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載] 佛心慧語(四)自在篇

[複製連結] 查看: 35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y543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5-3-6 18:0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四)自在篇

◆參禪何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心無物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

◆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眾生陷淤的心靈,使眾生離苦得樂。

◆佛陀的偉大在使人從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徹底的救度、解脫。

◆人要活在無罪一身輕,活在光明喜悅之中。

◆佛法不是純理論,而是要切切實實的去做,才會相應。

◆貪愛能令人無惡不作。

◆千供養、萬供養、臉上無瞋真供養。

◆人由憎恨產生報復,但事後卻很後悔。

◆時常反省及檢點自己的心念,語言行為即可減少貪欲。

◆真理並不需要標籤,有了標籤只是獨立瞭解真理的障礙

◆只要是好藥,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藥方是誰配的,藥是哪里來的。

◆佛說:「凡執著某一見解,而藐視其他見解為卑劣,智者叫他做纏縛。」

◆戰勝欲望才能稱為自由人。

◆今日應做的事不延至明日,而確實完成,才是過好一日之道。

◆不後悔過去,不渴望未來,不自尋煩惱,把握現在腳踏實地,則身心健康。

◆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

◆掌握生活中的每一個動點,即能掌握你的人生。

◆今夜睡著,明朝仍醒來,怎說死後便一了百了呢?

◆淡泊平懷,便是人生真味。

◆無知為貧窮之母,罪惡之源。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

◆憎恨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憎恨使親友遠離。

◆不沉緬於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獲得大安樂。

◆世界間有三種人:
像刻在岩石上的字似的人——常常生氣其怒氣有如刻的字,長久不失。
像寫在砂上的字似的人——雖常常生氣其怒氣像寫在砂上的字很快就會消失。
像寫在水上的字似的人——即使聽到他人的惡口,不愉快的言語,亦不放在心裏,和和氣氣,如同在水上寫字即流失般。哪種人快活,自在?

◆作惡不滅,前世有餘德,德盡必滅,為善不昌,前世有餘殃,殃盡必昌。

◆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是感性與理性昇華到最高點。

◆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為人執取,負在背上用的。

◆愚蠢的人,既冥索未來又追悔過去,就像碧綠的蘆葦在驕陽中被割斷一般,一下子枯萎了。

◆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

◆真正限制妨礙,埋沒自己的,永遠祇會是你自己。

◆人要拓展心胸包容一切,不與一切對立。

◆最偉大的事業,最需要堅定的心力,急,只會退步;執,只會錯誤。

◆每一項罪惡,對犯罪者本身的傷害大於受害者太多了。

◆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沒有更高級的生靈或力量,可以裁決他的命運。

◆工作必須自己去做,因為聖人只能教我們該走的路罷了。

◆佛陀捨棄有限,故贏得了生命的永恆。放下有限,才能贏得無限。

◆強迫自己去相信與接受某些不瞭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更非睿智。

◆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

◆凡事,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心污濁,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淨,其道平坦,因而安樂。

◆以污染心說話、身行,則苦就跟隨其人,如車跟隨挽車的牛一樣。

◆若以善心說話、身行,則安樂隨著其人,猶如影隨形一般。

◆命由我作,福向己求。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千古文章源於高妙德行,所以有德者必有言。

◆學聖學賢,無所謂過早過晚老少之別,但能一念覺悟,眾生即佛。

◆「千丈之堤,毀於一蟻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敗的啟端。

◆上蒼每天二十四小時的安排,對第一個人都是一樣。

◆經過痛苦的洗禮,人往往更懂得謙讓學習,更知道珍惜和感激,更能領悟幸福與人生的真諦。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有多少。

◆痛苦的回憶,不知悔改,即是愚癡。

◆要知道,小的過錯並不傷及大的善行種源,就如一粒鹽只能改變少量水的味道,但卻不能改變恒河水的味道。

◆貪欲時時常會令人表現愚癡的行為。

◆貪欲如口渴喝了咸水。

◆貪欲其實很苦惱,凡夫迷惑顛倒誤以為樂,智者深見其苦。

◆稠人廣眾之中,不可極口議論,非惟惹禍,抑亦傷人。

◆論人之過,當原其心,不可徒泥於跡,取人之善,惟據其跡,不必深求其心。

◆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不是天氣熱,是心火不熄。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眼睛別老是睜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後哪一樣是你的。

◆「無我」才能如實了知,諸事本末,「無我」方能確保不曲解人意。

◆要知道,食物就像藥物,都是在情欲與貪欲之外,它並不是為了力量,也不為誇耀,或心智的擴充,它只是為支持你的身軀。

◆安分守己,雖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處世,及修行的根本。

◆人若淪為欲望的奴隸,便會喪失心靈的寧靜。

◆我執薄者煩惱少,悟境深者喜悅多。

◆連自己都不認識,說要瞭解別人,那是謊言。

◆處世忌多言,學法亦然。

◆世間真如夢,財寶亦如幻;如同畫中的高低,雖可見但並非實有。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顏料畫虛空,不顯其色,枯草之火炬,不能燒乾大河水,摩擦柔軟皮,不能發出沙沙聲。任何言語於我心,我心亦如是。

◆愛護身邊物,惜緣常知足。

◆莫為小事頓足,而不為大事衝刺。

◆善待你的敵人,敵人當自消滅。

◆所謂的戒就是「凡是怕別人知道的事斷然不做,凡是不可做的事斷然不想。」

◆多一分心力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煩惱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煩惱,想解脫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縛不了他。

◆當你灼然徹見生命的屬性時,同時你便也完成生命的覺醒了。


◆沉溺於後悔,巧言善辯,沮喪與昏沉,眷戀,以及猶豫不定。要知道這五種情緒是大盜賊,他們盜取了你無限的增上財富。

◆「無所著」是,得到一千萬,還是一覺到天明。

◆無你我相是,事情成功便喜悅、功勞屬誰無所謂。

◆悟時,如觀掌中珠。

◆對於尋求真理的人來說,某一思想的來源是無足輕重的。要緊的是真正地了知和徹見真理。

◆富潤屋,德潤身。

◆江上只有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

◆莫只見別人眼中的小草。而未見自己眼中的木梁。

◆寶石從地而生,德從善而現。智慧從清淨心而具足。

◆養牛的人,放牛吃草,並不放鬆看守牛群的行蹤,而注意其所在。人的心,更應隨時守之不致迷失行蹤。

◆面對惡言惡語,當觀這也是逆增上緣。

◆不是閒人,閒不得,是閒人,非等閒人。

◆為了代價而努力,往往會失敗。

◆一切眾生,禍從口出,惡語傷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話到口邊留半句,則是積口德也。

◆氣惱他家富貴,暢快人有災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壞了心腸。

◆大地生長萬物,哺育它的兒女,無需殺戮,便可充饑解渴。

◆大地的兒女,卻將餐桌變成一個祭壇,在刀叉匙筷間,咀嚼他們的貪婪、殘忍和仇怨。

◆有了虛假的自我意識,必然就會萌生虛榮心。

◆因果感應,如回應聲,如影隨行。

◆佛是真理的發現者,不是創造者。

◆想獲得心靈的解脫,要能不為物牽。

◆最好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境界。

◆心垢由反省而知,由懺悔而除。

◆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歇即是菩提,悟即自在。

◆送禮物予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汙人,若人不為所動,那麼所有惡言(過失動怒),將如數帶回自受自汙。

◆美的極致就是「安詳」。

◆懂得生活的人,連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

◆真的沒有人束縛住你。

◆不要怕犯錯,因為當你老時,這就叫經驗。

◆戒是大醫王,明示病人何者是毒,不可誤食!

◆戒是明眼人為盲人設護障,免墜崖谷。

◆如是因如是果,佛家沒有原罪觀念,你若不怕人殺你,無妨殺人。

◆信用能使敵人低頭。

◆生長於高岩之孤蘭,仍能散發稀有之馥鬱香氣。

◆越難鍛煉的鐵,價值也較高。

◆收穫必先耕耘、成功須靠努力,付出才能獲得,貢獻才受尊重。

◆修行人御心要像牧牛一樣,時時不忘制心、息妄。

◆修行要有耐性,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為山九仞,必從一簣而來。

◆法的修行落實在「觀心」,觀心的始終訣要在「念念自知,念念自覺。」

◆多做正確的思考,自然不妄下斷言,所謂:「多看則不偏,多聽則不邪。」

◆少年大病,第一怕氣高。

◆罪大惡極,莫過口業。

◆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

◆「無知」,是無形的致命癌。

◆錯誤不一定是罪惡,如果錯誤就是罪惡,那麼「成功者」便是滿身罪惡的累積。

◆火車站的人潮,每天都在換人,太平間也是抬進抬出,不知道哪 一天要輪到「我」。

◆智者應能同時明察正確與錯誤兩方面。

◆人無志,猶如小舟無帆,不利遠行。

◆真實的是原本的(本性具足),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後的。

◆莊子曰:至人用心如鏡。

◆事如春夢了無痕。

◆勞動是收穫必然的付出。

◆智慧高的人,能包容,生活範圍就大,每一個人都喜歡跟他在一起。

◆慳貪的人沒有福氣,也沒有人緣。

◆「不計較」是積極而不是消極。

◆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不學習人,宛如老牛,肉雖多,卻沒有智慧。

◆貪睡眠、愛閒聊,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原因。

◆如果有人告訴你:「據說……。」「據說」兩字,就有一半不是事實。

◆不得因他說,棄捨於親友,若聞他語時,當須善觀察。切莫聽片面之詞,智者善護其心。善察是非正邪,不受迷惑。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它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它的瞭解太少,沒有時間與它生活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利人之善為「真善」,利己之善為「假善」。

◆貧而好施,功倍於富,貴而好聚,惡倍於貧。

◆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死亡不可怕,懼怕死亡的心情才可怕。

◆與其做詩,不如種田。與共空說,不如行動。

◆嘉言沒有行為相隨,就像風吹河邊蘆葦。

◆好言難得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身心不健康的人,是社會一種負擔。

◆最好的醫生應該是自己。

◆當你大便通暢的時候,心情會很好。

◆疲勞是最舒適的枕頭,努力工作吧!

◆我們要做「習慣」的主人,不要做「習慣」的僕人。

◆所謂民主,應該是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聲音。

◆未成佛果,先結善緣。

◆樹正哪怕日影斜。

◆財者陷身之阱,色者戕身之斧,酒者毒腸之藥。

◆沒有平地,顯不出高山來。

◆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

◆任他雪山高萬丈,太陽一出化長江。任他愚癡煩惱長,智慧一顯天地寬。

◆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煞人。

◆「忍辱」,是聖人共同的商標。

◆不怕千日密,祇怕一時疏。

◆微笑,等於室內的燈光。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煩惱呢?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先吃飯,再談道理。

◆法輪未轉,食輪先轉。

◆一顆蛀牙,臭死大嘴巴。

◆一條又長又好的鏈子,中間壞了一個小環,就不能佩帶。

◆花樣越多,越顯出一個人的淺薄,如同水流,只在淺灘上才水花四濺。

◆不要說出真相,有時候是一種義務。

◆求知有兩種,一種是「學生」,學習如何求生存,一種是「學死」,學習如何不畏懼死亡。

◆科學帶給我們方便,也讓我們飽受痛苦,如:戰爭、污染、社會大亂。

◆現代人的名言:「誰怕誰?」

◆愈能自覺到自己渺小的人,愈能欣賞別人的偉大。

◆每只手,皆有兩面,人各有見,見見不同。

◆多用心聽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的看法。

◆走出痛苦的死巷,快樂就在轉角處。

◆善意的謊言,卻留有疤痕。

◆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趴下去反咬牠一口嗎?

◆人類的沈著,有時候不如一隻蜘蛛的鎮定。

◆有人說:「歷史是一部不負責任的爛帳。」

◆與其事後懊悔,為什麼不事先謹慎。

◆智慧就是力量。

◆貪色不顧病,鬥氣不顧命。

◆他非我不非,我非即有過。

◆洋房、名車、不代表幸福。

◆力能折人於一時,德可服人於一世。

◆靠無理、僥倖而成功,必以悲劇來結束。

◆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後你是話的僕人。

◆金錢買得到書本,卻買不到智慧。金錢買得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

◆凡夫希冀平安無事,聖者勇於解決困難。

◆平凡是生命真實的面貌。

◆學習不被任何報導、傳統、流言所左右。

◆不要輕易的就說「是」或「好」。除非你確定或知可行。

◆不「留戀」則心無罣礙。

◆我們的肉體是個緣生之舟。

◆徹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麼大道理,而是徹底認識了永恆的自己。

◆保持秒秒安詳,是一種高級的觀念。

◆人因為眼見,耳聞,迷惑於假像,活在錯誤中,才不斷的滋生煩惱。

◆只要盡自己所能,即是完成了「責任」。

◆從不灰心,是成功人的金字招牌。

◆創造機會是勇者,等待機會是愚者。

◆智者求「真」不求「似」。

◆節約就是收入。

◆活乞丐與死皇帝,你選擇哪一個?

◆能逼出你內在無限潛能的人,叫做明師現前。

◆有用之人,就有所不用,無用之人,就無所不用。

◆不要置人於死地,要留一條生路讓人走。

◆逆境使心智成熟,勞動使身軀成熟。

◆順境不一定是好,逆境不一定不好。

◆用慈悲心及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制服自己的人,便得自由,也是作自己的主人。

◆世界上有天才,但是他下的苦工比別人深。

◆善巧的手藝,黃金滾滾而來。

◆事物雖渺小,有時會影響到全部一生。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養子不教如養豺虎。

◆為人臣止於忠,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即是做人分際。

◆心靈不能統一,精神即成分裂,什麼都會反應過度,造成負擔。

◆反省是認知自己的不二法門。

◆把工作當成是一種享受,工作就會給你帶來智慧、成就和榮譽。

◆嫉妒是心中的戈矛,可以害己亦可傷心,這是一種危險的心理病,治療這種心病,佛門有個妙方叫做「隨喜功德」。

◆驕傲與偏見,好像雙面刀片,面面都能傷人。

◆謙虛是聖人的本來面目。

◆虛榮是心靈的腫瘤。

◆感情,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有人至死還在執著。

◆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


◆互逞權勢,如螞蟻之群聚腥膻,如蚊蠅之競吮腐穢。

◆「過」莫大於縱己之欲。「惡」莫大於言人之非。「病」莫大於不知己之失。

◆「淡泊」「老實」,是一種極高深的人生境界。

◆永遠別浪費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淒涼』。」

◆活出你真正的生命來,否則生命即失去意義。

◆只有智慧的耳朵,才能聽出超越的真理出來。

◆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

◆嫉妒不是女人的專利品。

◆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旁邊的人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追求聲名,不如先正心術。

◆為善游君子之城,作惡入小人之鄉。

◆交一個讀破萬卷書的邪士,不如交一個不識一字的端人。

◆小人口如蜜,轉眼若仇人。

◆語言尖酸,終身薄福之人。

◆變化和無常是生命的特徵。

◆轉怒為恕,為慈悲之人。

◆傲眾被眾棄,對立變孤立。

◆願作聾啞少煩惱,自譬殘廢不闖禍。

◆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深水緩流,淺水急暴。

◆萬法本閑,庸人自擾。

◆不驚、不喜、不怒乃涵養真處。

◆明智的人,不易為別人的想法所影響。

◆沒有覺悟的人——如一條河中的水一樣,與他人相同,流轉向前。

◆自以為例外的人,其實仍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個。

◆金屑雖貴,在眼亦病。

◆學成好的「習性」,是生活第一要義。

◆「煽不動」,是學問有了基礎,「挑不動」是修行有了基礎。

◆惡意盤詰,令他人難堪,圖逞一時口業,將來必遭累劫之罪殃。

◆佛法主張「因果論」,不主張「宿命論」。

◆成功的人,需有八十歲的智慧,二十歲的幹勁與五十歲的穩重。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傲慢。

◆不要使你的謙卑缺乏智慧。

◆實踐一句名言,比看千句來得有用。

◆放棄不是放下,逃避責任而出家名叫放棄,心無所著,名叫放下。

◆羡慕別人就會忘卻了自己。

◆貪看天邊月,忘卻手中珠。

◆不肯挑五十斤的人,就永遠擔不起一百斤。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憂道,不憂貧。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人便要千句話。

◆私言則有所不正,私德則有所不明。

◆流水斬不斷,家事說不完。

◆當意識作用時,一切變化的顯境,亦如影片般的虛幻不實。

◆充實的生活就是明白的生活。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不是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的。

◆「我欲」是貧窮的標誌。

◆生命不覺醒,成長的過程,就是迷失的過程。

◆人若讓內心不安,幸福便無從建立。

◆心中裝滿自己的看法與想法就聽不到他人的心聲了。

◆及時的服務和現成的禮物一樣,有雙倍的價值。

◆禪——安詳、喜悅、寧靜、自由。

◆一個人如果不從內心原諒人,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在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事。

◆成功的秘訣是忠於目標。

◆走出象牙塔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

◆醫生難醫命盡之人,佛陀難度無緣眾生。

◆用一湯匙蜜,比用一桶汽油,更容易招引蒼蠅。

   慧律法師著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3碎鑽 +4 經驗 +1 幫助 +5 收起 理由
Albar + 1 + 1 + 1 很給力!
sleepless-man + 1 + 1 非常讚
ty3251775 + 2 + 3 很給力!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