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把糖尿病並發症拿捏在自己手中

[複製連結] 查看: 213|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ndy321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2-23 19:32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患了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並發症。如果不控制好它,嚴重的並發症就會危及到生命。全球範圍內每10秒鐘便有1人死於糖尿病,每2人被確診出新發糖尿病。糖尿病也呈現出低齡化的現象。國民的身體素質直接影響生產力,阻礙社會的發展進步。國家也在加緊力度建設保障人民健康的系統工程,如“治未病工程”,“瘥后防復工程”,這兩項工程是基於中醫理論的基礎之上,對預防保健措施的深化和實施。政府如此重視,我們更應該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和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糖尿病死亡的原因是死於它的合併症上,所以在跟糖​​尿病抗戰了這麼多年後,應該對它知己知彼,才能杜絕它的發生,才會讓我們的生命質量得到提高。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熟悉一下並發症的種類。糖尿病並發症主要分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並發症主要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是I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的嚴重急性並發症,病人會出現脫水、低血壓、噁心嘔吐、呼吸快速和精神異常等狀況。此外病人呼吸呈爛水果味。另一種急性並發症,高滲性昏迷,則常見於2型糖尿病,病人會出現脫水、低血壓、噁心嘔吐、嗜睡或昏迷等狀況。但是這類病人,呼吸並沒有爛水果味。因此病人呼吸是否呈爛水果味,可以作為我們識別這兩類並發症的一種有效途徑。

  其次,與急性並發症相比,慢性糖尿病並發症就要復雜一些了。它主要分為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其中糖尿病腎病是最常見的微血管病變,也是導致終末期腎衰竭的最常見原因,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脅。另外一種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它會影響身體的不同部位。比如有些患者感受不到腳部得疼痛,在碰到一些水泡,割傷的時候就會耽誤了治療,最後就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

  說完了微血管病變,我們再來看看大血管病變,在慢性並發症中最​​主要的大血管病變就要數心血管疾病了。它是糖尿病致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還有可能會導致患者中風。危害性很大!我們一定要時刻引起警惕。

  我們如何從自身出發,杜絕它的發生呢。需要從五點出發:飲食營養、教育心理輔導、運動、藥物、病情監測。我國形象的把它說成“五駕馬車”。如果能夠把這五匹馬“駕馭”好,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

  第一匹“馬”:心態

  就是指糖尿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和病人的心理調整,即通過學習,增加自己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減少無知帶來的傷害。通過恰當調整患病之後的心態,減輕心理負擔,建立治好疾病的信心。心態好了,血糖往往更容易控制。

  第二匹“馬”:飲食

  指飲食療法,就是通過科學地吃東西,使糖尿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科學飲食對糖尿病的控制上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高血壓、肥胖、脂血異常這些經常和糖尿病同時發生的疾病有控製作用。

  第三匹“馬”:運動

  指運動療法,就是通過科學的適量運動來讓糖尿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適當、適量的運動不但可以保證血糖不升高,還可以對高血壓、肥胖、脂血異常等有控製作用。

  第四匹“馬”:藥物

  指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的藥物治療方案。有了教育和心理調整、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後,若血糖控制還不理想,就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制定一個合理、安全又適合於個人的用藥方案了。當然自己也要懂一些基本的用藥知識。

  第五匹“馬”:病情監測

  指科學的病情監測,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治療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除此以外,還要監測體重、血壓、血脂等指標。根據這些指標的監測結果,醫生和病人自己才能知道病情控制得好不好,以便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餐後2小時血糖是心腦血管並發症的獨立預測因子。如果長期餐後高血糖>10.0mmol/L(即餐後高血糖)就會顯著提高並發症尤其是大血管並發症的風險。因此餐後高血糖需要連續多次監測,並且把數據填入專業的表格當中,這樣就確定是哪一餐導致的血糖升高,從而針對性的減少該餐的食量,或者更改食物種類,同時對應增加餐後運動量。
資料引用自fdzone網站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