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飲食/健康] 蕁麻疹跟食物有關?皮膚科醫師:先分清急性、慢性差別

[複製連結] 查看: 4400|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ggiemamala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4-7-4 13:5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蕁麻疹跟食物有關?皮膚科醫師:先分清急性、慢性差別
      
每當天氣開始變濕、變熱,或是氣溫不穩定,身體就像一台警報器一樣開始啟動,冒出許多許多的小疹子,又癢、又刺痛,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甚至會在晚上的時候癢醒。其實這就是所謂的「蕁麻疹」,每次發作的時候,擦藥只能暫時舒緩,只要生活作息一沒有注意,馬上又會癢起來,疹子也越長越多,令人非常難受。
而蕁麻疹會引起像蚊子叮一樣的腫塊,又紅、又腫、又癢,大部分的時候都可以很快自行消退;但只要一抓,就會「抓到哪裡、癢到哪裡、越抓越癢」,也可能在天氣變化、或是作息飲食比較混亂的時候反覆發作,像風一樣來來去去很惱人,所以又俗稱「風疹」。

為什麼會得蕁麻疹?
蕁麻疹又分成急性、慢性 2 大類,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常常有人說蕁麻疹是一種「食物過敏」,或是認為只要避開某些食物就可以避開蕁麻疹,但其實不完全是。「如果是食物過敏的反應,會非常快,比如吃到一隻蝦,就馬上出現紅腫的疹子,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不吃,幾個小時內就會消失。」
而黃毓惠也說,通常會一個人因為食物過敏引起蕁麻疹的食物種類不會太多,如果是這種急性的蕁麻疹,只要不吃某幾種食物就能避免引發;但通常讓人更困擾的是「慢性尋麻疹」,反覆發作、根本找不到原因,也不知道是吃了什麼,那還執著在「食物過敏」就很不必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常見急性蕁麻疹的原因
  • 食物
  • 藥物
  • 昆蟲叮咬
  • 過敏原接觸(乳膠、花粉、動物唾液、蕁麻植物等等)
  • 輸血或是注射血液製品
  • 感染(A 型鏈球菌、黴漿菌、鼻竇炎肝炎、EB 病毒等等)
常見慢性蕁麻疹(幾乎每天皮膚上都會出現蕁麻疹超過 6 週)的原因
  • 60-70% 是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找不出原因,屬於免疫系統的過度活化。
  • 30% 是誘發性蕁麻疹,也就是找得到刺激的原因(冷刺激、運動、洗熱水澡、流汗、皮膚劃紋、心理壓力等等)。
  • 其他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甲狀腺疾病、腫瘤。
而急性、慢性引發的原因不太一樣,每個人會產生過敏的原因也不完全相同,像是 12 歲以下的孩子就比較容易是因為感染、食物過敏而產生蕁麻疹。黃毓惠說,因為小孩的腸胃發展比較慢,所以容易有食物過敏,像是對牛奶過敏的狀況,但成人比較不容易有,如果是成人後才出現蕁麻疹的症狀,通常不太可能是因為食物過敏引起,除非以前從來沒吃過那種食物。


所以如果常常出現蕁麻疹的症狀,又找不出是哪種食物過敏,黃毓惠建議還是去皮膚科就醫,很可能是因為有自體免疫的問題引起,如果不儘早處理,也可能讓症狀越來越嚴重,造成皮膚的損傷。
蕁麻疹不全是過敏引起!除了食物還有 7 種原因要特別注意
   
天氣一變,相信很多人都有「抓這裡也癢、抓那裡也癢」的經驗,一塊一塊的皮疹,又紅又腫,抓了也癢,不抓也癢,讓人非常困擾。而看了皮膚科醫師之後,可能會被診斷是「蕁麻疹」,有的人擦一擦藥就會好,但有些人卻會一直反覆發作,變成「慢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有什麼不同?
急性蕁麻疹通常是因為外在的因素而引發,就像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吃了某種食物之後就突然發起疹子,或是被蚊蟲叮咬、接觸到特殊的過敏原而引起,多半發作幾個小時、最常幾天就會消失。 而慢性蕁麻疹通常跟自己的體質有關,有些人比較容易緊張、有壓力的時候就會出現蕁麻疹,或是荷爾蒙失調的時候也會引起蕁麻疹,會持續 6 週以上,每天身上都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紅疹;有些人甚至會被一些特殊的過敏原給誘發,像是熱、汗水、或是太陽。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急性蕁麻疹的過敏原
在急性蕁麻疹中,大約只需要 2-3 天症狀就可以改善,如果沒有改善,通常不是食物過敏的問題,一定要再去詳細檢查。
一、食物過敏:在皮膚過敏的時候,醫師第一步通常會開「抗組織胺」,而通常抗組織胺對於蕁麻疹的效果很好,因為蕁麻疹的發作原因中,就有大量的組織胺。
而發酵過的食品通常含有較高的組織胺,像是發酵乳製品(起司、優格、優酪乳)、發酵豆製品(味噌、納豆)、醃製肉類(香腸、臘腸、火腿、培根)、泡菜、康普茶、酒類。此外,也有些食品會刺激身體釋放組織胺,像是花生、核桃、腰果等堅果,以及柑橘類水果、巧克力等,其實都不適合常常發作蕁麻疹的人食用。
二、藥物過敏:因為有些人會對咖啡因過敏,對於常見的止痛藥(可能含有咖啡因),或是類似作用的可待因、鴉片類止痛藥也會不太舒服。
三、蚊蟲叮咬:對於蚊子、跳蚤、蜜蜂等蚊蟲的叮咬,也有些人會對蚊蟲的口水或是毒液有過敏反應,如果被咬了之後出現巨大的紅腫、搔癢,就代表有過敏;但如果這個過敏越長越大、越來越癢,或是會感覺疼痛、呼吸急促,可能誘發了太強烈的過敏反應,建議馬上就醫。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四、一般常見過敏原接觸:像是常見的塵蟎、乳膠、花粉、動物唾液、蕁麻植物,有些人不只是會讓呼吸道過敏,皮膚也會過敏,所以沾到之後就會起小疹子,覺得很癢。
五、感染:像是A型鏈球菌、黴漿菌、鼻竇炎肝炎、EB 病毒等病毒都可能導致皮膚過敏,尤其容易發生在12歲以下的小孩子身上,所以只要蕁麻疹發作 2-3 天之後,擦藥沒有好轉,就可能是其他問題,最好再次就醫檢查。


慢性蕁麻疹的過敏原
在慢性蕁麻疹中,有60~70%左右是找不到原因,只能歸類為「體質」問題,但可以靠著減少接觸過敏原而慢慢改善;剩下則有30%左右的人,會因為冷刺激、運動、洗熱水澡、流汗、皮膚壓力等原因而引起蕁麻疹。
一、冷、熱的改變、或運動、情緒變化:有些人會對溫度比較敏感,天氣變冷,原本過敏的位置就可能再度誘發。 不過對於熱比較敏感的人比較常見,又稱為「膽鹼型蕁麻疹」,是對身體負責在溫度上升時調節溫度的激素「乙醯膽鹼」過敏,所以不管是運動、緊張、焦慮、憂鬱、曬太陽等,只要體溫上升,就有可能觸發這種「癢」。 而這種癢也可能是全身性的,所以不只會在流汗的部位發癢,甚至可能引起呼吸困難,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二、皮膚承受壓力或有久治不癒的傷口 在頻繁用手搬重物、抓握東西,或是走路走很久之後,皮膚會長繭、磨破皮,有些人可能對這個會過敏,所以會覺得特別癢,甚至真的出現紅疹;也有些人傷口久治不癒,其實也跟自體免疫系統相關,所以容易感覺很癢。
三、其他免疫疾病 台灣研究統計,約有1/4的慢性蕁麻疹患者,本來都找不出原因,但其實是「免疫系統」問題導致,其中最多的就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第二是修格連氏症(又稱乾燥症),再來像是血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甚至是腫瘤都有可能造成蕁麻疹,建議只要慢性蕁麻疹超過6星期反覆發生者,要到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進一步檢查。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1 幫助 +2 收起 理由
legendaire + 1 姐很想給你一個吻,但不現實,還是給分吧.
jia4568tw + 1 + 1 非常讃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