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享] 448億像素,荷蘭國寶級名畫高清重生!AI兩個月掃描拼合,裂縫筆觸清晰到令人髮指

 關閉 [複製連結] 查看: 1742|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arlessun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0-5-26 16:09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charlessun 於 2020-5-27 16:32 編輯

好清晰的畫素~果然科技來自於人性!!
新科技可以還原以前的遺憾~


448億像素,荷蘭國寶級名畫高清重生!AI兩個月掃描拼合,裂縫筆觸清晰到令人髮指

AI如何修復名畫?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疫情期間,“雲”逛博物館成為了藝術界新風潮。從故宮博物院到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都推出了360度在家看展功能。
但是,要想在屏幕前體會到親眼看到畫作的震撼仍然不容易。多數畫作掃描沒有辦法復原到作品的細節,畫家的筆觸和材料的質感,並不能滿足藝術品鑑師們的高要求。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決定打破這個魔咒,為全球藝術愛好者們送上一份大禮——一份有史以來最高清的電子版《夜巡》畫作!
這幅掃描版的畫作一經上線立刻引起了轟動,網友們紛紛表示:真的太清晰了,有種拿著放大鏡看實物的過癮感。

這幅掃描版的畫作清晰度高達448億像素(44,804,687,600像素),掃描耗時近兩個月時間,耗資300萬歐元,力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原畫的畫面,連筆觸和裂縫都清晰可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所謂10億像素數字信息圖像(Gigapixelimage)是包含10億以上像素的照片。一般來說,一張10億像素圖像的像素容量,比普通的1百萬像素的數碼照片的要高1000倍以上。這樣的照片一般不是一次曝光形成,而是需要把很多張照片拼接起來。
這項龐大的工程由數據科學家Robert Erdmann領導的國立博物館團隊完成。借助機器學習軟件,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把這幅高11英尺,寬14英尺的畫作以超分辨率(macro-XRF)掃描了下來,又利用神經網絡將掃描到的528張照片拼接起來,最終構成了這幅448億像素(44,804,687,600像素)的高清圖像。
012個月的時間掃描+拼合,完成448億像素的《夜巡》
《夜巡》是倫勃朗最著名的畫作之一,這幅布面油畫於1642年創作完成,畫的是17世紀荷蘭一支警備巡邏隊的集體照,享譽世界。
1975年,夜巡遭受過一次嚴重的傷害,一名精神病患者用麵包刀在畫作上連劃12刀,博物館對夜巡做了緊急修復,從那時到現在的44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監測畫作的“健康”狀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因為時間太久,畫面也出現了一些例如褪色的問題,畫面右下角的小狗目前已經變成了白色,被人戲稱為“幽靈狗”,畫布上的油彩和清漆也都有開裂、剝落的跡象。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倫勃朗逝世350週年之際,對《夜巡》最新的修復工作也隨之展開。
要獲取這幅畫的高清電子版,首先要對畫作進行一次全身的深度“掃描”。
由於這幅畫過於龐大,而儀器每次可以獲取的範圍非常有限,機器需要一排一排的對畫作進行掃描。在掃描過程中,Robert Erdmann的團隊用到了多種成像技術,包括用X射線穿透油漆的各個圖層。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機器上有紅黃兩個燈,黃色燈亮表示已開啟X射線發生器但還未產生輻射,紅色燈亮則代表機器開始掃描,也就意味著這時候機器正在運行過程中,會伴隨著微量的輻射。
因為這項技術會用到X射線,所以團隊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射線會否傷害到畫作本身。參與修復項目的一位科學家Annelies Van Loon表示,控制距離和射線量的情況下,這不會威脅到研究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這幅畫作,他們也會與機器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nelies Van Loon
那掃描這麼一幅3米多高的畫作,需要多長時間呢?
別覺得有了機器的幫忙,就可以快速的修復完成,事實上,這個團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掃描完整幅畫作。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nnelies稱,“每一次掃描的範圍只有58cmx78cm,掃描畫中的一排就需要花費21.5小時,往往機器一開就是一天。”
但Annelies認為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通過掃描可以讓我們看到一些原本肉眼看不到的細節。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將高清版《夜巡》放大到5340 dpi,分辨率4.75微米所能看到的細節
掃描完成,才算完成了一部分。接下來,該神經網絡出場了。
國立博物館稱,利用神經網絡,科學家們將24行的22張圖片(共528張)進行數字拼接。
最終組成了這幅448億像素的《夜巡》,每個像素之間的距離為20微米。
除了高清還原原作,這次的掃描工作還給了藝術研究者們一份“驚喜”。
Annelies表示,“當X射線被反射回來,會給我們一個數據。它可以告訴我們顏料的化學組成,這就是這項技術的特別之處。它還能讓我們看到不同維度的細節,包括所用的材料、繪畫的條件和繪畫技巧。”
不僅如此,通過macro-XRF掃描技術,甚至可以讓我們“穿越”到三百年前,親身感受畫作作者倫勃朗的創作歷程。
博物館負責人Pieter Roelofs詳細介紹道,“通過識別單個元素,不僅能夠識別出顏料,還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幅畫的構成,甚至可以感受到倫勃朗在創作時在某處的反复塗改,似乎很是糾結。”
Pieter還表示,“可以看出倫勃朗很努力地在創作這幅畫,目前的評論家傾向於把他說成是天才,但從這次的掃描結果來看,他也非常的勤奮。”
02《夜巡》修復項目是該館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研究保護項目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這一修復項目是從去年7月份開始的,項目開始後,這幅《夜巡》就被“封”在了博物館畫廊盡頭,​​一個巨大的玻璃室裡。
這也是自1808年這幅畫進入博物館以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和保護項目。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個耗資300萬歐元的研究和修復項目名為“守夜行動”(Operation Night Watch),預計將持續數年。由於博物館無法在這麼長時間內將藏品中的瑰寶從參觀者眼中奪走,調查和修復工作便只得在公眾的眾目睽睽之下進行。
國立博物館的繪畫保護負責人Petria Noble稱,“在過去的10到15年裡,我們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大概從2007年左右開始,這些非侵入性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進行研究的方式。 ”

“從每一種技術中都能得到一些信息。只有當你把所有這些技術放在一起,才能對這幅畫的形態結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目前看來,數據收集過程將給博物館帶來很多好處。”

來一睹高清版《夜巡》的風采吧:
http://hyper-resolution.org/view.html?pointer=0.343,0.002&r=0.0000,0.0920,1.0000,0.6994&i=Rijksmuseum/SK-C-5/SK-C-5_VIS_20-um_2019-12-21

事實上國立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去年8月就完成了這幅畫的掃描,疫情期間,這份作品也陪伴很多研究者繼續進行藝術鑑賞工作。該團隊還將掃描過程做成視頻發佈在了Instagram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看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jia4568tw + 1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