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娛樂] 軍教片風潮 隨金鰲勳走入歷史

[複製連結] 查看: 15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ono37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6-22 10:1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作者: 張士達╱特稿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6月22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張士達╱特稿】

台灣與全球多數國家截然不同的義務役制度,讓當兵成為台灣人成長過程中不可磨滅的記憶。許多男生不論年紀,只要講到當兵記憶就口沫橫飛,當兵時與女友的「兵變」更是刻骨銘心。這些獨特背景讓軍教片成為台灣影史特有的產物,也讓導演金鰲勳以《報告班長》創下連拍六集的長壽片型,隨著他的辭世,意味軍教片在大銀幕上的風華終究已一去不回。

軍教片的前身,來自於《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等1970年代盛行的政宣愛國電影。隨著時代改變,市場不再喜愛標榜壯烈的愛國情操,偏向民眾都可認同的成長經驗,《黃埔軍魂》、《成功嶺上》將題材轉向軍校訓練與入伍集訓,獲得熱烈迴響。1987年的《報告班長》則結合喜劇元素,讓軍教片風潮飆上高峰,開啟了長達10多年的軍教片潮流。

當時台灣電影遭好萊塢片與港片夾擊,只可內銷無法外銷的軍教片,因契合本土生活記憶而一枝獨秀。許多基本元素不斷被重複使用,例如以庹宗華為代表的嚴厲班長、笑料不斷的菜鳥班兵、人人渴望一親芳澤的福利社小姐,就連施孝榮的原住民腔調「的啦」,都成了原住民在社會上根深蒂固的形象。

但大量跟風終於讓軍教片逐漸式微,直到2010年民視《新兵日記》才再起風潮。但隨著兵役制度改變,入伍時間變短又變輕鬆,昔日的軍教片將永遠成為台灣特定年代成長記憶的見證。



來源:yahoo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