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hsichan 於 2024-6-5 05:54 編輯
深夜進食患大腸癌的風險可能增加
專家很久以來就警告不要在深夜進食;尤其是飽食一頓富有脂肪或糖類的大餐。最近在「消化系統疾病周」年會上發表的一個研究報告,又為這個警告提供另一的理由。晚食者的大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管狀腺瘤的可能性要比沒有晚食習慣的人高出 5.5 倍。
這個研究報告最近在美國華府擧行的「消化系統疾病年會」上發表。研究團隊詢問664名接受結腸鏡檢查以篩查癌症的人,調查他們是否有晚食的習慣。研究人員把晚食定義為在上床前三個小時內進餐,一周內有四次晚食,定義為晚食者。受調查人中有42%的人合乎晚食者的定義。結果發現晚食這組人患大腸腺瘤(adenoma)的可能性比非晚食者高46%。
大腸腺癌是良性腫瘤,但是據估計假以時日,大腸腺瘤會轉變為大腸癌。惡性化的風險,依它們的位置和大小而異。 醫生在做大腸鏡檢查中會尋找、測量和計數它們。有發現到腺瘤的人都要再定時做大腸鏡追蹤檢查,看看有新的腫瘤或惡性化。
為什麼晚食者(睡前三小時內吃晚飯的人)較多有大腸腺瘤呢?現在並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有人認為晚食破壞了身體生理的晝夜節律 (circadian rhythm)。一般而言晝夜節律指的是由腦部藉由一些特別細胞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來調控睡眠周期。這可說是人體整體(也可說是人體「中央」的晝夜節律。但是體內不同的器官系統(如腸胃和一些內分泌系統)也有他們自己,和中央晝夜節律略有不同的「周邊節律」。甚至腸子內的各種細菌的生活周期也會受到不同進食時間的影響。不過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人把晝夜節奏受到干擾和大腸長腺瘤之間的路徑點劃出來。
另外還有一個解釋晚食和大腸腺瘤關聯的說法。根據出席年會的一位專家的意見,晚食的時候,吃得比較不健康,往往選擇比其他兩餐更油、更甜的餐點,而吃太油、太甜的食物,公認是最近大腸癌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是有晚食習慣的人,容易發胖的原因)。
我在「謝醫師開講」這個粉絲頁,和大家分享分享過兩篇有關大腸癌患者增多而且年紀輕化的現象;以及現在大腸癌初診斷出來時,就已經是不能開刀的晚期之比例也在增加。
那麼晚食和造成最近大腸癌流行病學巨大變化有沒有什麼關係?同樣地,我們也還沒有答案。不過我還要再強調,人體得不得病,得病後的病程和預後都是受很多因素(multifactor)的影響,不會說你晚食就一定會得大腸癌,也不會是你不晚食就不會罹患大腸癌的。(同樣的,網路上那些說你吃什麼或不吃什麼就不會得癌症的貼文都是騙人的;決定得不癌的因素很多。)
我也分享過「人如其食」兩篇文章。現在看來,不只你吃什麼,吃多少、多快,甚至什麼時候吃都會影響到你的健康。
(完成於舊金山到桃園機場途中,三萬呎高)
Digestive Disease Week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May 18-21, 2024.
(本文引用自謝安民醫師 臉書)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