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一次老同學聚會,大家見面分外親熱,聊得十分高興。這時,一位男士對一位
女士信口開河地說道:“你 當初可是主動追求我的,現在還想我嗎?”按理說,
在老友重逢迎的氣氛中,這些話雖然有些不妥,但也無傷大雅。但這位女士由
於某種原因心情不好,竟然臉色一 變,氣呼呼地說:“你神經病!誰會追求你
這種心理齷齪的人。”她的聲音很大,在場的人驚訝地看著她,都覺得很尷尬,
場面一下子冷下來。此時,另一位女士站 了起來,笑著說:“我們小妹的脾氣
還沒變啊,她喜歡誰,就說誰是神經病,說得越厲害越讓人受不了,就表明她
越喜歡。小妹我說得對吧?”一番話,讓大家都想 起了大學時的美好生活,不
由得七嘴八舌,互相開起玩笑來,一場風波也就平息了。
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到,在交際中遇到的尷尬的場面時,做到審時度勢,準確把
握雙方的心理,然後運用說話技巧,借助恰到好處的話語及時出面打圓場,化
解尷尬, 維護交際活動的正常進行,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寶貴,也確實是十分必
要和值得重視的。要想成功地打圓場,可以針對實際情況,靈活對待,或用幽
默的話語轉移話 題,製造輕鬆氣氛;或指各方觀點的合理性,強調尷尬事件有
其合理性;也可以故意歪曲對方話裡的意思,而做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釋;還
可以肯定雙方看法的合理 性,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1、轉移話題,製造輕鬆氣氛
在交際場合中,如果某個較為嚴肅、敏感的問題弄得交談雙方都很對立,甚至
阻礙交談正常順利進行時,我們可以暫時讓它回避一下,通過轉移話題,用一
些輕鬆、 愉快的話題來活躍氣氛,轉移雙方的注意力,或者通過幽默的話語將
嚴肅的話題淡化,使原來僵持的場面重新活躍起來,從而緩和尷尬的局面。如
朋友之間為了某個 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僵持不下時,可以適時說一句“要把這個
問題爭得明白,比國家足球隊贏球還難”;或者說一個笑話,讓雙方的情緒平緩
下來,在輕鬆的氣氛中 讓尷尬消逝殆盡,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有時候當人們因固執己見而爭執不休時,造成僵持局難以緩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
雙方的看法本身,而是彼此的爭勝情緒和較勁心理在作怪。實際上,對某一問題
的看 法本身常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常數,隨著環境的變化和角度的轉移,不同乃
至對立的看法可能都是合理和正確的,因此,我們在打圓場時要抓住這一點,幫
助爭論雙 方換一個角度來看待爭執點,靈活地分析問題,使他們認識到彼此看法
的相對性和包容性,從而讓雙方停止無謂的爭論。
2、找個藉口,給對方臺階下
有些人之所以在交際活動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的場合做出了不合
時宜或不合情理,於是就進一步造成整個局面的尷尬和難堪。在這種情形下,最
行之 有效的打圓場的方法,莫過於換一個角度或找一個藉口,以合情合理的解釋
來證明對方有悖常理的舉動在此情此景中是正當的、無可厚非的和合理的,這樣
一來,對 方的尷尬解除了,正常的人際關係也能得以繼續下去了。
有一次,著名演員新鳳霞和丈夫舉辦敬老晚宴,請了文藝界許多著名的前輩。時
年90多歲的著名畫家齊白石在看護的陪同下也前來參加,老人坐下後,就拉著新
鳳 霞的手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看。看護帶著責備的口氣對白石老說:“你總盯著別
人看什麼呀?”白石老人不高興了,說:“我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不能看她?她
生得 好看。”說完,老人家氣得臉都紅了,弄得大家都很尷尬。這時新鳳霞笑著
對白石老人說:“您看吧,我是演員,不怕人看。”在場的人都笑了,場面氣氛也
緩和下 來了。在這裡,親鳳霞恰當地運用了打圓場的技巧,強調事件發生的合理
性,以“自己是演員”為理由,證明白石老人看自己是正當而合理的,這樣就順利
地擺脫困 境,也給對方找到了行為的理由,交往活動活動也就能正常地進行。
3、善意曲解,化干戈為玉帛
在交際活動中,交際的雙方或第三者由於彼此言語之間造成誤會,常常會說出一些
讓別人感到驚訝的話語,做出一些怪異的行為舉止,從而導致尷尬和難堪場面的出
現。為了緩解這種局面,我們可以採用故意“誤會”的辦法,裝作不明白或故意不理
睬他們言語行為的真實含義,而從善意的角度來做出有利於化解尷尬局面的解 釋,
即對該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將局面朝有利緩解的方向引導轉化。如本文開頭同學
聚會的例子,如果批評哪一方面都是不合適的,只能加劇矛盾的激化,破壞聚 會的
氣氛。這時候行農家肥料效的辦法就是從善意的角度,對雙方的語言作出“歪曲”的
解釋,故意把女士的話理解為是一種“喜歡”,引導大家一起回憶過去的好 時光,在
這樣的氣氛中,大家會很快忘記尷尬和不快,本來要形成的尷尬場面也就煙消雲散
了。善意的曲解並不是單純的和稀泥、掏漿糊,而是彌補別人一時的疏 忽,消解別
人心中的誤解和不快,保證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因而是一種很有效也很有必要的
交際手段。
4、審時度勢,讓各方都滿意
有時在某種場合中,當交際雙方因彼此不滿意對方的看法而爭執不休時,很難說誰
對誰錯,作為調解者應該理解爭執雙方此時的心理和情緒,不要厚此薄彼,以免加
深雙方的差異,並對雙方的優勢和價值都予以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來滿足他們的的
自我實現心理,在這個基礎上,再拿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建設性意見,這樣就容易為
雙方所接受。
一次,學校舉行文娛活動,教師和員工分成兩個組,自行編排和表演節目,然後進
行評分。表演剛結束,坐在下麵的人就分成兩派,吵得不可開交。眼看活動要陷入
僵局,主持人靈機一動,對大家說:“到底哪個組能得第一,我看應該具體情況具體
分析。教師組富有創意,激情四溢,應該獲得創作獎;員工組富有朝氣,精神飽滿,
應該獲得表演獎。”隨後宣佈兩個組都獲得了第一名。
這位元主持人清楚文娛活動本身的目的並不在於真正分出高下,重要的是激發教職
員工參與文娛活動的激情。基於這一點考慮,在評比出現矛盾的局面時,他並沒有
和 人們一起爭論孰優孰劣,而是強調了兩個小組的不同特點和優勢,對兩個組的努
力給予肯定。結果就很容易地被大家所接受了。
出處:竅門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