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近年酒駕事故層出不窮,無數幸福家庭就此破滅,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日前辦理酒
駕研究論文甄選,邀學術界找出酒駕防制最佳解方,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精神科主
治醫師郭彥君發表研究,發現酒駕者上車前有3大「喝茫熱區」,應提前介入飲酒場所,
可望有效遏止酒駕。
郭彥君以「探討酒駕初犯的汽車駕駛與機車騎士兩者在其人口學及飲酒概況差異」為題發
表論文,研究針對酒駕初犯者使用不同交通工具,如汽車與機車,在人口學及飲酒行為上
的差別,匿名收集561名參加法治教育課程的酒駕初犯者。
研究發現,2/3酒駕初犯者的交通工具為機車,且騎士普遍比汽車駕駛年輕、教育程度較
低,其中女性、未婚比例較高;不過,若以每個月2次酒駕作為高頻率酒駕,發現汽車駕
駛高頻率酒駕達16.5%,高於機車騎士高頻率酒駕9.7%。
針對研究內容,郭彥君表示,酒駕初犯還是以機車較多,而從國外文獻可見,機車車禍致
死率是汽車的35倍,所以機車酒駕族群要更小心,且酒駕機車跟汽車應該要分開了解,經
探討社會人口學後發現,機車駕駛社經地位較低也較年輕,教育程度也較低,如果酒駕出
事,不僅要承受身體受傷風險,經濟與家庭負擔也比較大。
郭彥君指出,酒駕初犯通常不是第一次酒駕就被抓,經常已有多次酒駕,而針對酒駕多次
的高頻酒駕個案中,發現不管是開車還是騎車,酒駕前喝酒場所最多為餐廳、酒吧,佔比
64%;第二是家裡,佔比21%;第三名是工作場合10%;其他場所僅佔比4%;她也說,機車
、汽車酒駕行為並不完全相同,建議未來可分開探討、制定防制策略,而飲酒場所的介入
。應是亟需被考量的重點。
談到為何想進行酒駕研究,郭彥君表示,之前在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有到酒駕衛教宣導,開
始收案後,才發現酒駕有各式各樣的狀況,因為酒駕不見得有酒癮情形,於是投入酒駕研
究希望提早介入,幫助酒駕者改善生活,而酒癮是沒辦法透過法律制止,唯有透過醫療協
助、穩定治療,才能更妥善的幫助酒癮患者建立健康新生活。
來源:蘋果
心得:
女權團體準備出來抗議了
郭彥君分享,許多酒癮案例都是因為本身很難改變喝酒習慣,像是工作時小酌、獨居下班
沒事做也會透過酒精麻痺孤單心情,出現酒駕行為才會被迫轉介到院接受治療,經常發現
除了酒癮外,更伴隨憂鬱問題,透過醫療協助,才改善工作狀況,收入也進一步變得穩定
,不少酒癮的病人都很感謝醫療團隊,透過專業力量將病人從泥沼中救出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