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解密木糖醇的禁忌和作用

[複製連結] 查看: 256|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7659674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2-28 23:3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676596749 於 2014-2-28 23:38 編輯

解密木糖醇的禁忌和作用
說起口香糖,幾乎沒有人 不知道它。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口香糖由西方傳入中國。也不知從何時起,口香糖和木糖醇成了“連體嬰”,甚至木糖醇的名氣蓋過了口香糖,儘管不少人還不太 清楚木糖醇究竟是什麼。人們漸漸已經習慣在超市里隨手拿一盒木糖醇口香糖,似乎有了它,口香糖由原來的“一無是處”,變成如今的清潔口腔預防齲齒同時還能 夠減肥的“良藥”。
鑒於木糖醇的優點,它大有取代蔗糖成為第一甜味劑的趨勢。它從最早的口香糖已經衍生出了許多其他食品,甚至還有專門的 “無糖食品專賣店”,其中商品琳琅滿目,不僅有休閒小食品,還有大米、麵粉等商品。似乎在食品中加入木糖醇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為什麼木糖醇能享此殊榮, 它真有那麼神奇嗎?

看上去、吃起來都像糖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糖?
幾年前,當超市出現木糖醇 口香糖的時候,雖然價格比普通口香糖要貴出5倍,但是好奇的顧客們都會順帶買上一盒,嘗嘗到底是什麼味道。咀嚼上一到兩塊後,會發現味道也是甜絲絲的,和 普通口香糖甜味相差無幾。再仔細閱讀產品包裝的說明書後,會發現,據說這種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還可以防止蛀牙。於是,經過商家不遺餘力的宣傳,越來越多的 年輕人成為木糖醇口香糖的忠實擁躉。
“沒錯,木糖醇和口香糖真是一對黃金搭檔。”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副教授安辛欣對於木糖醇在食品中的運用有著很高的評價,理由很簡單——木糖醇不是糖但卻像糖。
安辛欣告訴記者,木糖醇原產于芬蘭,是從白樺樹、橡樹、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植物甜味劑。在自然界中,它的分佈範圍很廣,廣泛存在於各種果品、蔬菜、穀類、蘑菇等食物之中。
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木糖醇也不是一種“舶來品”,它本就是我們身體正常糖類代謝的中間體。一個健康成年人即使不吃任何含有木糖醇的食物,血液中也流動著0.03~0.06毫克/100毫克的木糖醇。
木 糖醇學名叫做1,2,3,4,5-戊五醇,從化學的角度來看,屬於一種多元醇,而且是多元醇中最甜的一種。純的木糖醇是白色晶體或呈白色粉末狀晶體,如果 不是特別說明,無論是看起來還是嘗起來,人們都很難將其同蔗糖分辨開來。如果低溫品嘗效果更佳,其甜度可以達到蔗糖的1.2倍。木糖醇入口後往往伴有微微 的清涼感,令人感覺舒服,這是因為它易溶于水,並在溶解時吸收一定熱量。
木糖醇成為糖精的後繼者
在酸甜苦辣鹹當中,人們最喜歡品嘗的就是“甜頭”。但是對於蔗糖,人們卻是又恨又愛。愛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甜頭幾乎人人天生都愛。恨的原因也很簡單,首先,蔗糖吃多了之後會產生令人頭疼的蛀牙問題。
安 辛欣告訴記者,齲齒形成的一個關鍵就是蔗糖在口腔中遇到了致齲的微生物,它會發酵產酸,酸又腐蝕了牙齒,最後形成了一個齲洞。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尋找 一種可以替代糖的物質。這種物質在營養價值和口感上可以與糖媲美,但它在口腔中卻不會發酵產酸。如此一來,因為嗜甜而導致齲齒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19 世紀70年代,居住在美國的俄國化學家法利德別爾格在這方面有了突破性的發現。他從又黑、又黏、又臭的煤焦油中提煉出甲苯,經過硫酸磺化、五氯化磷和氨處 理後,再用高錳酸鉀氧化,最後經過結晶、脫水而得到了一種特別甜的白色結晶體。他把它叫做“糖精”,並測出它比蔗糖要甜500倍。
法利德別爾格立即宣佈了他的發明,並在美國獲得了專利。後來,這位化學家遷居德國,並在那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從煤焦油中提煉糖精的工廠。糖精就此開始闖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並引領了百年風光。
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人們漸漸對糖精的安全性產生懷疑。1977年,加拿大的一項多代大鼠餵養實驗發現,大量的糖精可導致雄性大鼠膀胱癌。此後,在國際上,糖精的使用受到一定影響,歐美國家糖精的使用量不斷減少。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 1 非常讚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