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hsichan 於 2021-3-4 14:15 編輯
詩經楚辭鑑賞辭典 (周嘯天 主編) 凡例
一、本辭典共收錄作品372篇,其中包括《詩經》305篇,《楚辭章句》所收楚辭65篇,又據《楚辭集註》補收賈誼作品2篇。
二、詩作版本,除必要的交代外,一般不做校勘說明。
三、《詩經》作品依通行《毛詩》排列。楚辭作品依《楚辭章句》排列,補收賈誼之作附於《惜誓》之後。
四、《詩經》、楚辭作品均附今譯。今譯大多采用名家的譯文;有些名家譯文,撰稿者有些許改動;有些篇章由撰稿者自譯。採用名家譯文的,於文後署譯者姓名;撰稿者對名家譯文有改動的,於文後註明;撰稿者自譯的,不另署名。
五、《詩經》、楚辭作品均有註釋。在賞析文章中釋義的字詞,一般不出注。
六、《詩經》作品一首詩一篇賞析文章。楚辭作品原則上一篇作品一篇賞析文章,某些內容聯繫緊密的作品則合在一起賞析。
七、使用規範簡化字。在可能產生歧義時,酌用繁體字或異體字。
八、附有詩人小傳、詩經楚辭書目、名句索引、十五國風地域圖、楚辭地理總圖,以供讀者參考。
詩經 跟 楚辭 有什麼特色?
詩經與楚辭的比較,分成相異處與相同處來看:
(一)相異處 1. 寫實和浪漫的不同 《詩經》以寫實做為主要的創作傳統,是北方中原文化的代表。 《楚辭》則富有南方楚地色彩,又加上作者的想像豐富,長於抒情,因而開創詩歌史上浪漫的傳統。 2. 表現手法不同 《詩經》多用賦、比、興等手法以增加詩歌的形象性。 《楚辭》除了繼承比、興的手法外,還進一步將之發展為完整的「象徵」手法,使想像力更能馳騁發揮。 在辭采上, 《詩經》多用重複字句,以聯綿詞、疊字、疊句等形式表現感情,以質樸婉約勝; 《楚辭》多用偶詞駢語,且吸收楚地的俗言和歌謠形式與韻律,用長句表現浪漫感情,以宏博富麗勝。 3. 句式和篇章結構不同 《楚辭》擴張了《詩經》的四言形式,形成了以六七句式為主,參差自由的新句式,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而且大量使用「兮」或「些」字作為語氣詞,成了《楚辭》的重要標誌。 《詩經》篇幅較小且平實,篇下分章,章有定句,重章疊詠,多用反覆漸進法抒情;《楚辭》則大多不分章,結構宏大圓活,單篇直陳,充分表現回環曲折的感情。 4. 作者的性質不同 《詩經》多為集體創作,雖經文人加工,仍保留民歌風貌,是庶民文學、共相文學,風格樸素自然。 《楚辭》多為文人創作,是貴族文學、殊相文學,表現個人的情志與幻想,鋪張而浪漫,辭藻華麗,表現「弘博麗雅」的風格。
(二)相同處(詩經給楚辭的影響) 1. 繼承《詩經》賦、比、興的手法試觀《楚辭》鋪采摛文,直陳其事,可見其具有賦的本色並加以發揮;《文心雕龍‧辨騷》云:「虬龍以喻君子,霓裳以喻讒邪,比興之義也。」 2. 吸收《詩經》中的語助詞「兮」、「也」、「只」早已為《詩經》所用,但是在《楚辭》中更加大量的使用,成為《楚辭》的特徵之一。至於「些」字,雖然不見於《詩經》,但是在意義上卻和「兮」和「思」是一樣的。 3. 文學作用、思想內容相同孔子所提出來的「興觀群怨」的文學作用和「無邪」的思想內容,正是兩者的共同特徵。
本版已有鑑賞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