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天命難違

[複製連結] 查看: 20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2-24 17:5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天命難違

作者﹕思笑言

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古文明的遺跡,象瑪雅人的金字塔,印度的高純度鐵棒。可是他們的主人都到哪裡去了呢?人們知道的最早的災難記錄顯然是近萬年前的那場大洪水了[1]。許多民族都流傳著當時的故事。對於這場洪水的起因,當屬聖經中的記載最為詳細。當時是神看到人已經敗壞得無可救藥,才銷毀了大批的壞人,並幫助少數好人逃過這場洪水。
中國人津津樂道“大禹治水”。讓我們看看這是什麼樣的洪水。《史記-夏本紀》記載了洪水大的程度:堯帝時代,大水滔天,湍流包圍了襄膠。《齊俗訓》記載,大禹時代,發大水,大禹讓人民防水,選高處居住。這裡所說的洪水,都是史前那場洪水沒退下去的結果。那麼再往前是什麼情況呢?《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了一幅觸目驚心的畫面:“山崩地裂,火焰熊熊,洪水氾濫,兇食猛獸撲食行人, 兇鳥抓走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斬斷鱉足以定大地,殺死黑龍平中原……”。現代中國喜歡說“防汛”,說“治水”。可是防來治去,大水來了還是要選貧窮地區“洩洪”,就是主動把堤破開,等於一下多了個人工湖,下游的工業區就可以保得一時平安了。如果說洪水是一隻吃人的老虎的話,這種辦法是把自己的一隻手餵老虎來保住腦袋。可是那場遠古的大洪水遍布世界,大禹也好,現代人也好,都是沒法“治”的。

為什麼中國文化中最古老的故事就是那場大洪水的時代呢?因為那洪水摧毀了當時的中國人的文化中心,只有少量的人在崑崙山上活了下來。任憑人有什麼飛機火箭,全球大洪水一來,唯一的辦法只有往高山上躲。大禹怎麼把水給治了呢?《吳越春秋》中點出了事情的原由:“大水洶湧,蒼天不讓水消;到處都不通暢。”那麼大禹時代“蒼天”讓水消下去,大禹也就把水給“治”了。

現代人多以科學技術的成就而自豪。可這些都是建立在風調雨順的基礎上的。大暴雨一來,飛機停飛,汽車慢駛,只不過有汽車也許跑得快些。更大的洪水一來,一切技術都是白搭。

中國有句話“人算不如天算”,這是在拿人心在想“天”。“天”根本不用像人那樣去算,因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人做了什麼事情,“天”相應做出安排就是了。人不用去挖空心思“治”水。就好像人勝不了天一樣,人也治不了水。一個人做了多少壞事,就會有多大的報應。人首先要治一治自己的心。建議中國的“防汛抗旱辦公室”改為“防惡抗暴辦公室”;所有節水、防沙、殺蝗的運 ​​動改為立即停止迫害flg,全民重德向善的運動。傳說舜帝時候,洪水滔天,黎民百姓沒有個安身之所,舜帝就命鯀去治水,鯀聽信鴟龜的話,盜竊了天帝的息壤,採用塞填的治水方法,結果不但沒有把洪水治服,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災難,舜帝就把鯀殺了。鯀死了以後,三年肉體不腐,肚子鼓鼓的,舜帝便命人用吳刀把鯀的肚子剖開,大禹便離開了父身。禹長大後,舜帝見他品德高尚,聰明能幹,就任命大禹去治水。起初大禹還是採用父親塞填的辦法,經過一段時間後,才知道塞填的辦法錯了。於是便歷諸異域,為治水求賢。他東從搏木之地至黑齒之國;西從三危之國到一臂三面之鄉;南從交趾孫樸續禍之國到不死之鄉;北從令正之國到積水積石之山。還派了太章和豎亥步量大地。他的皮膚曬得黎黑,腳也走跛了。

大禹不但走遍四方大地,還翻閱了很多書。後來他從《黃帝中經》中得知,在九嶷東南天柱,號曰宛委(即南嶽衡山),黃帝曾在這裡藏有金簡玉字之書,內容是治水之道,他便來到南嶽衡山,殺了一匹白馬以祭山岳。可是南嶽七十二峰,盤亙八百里,這金簡玉字之書,到底藏在哪座山峰上?又是個難題了,但他並不洩氣,不分天晴落雨,每日從這峰爬到那峰。

一日,大禹爬山勞累了,便枕石而睡,在夢中見一個穿著皂袍,形狀奇怪的神人,自稱是玄夷蒼水使者。神人告訴大禹,想要得到金簡玉字之書,先要到黃帝岩上山頂,頂上有一磐石,可鑿石得書。大禹醒來高興極了,就按神人的吩咐齋戒沐浴,如期登上山峰,果見一磐石,忙鑿開磐石,便得了寶書。大禹將書中治水之道細讀深思,知道了正確的治水辦法:必須湮疏結合,該湮則湮,該疏則疏。王母之女雲華夫人瑤姬又派來了她的七名侍衛狂章、虞餘、黃魔、烏木田、大翳、庚辰、章律幫助大禹斫石疏波;黃帝時候來到南方的神龍--應龍,用尾巴將大地劃成一條條深塹,以導水引流。河精的使者玄龜,以青泥用來湮填,青泥湮填以後變成了石頭,再大的洪水也能擋住。大禹在大家的幫助下,便將滔滔洪水治服了。大禹治洪水後,把金簡玉書送還南嶽山。那藏金簡玉書的山峰,就是現在南天門下的金簡峰。大禹在南嶽期間,留下了許多勝跡,他殺白馬祭山岳殺馬衝,在他結集治水隊伍的毘盧洞周圍五十里地方叫禹王城;云密峰下休憩的地方叫大禹岩;巾紫峰上的紫金台是他遙祭舜帝之所;南嶽祝聖寺,原稱清泠宮,是他為崇祀舜帝所建,宮後有他親手所植的柏樹,稱為禹柏;岣嶁峰有禹廟、禹碑。禹碑是我國最古的一塊碑文。後人還在大廟御書樓中豎了一塊刻著“功高神禹”的大石碑,以紀念大禹的業績。


資訊來源: 生活萬象/相術易占epochtimes.com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sheila_utk + 1 + 1 非常讃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