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果寶寶發燒別著急這樣做

[複製連結] 查看: 293|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7659674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3 15:5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這兩天,寶貝突然發高燒。上網查相關資料,卻發現資料很多,卻很少找到我急切想知道的。現在,寶貝的情況終於穩定了,我梳理了一下這兩天的心得,送給和我一樣遇到困惑的媽媽們。
不知道大家怎麼樣,我個人是最怕寶寶生病了!如果寶寶發燒,別著急,別慌張,你完全可以照我說的做!呵呵,不信,瞧瞧唄!
一、瞭解體溫到多少算是發燒。當你親吻或觸摸孩子的前額時,如果感到比較熱,就說明孩子可能發燒了。從醫學角度講,雖然每個孩子的基礎體溫不同(正常體溫可波動於35.5℃~37.5℃之間),但是超過37.5℃就應該認為孩子發燒了。
二、確定寶寶發燒後,首先,要知道發燒並不可怕。
孩子發燒太常見了。可是,孩子一發燒就很容易出現38.5℃以上的高熱。摸著孩子滾燙的身體,父母都很害怕、擔心。如果孩子好幾天都不退燒,那父母更是沉 不住氣了:發燒到底是不是一種可怕的徵象?高燒會不會給孩子造成損害?治療發燒用抗生素管不管用……其實,發燒是人體遇到病菌侵襲後,對抗病菌的一種保護 機制,對人體是非常有利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當然不是一種可怕的徵兆。發燒本身如果沒有引起高熱驚厥,就不會造成人體任何部位的損傷。倒是引起發燒的原因 有可能造成肺炎、腦炎或人體其他部位損傷。所以,遇到孩子發燒,在控制高熱的同時,要通過醫生幫助尋找病因,採用針對病因的得當方法,才能使孩子很快恢復 健康。
醫生甚至告訴我說,如果孩子很長時間不感冒不發燒,倒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為疾病突然來臨時,人體的“應急機制”會“啟動不好”哦。呵呵。
三,其次,必須明瞭發燒的原因。主要有感冒及肺炎發熱,細菌性痢疾引起的發熱,泌尿道感染發熱這幾類。你可以上網查查各類的大體症狀,以及處理方法,這兒 不再贅述。記住如果原因不名,不要輕易用藥,引起用藥後可能會改變原來病症的特徵。個人建議:當你自己分不清楚發燒的種類,到醫院由醫生確認,這樣不會出 現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後果哦。
四、再次,根據不同的體溫,進行不同的處理。
體溫37到38℃時:不必著急退燒
   發燒本身又幫住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時不必急著退燒的。盲目退燒往往引發很多不良反應,由於退熱快、出汗多,易導致虛脫、循環系統的問題。
體溫38到38.5℃時: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多喝水
   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洗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每次泡澡約 10到15分鐘,約4到6小時一次。多給寶寶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體溫38.5℃以上時:考慮使用退燒藥
體溫39℃以上時:加用冷水枕
   可在使用退燒藥的基礎上加用冷水枕,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溫度也不會太低,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但不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體溫超過40℃時:溫酒精拭浴
   用溫酒精擦浴可降低全身的溫度,要注意一定要用“溫水”加上70%的酒精,以1:1的比例稀釋,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到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 用酒精擦拭,會讓寶寶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到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迴圈到身體表面,又 使皮膚變熱時,再重複第二次,如此重複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且體溫超過40℃以上不易退時使 用。
特別提醒:
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並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還有,退燒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將劑量增加。還有,一定要慎重選擇退 燒藥哦!今天上午,我去買退燒藥,藥店售貨員推薦了一種,雖然心有疑惑我還是相信了他,但是寶寶服用後不見效果,我諮詢醫生方才知道,她推薦的是一種感冒 藥,而不是真正的退燒藥!結果……要不是看對方是一個小姑娘,怕一找讓她丟了工作,我,哼哼……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