶對語言的反應
儘管如此,學者專家們仍透過其他的實驗方式,
試圖探討「嬰幼兒何時開始學習母語」這件事情。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語言學家對於嬰兒何時開始學習母語十分的好奇。圖/pixabay。

(ORION"S CARAVAN)

(生祥樂隊 Sheng Xiang & Band |〈ばか〉Fool (Baka))+(不?弗?毋?勿?你知道怎麼分嗎?)

感知磁吸效應:自動歸納出近似母語的發音
早在 1991 年,知名語言學家 Patricia Kuhl 就已經提出了
感知磁吸效應 (perceptual magnet effect)
該效應認為,人們對於母音的感知,會以一個原型(Prototype)為基準
舉例來說,當說到中文的母音 /i/ 時,
中文的母語者心中就會有一個標準,認為 /i/  在感知上
就應該是這樣唸、聽起來就應該是這樣。
有趣的是,與這個原型音鄰近的音,母語者會自動歸納成同一個範疇
也就是說,每個人發的 /i/ 在聲學物理性上或許略有差異,
但人們在感知上會自動忽略這些差異。

語言學家運用電腦合成技術,說明感知磁吸效應的存在。
我們舉英語的 /i/ 為例,首先,用電腦合成一個原型的 /i/(Prototype),
並創造出 32 個與原型 /i/ 鄰近的音(Variants)。
接著,找來英語母語者為這 33 個音評分,
聽聽看哪一個 /i/ 是他們認為最符合原型 /i/ 的音,並在一個 7 分量表中給予評分,
7 分代表是最符合原型的音, 1 分代表最不符合原型的音。

研究結果顯示,越接近原型的音,受試者給予的分數就越高,
而離原型越遠的音,給予的分數就越低。
因此,原型的音就像是一塊磁鐵(magnet)
會把同一個範疇的音吸取過來,人們會將原型音及其範疇的音視為同一個音。
原型音在兒童語言習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夠幫助兒童過濾其所聽到的聲音,
哪些是原型音,哪些是可以歸納在原型音裡的變體音(variants),
哪些是非原型音(也就是不屬於自己母語的音)


(台語漢字研究時空困境與時間軸)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感知磁吸效應 (perceptual magnet effect)概念示意圖

六個月大的嬰兒已能分辨母語和非母語的發音有了感知磁吸效應為基礎,
語言學家 Patricia Kuhl 等人,進一步設計了一項實驗,
測試六個月大的寶寶,是否在接觸母語短短六個月的時間,
就已經開始能辨別母語和非母語的母音。
實驗找來英語母語及瑞典母語寶寶,測試的音為英語原型母音 /i/
(對瑞典語來說,/i/不是典型母音)和 32 個變體音,
以及瑞典語的母音 /y/(似中文的ㄩ,
對英語來說,/y/ 不是原型母音)和 32 個變體音。

實驗結果顯示,這兩個國家六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反映了顯著的感知磁吸效應。
舉英語為例,六個月大的嬰兒會把原型 /i/ 和其變體音,
歸納在同一類,但是,對於不屬於英語母語的 /y/ ,
則會歸納在另一個類別。
瑞典語的嬰兒則是會把原型 /y/ 及其變體音,歸納在同一類,
但是不屬於瑞典語原型的 /i/ ,則被歸納在不同的類別。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六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區辨母語和非母語的母音。圖/pixabay

有可能比六個月還早嗎?

延續上述的實驗結果,
語言學家們心想:六個月已經是最早的嗎?

有沒有可能在六個月之前就出現感知磁吸效應?
因此,包含語言學家 Patricia Kuhl 及其他心理學家的團隊,
設計了一個特別的實驗,實驗的假設是,如果剛出生的寶寶就有感知磁吸效應,
換句話說,已經能區分母語和非母語的母音
我們或許就能推測,寶寶早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就開始學習語言了。

實驗找來了二組受試者,其中一組是英語母語的新生兒,
另一組則是瑞典語母語的新生兒,兩組分別都有 40 位受試者。
新生兒平均出生 32.8 小時(分布從 7~75 小時);
實驗所測試的音,延續上述的實驗,
包含英語原型母音 /i/ 和 16 個變體音,以及瑞典語的母音 /y/ 和 16 個變體音。

實驗過程中讓受試的新生兒帶上耳機,播放上述英語及瑞典語的母音音檔,
並讓新生兒吸吮奶嘴;
奶嘴上安裝感應器,並連接電腦,記錄新生兒吸吮奶嘴的次數
下圖為實際的實驗照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透過嬰兒吸吮奶嘴的次數,研究者能夠測量新生兒對於母音的區辨程度。圖片取自原論文

實驗人員根據所記錄下來的新生兒吸吮奶嘴的次數,
經統計發現,當英語為母語的新生兒聽到瑞典語的 /y/ ,
吸吮奶嘴的次數會多於聽到英語的 /i/ ;
當瑞典語母語的新生兒聽到英語的 /i/ ,
吸吮奶嘴的次數則明顯多於聽到自己母語 /y/ 。

嬰兒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已開始習得語言根據實驗結果,學者提出幾個值得討論的重點:
  • 新生兒吸吮奶嘴的次數,反應了他們對於外在刺激是否感到新奇。若是對於外在刺激感到習以為常,反應會比較平淡;若是對於外在刺激感到新奇,反應會較為明顯,吸吮奶嘴的次數會比較多。
  • 新生兒對於自己的母語,不論是原型母音或是其變體音,沒有明顯的反應起伏,但對於不是自己的母語,不論是原型母音或其變體音,吸吮奶嘴的次數增多,反應較為明顯。有趣的是,這項結果也說明感知磁吸效應可能早在新生兒階段就已存在。
  • 實驗中的新生兒平均剛出生30幾個小時,因此,對於實驗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我們推判寶寶在母親的肚子裡,就已經開始接收到聲音,並開始對聲音做歸納分類。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知道哪些母音是屬於自己的母語,因此一出生,即便只有30幾個小時,已經能區分母語和非母語的母音了。

當然,實驗只測試了兩個語言,未來還可持續的擴充研究範圍。但無論如何,已經讓我們知道,語言習得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早很多,早在還沒有呱呱墜地之前,寶寶就已經做好了準備,開始為語言發展之路熱身

(How to Create a Children"s Book Using ChatGPT and Midjourney AI)

("Green Light")+(愛石虎的南投農民)+(感謝蕉農對石虎的付出)+(連外國人都注意台灣這問題?)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傻=虎)+【語言保育】保育振興瀕危的族群語言所面臨的挑戰
參考資料本文轉載自〈大家的語言學〉,原文標題〈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母語?



(歡聚歌 (New Formosa Band - Song for Jolly Gathering))+(卡那崗 - 新寶島康樂隊)

(緣結空蟬)(人間國寶楊秀卿女士唸歌)(《孤獨的牧羊人》)( LOVE Theme)


延伸閱讀:花轟、撇步、粉阿劣!語言學家如何做「臺灣國語」研究?
延伸閱讀:連小嬰兒都知道韓劇配上中文怪怪的
延伸閱讀:加國大學研究發現雙語會延緩阿茲罕默症的病情發展
延伸閱讀: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

(【英文開星門 Twinkle Little STARt】For you  for me  Formosa)v(外國人唱經典台語歌《含跳恰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以上資源為原作所有)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