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忽略血糖!天天吃麵包 賣麵包婦吃出糖尿病

[複製連結] 查看: 282|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幃翔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2-26 18:1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天吃麵包,忽略血糖,當心吃出糖尿病!門診就有一名46歲的婦人,平日與先生開麵包車、四處賣麵包為生,工作忙碌,幾乎天天都以麵包裹腹,連吃幾年下來,也養出她「圓滾滾」的身形,身高160公分、體重卻高達75公斤,不過,日前體重突急遽下降,還感到異常倦怠,就醫確診為糖尿病,且合併視網膜出血。
根據統計,全台罹患糖尿病的人口,去年就有約176萬人,比2011年成長了6%,一口氣增加了10萬人;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失明風險是一般人的25倍。
彰基鹿港分院院長杜思德表示,婦人因為全身倦怠、痛苦不堪被送進急診室時,一檢查才發現,飯後血糖數值高達751,超出標準值200多達3.7倍以上,糖化血色素為13.4、也是標準值7的近2倍,確診為糖尿病,且已經引發視網膜病變。
事實上,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水腫,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難自覺,很多人就醫時已發生不可逆的視力影響,門診就有另一名開計程車的61歲男性,吃藥控制糖尿病長達10年,但日前開車看紅綠燈竟然圓形變橢圓、視覺變暗,原以為是老花,眼底檢查才發現,視力1.0的他,居然兩眼皆已發生黃斑部水腫。
杜思德表示,約有2成1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確診時,已經合併有視網膜病變,換句話說,每5人就有1人的血管產生病變,引起血液滲出,造成黃斑部水腫,組織缺血缺氧,且罹病時間越長、發生率越高,建議第二型糖尿病患一經確診,就應立即接受視網膜眼底檢查。
而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發病10年以上,視網膜病變發生率同樣高達60%,發病15年約80%,發病20年則幾乎全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部主任林人傑說,黃斑部是視力重點,一旦病變,便大大影響視力,產生模糊、扭曲、變形、黑影以及顏色辨別異常等症狀,目前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最新治療方式,可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消除黃斑部水腫、抑制血管滲漏,進而改善視力。
臨床研究顯示,患者第一年平均施打7針、第二年則需要3針治療,即可維持治療效果,健保也在今年2月1日起納入給付,第一年給付5針、第二年3針,可節省近30萬藥費,醫師呼籲,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接受眼底檢查,把握治療良機。
來源 Yahoo新聞

====================================================

缺積分?? 缺碎鑽?? 缺鑽石?? 缺權限?? ...還是什麼都缺嗎?

可以參考以下兩篇 :

1. 共襄盛挙:結縁*随縁*感恩*惜福 APK.TW送給您\*伴手禮*/

2. 新會員必讀 ~升級密技~ 鑽石-任務-積分-權限-簽到-搜尋-發文


====================================================

歡迎大家踴躍加入 群組 內的 "韓流瘋"及" 爆爆遊樂園",

韓流瘋 爆爆遊樂園 不定期會有些小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

*****其他-福利
2013.02.24 (第74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2.16 (第73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2.16 (第72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2.10 (第71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2.08 (第70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如須查詢更多相關內容,請自行爬文>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
                                                                                   2013/02/26 By 游幃翔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