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手機] 小米手機有點懸?

[複製連結] 查看: 337|回覆: 0|好評: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my12411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3-21 10:22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改變世界需要一點樂觀主義,但讓一個公司生存下來往往需要一點悲觀主義。所以我打算對近來銷售火爆的小米手機來一點悲觀主義的討論。
據小米科技官方的數據,目前小米手機實際訂單數量已經超過100萬部。考慮到小米科技是一個手機行業的新人,以及這款手機去年9月份才上市,以及產能很可能無法滿足預訂需求,這個銷售規模已經是非常讓人驚訝的成績了。
除了 ​​超高的性價比,小米手機的一個亮點是採用了輕資產模式—避開與傳統手機渠道商的合作,直接通過官網預訂和移動運營商合作銷售。這其實並不是太大的創新,類似的模式Google在2010年初推出Nexus One的時候就嘗試過,不過Google只堅持了4個多月就放棄了,轉而通過運營商的實體商店銷售。
小米手機能夠做不到Google做到的事情,除了美國和中國手機渠道環境不同之外,重要的是小米手機做到了以下幾點:超高性價比(作為當時業界最高配置僅售1999元);Miui和米聊帶來的忠實用戶;互聯網式的推廣策略。
以我悲觀主義的角度來看,小米手機取得了讓人意外的銷量,但這個銷量未來卻可能給小米手機帶來很大的麻煩。
成本窘境超高性價比帶來了品牌知名度和銷量,但也將小米置於一個成本窘境:每一款新手機,小米手機都要提供超高性價比,這其實使得小米手機的利潤會低於大部分的競爭對手。這種策略很像是Kindle Fire,不靠硬件賺錢,但亞馬遜有現成的硬件之外的收入來源,小米卻沒有。
利潤來源既然小米不靠硬件賺錢,那麼如何找到手機之上的利潤來源,這實際上是小米仍未解決的問題。米聊雖然有了較大規模的用戶量,也有了較高的知名度,但顯然無法提供收入—有一個免費的甚至功能更強大的微信存在。小米不可能永遠依靠VC的資金支撐,這個收入來源是必須要盡快解決的,否則小米手機銷售規模越大,其利潤缺口就會越大。
售後問題小米的輕資產模式使得售後成了一個難題。自建售後網絡(小米之家)將是一個很高的成本。目前小米授權服務網絡已覆蓋26個省、164個城市、226個網點,但產品線太少(只有一款產品)會使得加盟的售後網絡的投資回報率過低。即使未來增加線下渠道,分攤售後壓力,產品線太少也比較難吸引渠道商進行足夠的售後投入。
對消費者來說,小米手機最根本的吸引力在於超高性價比,而非Miui或者米聊(二者可以很輕鬆地在其他Android手機上使用)。這意味著小米手機實際上依然是一個傳統的手機製造商,與傳統手機製造商相比,小米手機的區別只是放棄利潤以及輕資產模式。
長期來看,這兩點很難成為競爭優勢,反而可能成為小米手機的問題所在。小米的渠道上借用外力太多,輕資產的模式對質量有極高的要求,隨著銷量的擴大,如果售後跟不上,小米將會遇到很多麻煩。而且放棄利潤的策略也會讓公司長期面臨資金壓力。
在硬件製造領域,好東西的價值是可衡量的,並且是一種讓人信任的東西,但現在智能手機這個市場有危險的成分,有一點像電視那樣,很少有賺錢的公司。即使有三星這樣利潤不錯的公司,但整個行業其實都是在比拼硬件的性價比,前景其實也不樂觀。
目前來看,在移動設備上能夠長期保持很好利潤的只有兩家公司—蘋果和亞馬遜。前者有獨一無二的體驗和借助iTunes和App Store建立起來的龐大體系,這些帶來了硬件的高利潤,後者則通過銷售低價移動設備帶來電子商務業務賺錢。小米沒有自己的體系,沒有平台,更沒有這兩個領先者強大的雲服務的基礎,產品可以很帥,但產品核心升級受制於Android,售後服務又倚重它人,缺少核心能力。帥而又輕,當然是好事,但無核心競爭力的帥,難免流於浮,商業與人,都是一樣啊。(文/第一財經周刊)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超愛自由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