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如何住的安全、吃的無毒? 原民環境智慧早有解答

[複製連結] 查看: 471|回覆: 1|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eff-Tasi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6-9 22:3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因應極端氣候與資源短缺的未來,我國在2010年推動環境教育法,並師法世界各國經驗求解答;不過人類學家認為,更應該向島上原住民學習傳統的環境智慧,因為這些寶貴的經驗,可能才是最貼近這塊土地的實際狀況。

「河流喜歡惡作劇」 選址依傳統 經得起考驗
年初環保署與人類學家羅永清、莎伊維克給莎莎合著書籍《台灣原住民族環境智慧》,將島內各族群的智慧集結,以部落遷移與環境選址、部落農業行事、部落漁獵採集、部落動物物語與部落植物物語等主題,集結為5個篇章、分25篇故事與旅程,深入淺出介紹原住民擁有的環境智慧。

目前由於極端氣候,居住於山區的原民部落該不該搬遷時常成為爭議,羅永清提出,目前有受災經驗而需要遷村的部落,絕大多數是日本時代「集團移住」與之後國民政府所安排的搬遷;但反觀經過傳統智慧經驗選址的,則較經得起考驗。

羅永清以南投縣信義鄉為例,漢人的神木區在大雨、土石流幾乎整村慘遭淹沒,但鄰近的布農族部落不分老舊皆絲毫未損。「不要在斜坡上玩,因為那是石頭的孩子溜滑梯的地方,不要去搶他的遊戲場,否則石頭爸爸會生氣,會用石頭丟你。」布農族有這樣的傳說故事,隱藏著選址的經驗與智慧。

羅永清指出,在布農族耆老的想法中,「河流是一個很喜歡惡作劇的人,你不能把房子蓋在他走過的地方,哪天他心血來潮,又會回來把他走過的路再走一次。」這樣的思維其實正在警告部落面臨遷村選擇時,除了考慮部落需要,也該參考傳統智慧來選址,也免悲劇重演。

他山之石可攻錯 本土原民農業智慧更需關注
「與其學澳洲來的樸門農法、日本來的秀明自然農法,為何不直接看早已適應台灣這片土地的原住民智慧?」羅永清解釋,跨海而來的農法雖有其長處,但由於身處不同環境,是否適用於台灣還有待驗證,但其實台灣早就坐擁非常豐富的農業智慧。

羅永清以卑南族作家巴代在小說《薑路》中所描述「比令媽媽的樹豆田」為例,不但以石牆保護樹豆田,防止水土流失,更在樹豆下栽種了落花生、生薑與小米,利用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產生固氮作用,供給養分的同時更能改善土壤,而且樹豆更可以作為劃定界線的樹籬,可說身兼多少好處。而各種植物之間,誰可以跟誰當好朋友,便是需要經過長期而仔細的觀察而來。另外還有如太魯閣族將旱芋和香蕉種在一起等,都是珍貴的智慧。

目前台灣濫用除草劑的狀況嚴重,但其實在蘭嶼達悟族的水芋田間便有解答。羅永清指出,蘭嶼的智慧將雜草分為好草與壞草,例如小毛蕨可以幫助鞏固牆垣,更將馬尼拉芝刻意留在田埂上,用以阻擋其他雜草入侵。

達悟族將利用馬尼拉芝耐寒耐旱但很怕浸水的特性,將它留在田埂上,不但自身不會蔓延到水芋田內,更阻止了其他雜草的入侵;而留在田埂上的馬尼拉芝還可提供青蛙、水黽、蚱蜢等生物棲息,也能發揮益蟲捕食害蟲的效果,不需除草、用藥就能輕鬆去除壞草、維持生態,且讓田園更加美麗。

羅永清指出,例如宜蘭縣在禁止境內使用除草劑的同時,也推廣鋪植「蠅翼草」作為環保田埂的作法,便與在蘭嶼發現的智慧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若想發展有機、無毒、環境永續的農法,可要繼續向原住民豐富的傳統智慧取經才是。

來源: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3 幫助 +5 收起 理由
shuwingpang + 3 + 5 感謝您用心發文,協助了眾多版友,您的貢獻價.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wjsia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4-6-22 17:04
由 samsung SM-T211 發佈
身體力行方可体會,我在樓頂有花牆三處(玫瑰花牆,九重葛花牆,紅龍果花牆);另外有無花果,楊桃,圓柑橘,澳洲茶樹,夜合花,金玉蘭,迷迭香,九層塔,綠寶石,馬拉巴利,茶花,牡丹櫻,茄子,A菜,秋葵,朝天椒,甜椒,閩豆,小黃瓜………,因為越種會越有趣,有心得,看到別人的成品會發自內心的稱讚,同時更能珍惜與使用不浪費。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shuwingpang + 1 + 1 回覆用心很讚!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