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size=1.3em]經過這段時間的開箱相信大家對NVIDIA 新的Geforce RTX 系列顯示卡也有更深刻的認識,不知道的請(點我)看上市介紹,除了在4K 解析度的效能表現更流暢外,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加入了Tensor Core 及RT Core ,前者能夠用來進行深度學習應用,而NVIDIA 透過它設計了新的反鋸齒技術DLSS,能夠大幅降低反鋸齒所使用的硬體資源同時維持良好的細膩度表現,而後者則用來實現RTX 即時光線追蹤技術,讓遊戲的光影表現更逼真達到電影渲染的等級,想想以後玩遊戲每個畫面都像在看電影一樣優美就相當令人興奮,而這次ROG STRIX RTX2080Ti O11G GAMING 為了打造更極致的性能表現,除了在製程上採用全自動化生產達到更完美的製造工藝外,散熱部分搭載比上一代擴大20%散熱面積的2.7槽散熱器,風扇部分則採用Axial-tech 軸向式強化散熱性能並降低噪音,同時採用Super Allow Power II 供電設計提升超頻表現,這回ROG STRIX RTX2080Ti O11G GAMING 在超頻模式下的加速時脈可達到比創始版更威猛的1665MHz,完美呈現ROG STRIX 強大又寧靜的雙重形象!
從上一代GTX1080Ti 開始ROG STRIX 就是華碩高階卡的代表,雖然一直都有許多玩家期待真正的ROG MATRIX 回歸,不過等到改朝換代RTX2080Ti 登場都還沒等到,這次更把包裝封面背景從上一代的七彩STRIX 替換為七彩ROG Logo,看來產品定位更加明顯,短時間想看到ROG MATRIX 自製卡恐怕相當困難,就是不知道空水散熱合體的POSEIDON 在RTX2080Ti 上會不會也消失,但無論如何ROG STRIX RTX2080TI O11G GAMING 目前還是華碩RTX2080TI 卡皇。
包裝背面則印有產品主打特色,包含了採用MaxContact 技術加工的散熱器、0dB 技術加持的軸向式風扇、全自動化製程生產、AURA SYNC 燈光同步控制、雙BIOS 模式切換以及GPU Tweak II 監控、超頻軟體。
打開內盒則可以看到一個印上ASUS 的小紙盒裝裡面裝有驅動光碟及安裝說明指南。
而內部的泡棉凹槽除了裝有顯示卡之外也附上了兩條ROG 魔鬼氈束線帶。
華碩ROG STRIX RTX2080TI O11G GAMING
造型設計乍延續前一代ROG STRIX GTX1080Ti 的設計風格並加以強化,在這次ROG STRIX RTX2080Ti 上可以發現散熱器的尺寸更厚更龐大,尺寸升級至2.7插槽散熱面積更大,搭配Axial-Tech 軸向式風扇提供更穩定威力更強的散熱表現,能夠讓Turing 顯示晶片提供更出色的效能表現,而在加速時脈上也確實比創始版的1635MHz 更強,超頻模式能夠達到了1665MHz。
Axial-Tech 軸向式風扇設計,透過縮小風扇軸心電機的尺寸放入更長的扇葉,並在外框部分新增環形密封圈用來增強散熱性能及降低噪音,搭配0dB 技術能夠在GPU 核心溫度維持在55度以下時讓風扇停止運轉,使用對於GPU 負擔較低的應用就能夠獲得更寧靜的操作體驗,而且這個55度還是可以透過GPU Tweak II 自訂變更打造更符合自身需求的散熱方案,另外這款風扇也加入了IP5X 的防塵設計,能夠避免灰塵、顆粒物入侵影響散熱表現,維持風扇長時間穩定運轉。
顯示介面與創始版的三個DisplayPort、一個HDMI搭配一個USB-C 不同,提供了兩個原生的DisplayPort 1.4、兩個原生HDMI 2.0b 及一個USB Type-C 用來連接VR 頭顯設備,另外這次在PCIe 擋板部分也採用黑化烤漆設計,避免顯卡高溫把白鐵薰出熱暈痕。
側面配置了雙通道的NVLINK 能夠提供雙向100GB/s 頻寬用來串聯多顯示卡,頻寬看似比過去SLI HB 增強不少,但實際性能增益只有在4K 或是更高的解析度的時候才有明顯增幅,所以想玩這玩意的朋友可得準備好兩張ROG STRIX RTX2080Ti、4K 螢幕以及定價89歐元的ROG NVLINK 橋接器,就是專為金字塔頂端的發燒級玩家打造的功能。
NVLINK 右側則可以看到電路板上配有一個BIOS SWITCH 切換開關,能夠自由切換主打效能的P Mode 或是主打靜音的Q Mode,而這項功能也可以透過GPU Tweak II 軟體進行自訂,一旁的風扇遮罩則能夠看到刻有太空紋的造型設計。
創始版的RTX2080Ti 就已經是雙8Pin 供電設計,功耗來到260W TDP,而加速時脈更高的ROG STRIX RTX2080Ti 當然也得比照辦理,建議搭配650W 以上的電源供應器使用,並在兩個插槽都配有LED 警示燈,如果供電線材沒接好可是會亮紅燈的,而在供電插槽旁則可以看到六個電壓測量點,讓超頻玩家能夠更精準的掌控電壓參數。
有別於正面僅能看到風扇及兩側的RGB 導光條,對於更多玩家來說顯示卡標準的安裝方式第一眼看到的都是顯示卡的背面,所以背板的設計更為重要,這回設計風格雖然同樣延續上一代的風格,但在太空紋圖騰上還是有細微的改變,並顯示卡尾端同樣掛上了大大的ROG Logo 能夠支援AURA SYNC 燈光效果,並在後方設置了一個一鍵關閉燈光的隱形模式按鈕,搭配側開方便的透側機殼能夠隨時在繽紛的電競風格與舒適的休閒風格之間切換。
顯示卡尾端有個+12V RGB LED 插座,能夠連接燈光設備透過AURA SYNC 進行燈光同步控制,不過很可惜的是不知道為何插槽右側的兩個小4Pin 風扇插槽被刪掉了,同樣的功能在上一代的GTX1080Ti 及較低階的RTX2080 上都還能看到。
顯示卡長度為30.47公分,寬度13.04公分,目前多數的機殼都能夠滿足這個長度的顯示卡擴充需求,不過對於MicroATX 或是Mini-ITX 機殼的玩家還是需要注意機殼的顯示卡支援長度。
厚度部分則為5.41公分,主要是因為散熱器由上一代的2.5插槽擴增至2.7插槽,用來提供更大的散熱面積。
拆下金屬散熱器可以發現體積確實龐大,採用六根6mm 熱導管設計,並在散熱器表面採用精密加工的MaxContact 技術,讓散熱器與GPU晶片接觸的表面更平滑,能夠提升兩倍的接觸面積讓散熱表現更出色,而在對應的Mosfet 位置上也貼上了導熱矽膠用來增加熱傳導效果。
由於散熱體積一代比一代龐大,所以避免電路板彎曲的強化框架也是這幾代產品的標準配備,同時也融合了散熱功能,可以看到在Mosfet 及記憶體顆粒對應的位置上也有導熱矽膠。
電路板部分採用全自動製程技術打造避免人為錯誤,同時也採用無助焊劑的方式生產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衝擊,同時可以看到這回RTX2080Ti 使用的TU102 晶片體積相當巨大,因為內部除了CUDA 之外也加入了RT Core及Tensor Core,供電部分則採用了10+3 相供電設計確保超頻表現。
不只正面就連電路板背面也有加入了許多470uf鉭質電容強化濾波控制。
NVIDIA TU102-300A-K1-A1 顯示核心,採用NVIDIA Turing 架構,台積電12nm FinFET 製程,內含68個SM,每個SM提供64個CUDA合計提供4352個CUDA,此外也加入了544個Tensor Core及68個RT Cores 用來實現人工智慧反鋸齒DLSS 及RTX 主打的光線追蹤技術,這張華碩ROG STRIX RTX2080TI 預設核心時脈為1350MHz,預設加速時脈為1650MHz,超頻模式下加速時脈則能夠提升至1665MHz。
顯示核心旁則圍繞著11顆美光8RA77 D9WCW GDDR6 記憶體顆粒,單顆容量1GB,合計11GB,記憶體時脈為14Gbps,介面頻寬352bit,記憶體頻寬可達616GB/s。
Super Alloy Power II 超合金供電用料整齊的排列在顯示核心的左右兩側,一共提供了10相核心供電及3相記憶體供電。
MP2888A PWM 控制晶片負責顯示核心的10相供電。
up9512Q 則負責記憶體的3相供電。
顯示核心的Mosfet 採用95480RWJ。
iTE 8915FN-56 為AURA SYNC 控制晶片。
透過GPU-Z 2.13.0 檢視顯示卡資訊可以看到大致上資訊都與前面介紹的相同。
能夠另外安裝GPU Tweak II 切換使用模式、監控或是超頻調整,一鍵切換到超頻模式後就可以看到加速時脈提升至1665MHz,而預設的遊戲模式加速時脈則為1650MHz。
測試平台規格:
CPU:intel i7-6700K
MB:ROG MAXIMUS VIII Extreme
RAM:HyperX 8G*2 DDR4-2666
SSD:HyperX SAVAGE 240G
VGA:ROG STRIX RTX2080TI O11G GAMING (OC Mode)
POWER:CoolerMaster V1200W
OS:Windows 10 64bit
3DMark DX12 Time Spy 項目測試成績為11362分,其中圖形分數達到14302分。
3DMark DX11 Fire Strike Ultra 4K 項目測試成績為8157分,圖形分數8364分,物理分數13063分,綜合得分4665分。
3DMark DX11 Fire Strike Extreme 2K 項目測試成績為14535分,圖形分數16855分,物理分數13067分,綜合得分7801分。
3DMark DX11 Fire Strike FHD 項目測試成績為22404分,圖形分數35233分,物理分數13068分,綜合得分8426分。
刺客教條:起源的硬體檢測項目,影像設定特效全開,解析度4K 狀態下平均FPS 為68張。
刺客教條:起源的硬體檢測項目,影像設定特效全開,解析度FHD 1920x1080 狀態下平均FPS 為83張。
刺客教條:奧德賽的硬體檢測項目,影像設定特效全開,解析度4K 狀態下平均FPS 為56張。
接下來換成FHD 1920x1080 解析度,同樣特效全開,平均FPS 則為77張。
溫度表現部分採用Geek3D FurMark v1.20.1.0 進行燒機測試,可以看到顯示核心提升到1920MHz,但最高溫度僅有63度,三顆風扇僅監測到兩顆,風扇轉速都落在1800RPM上下,整體的散熱表現算是十分優秀的。
實際打開顯示卡比較系統可以看到目前已經測試的三張RTX2080Ti 顯示卡當中,雖說微星的分數最高,但跑分與這次開箱的ROG STRIX RTX2080Ti O11G GAMING 差距相當小,反而在溫度表現上差異最明顯,這意味這華碩這張卡皇的潛力更強呀!
從實際的性能測試上可以發現這次RTX2080Ti 在效能表現上可以說是遇強則強,解析度越高的測試環境越能夠逼出強大的效能表現,在市場上普及的1920x1080 解析度上與上一代產品對比差異並不明顯,所以手邊沒有4K 螢幕的玩家建議還是先升級螢幕比較實在,但對早就使用4K 螢幕的發燒級玩家來說4K 解析度細膩的畫質可是用過就回不去了,那麼能讓畫面表現更流暢的新卡就是非買不可啦,更何況新卡還擁有RTX 即時光線追蹤及DLSS AI 反鋸齒兩大神器,前者能夠讓遊戲畫面進化到電影畫面的渲染等級,以後玩遊戲就像是在看電影一樣逼真,而後者則能夠大幅降低反鋸齒對硬體的需求讓畫面更流暢,相信這兩項技術實裝後能夠讓新卡及舊卡的畫面差距加大
[size=1.3em]來源
[size=1.3em]原價屋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