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shuwingpang 於 2014-7-15 21:15 編輯
在論壇申訴區發現有台灣朋友指出香港壇友發表帖子時口語化,我也不太認同書寫口語化,但我認為在適合的環境,若大眾都認同的話,也無不可.但先決條件是讓別人看得明白.
今天看到了有關的一篇文章,由香港拔萃女書院的中學四年級何梓瑋同學發表的,
從以下文章中可以看到香港的文化水平其實還未消失的,只是生活習慣造成這個問題.
誠意邀請香港的壇友一看,台灣的壇友一樣歡迎.
翻開香港某大暢銷報章,有一種「親切感」,發覺它正在對自己講話。
「……故呢套電影入座率偏低兼口碑麻麻,可算係『雷聲大雨點小』咯﹗」
書寫時不用書面語,卻把一切口語化,是新的香港文化嗎?
曾經遇見一名老師在憤怒地訓斥學生。她拿著該名學生的文章,皺著眉說︰「你明白你錯在哪兒嗎?『我鍾意牽牛花』你不是不懂得『喜歡』這詞,那麼為何要用『鍾意』這般口語化的詞呢?你已經是中五學生的了。」
隨手拿來一封中學生寫的私人信件,假如裏面全以書面語書寫,我倒會大吃一驚。也許,他們認為私人信件不用那麼講究,但是習慣了,就很難改掉的了。
很多人都有閱讀報章的習慣,報章上的文章、報道充斥著口語化的文字,兒童青少年閱後習以為常,接受了以口語化的詞彙寫文章,他們將來寫的文章也自然「口語連篇」的了。
要當上記者,普遍都需要大專或以上的程度,他們卻連最基本的書面語也不懂,可是我們或許應該體諒一下記者們的工作量,就把他們的口語化文章看成是無心之失吧,
但是專欄作家也口語化地撰寫文章,就真的令人難以接受,中英夾雜、用詞粗俗口語化,簡直是百×叢生﹗「火滾」、「八公」、「白癡」、「使唔使呀」等詞也用上了,可憐他還認為自己別樹一格,這對香港人的文化水平真的會造成很壞的影響。
數十年前的新文化運動,學者們提出了文學改革,提倡白話文學,主張用現代人的語言文字表達現代人的思想。
偏愛以口語化的文字寫文章的人是認為現今的書面語不現代,不足以表達現代人的思想嗎?
報刊,可說是香港人接觸最多的文字,正在無時無刻地影響著香港人的文化水平。
八十多年前的新文化運動利用了報刊對人們作思想上的薰陶,今天的報章的任務也快成功了。
本文章部份內容轉載自香港拔萃女書院中學四年級何梓瑋同學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