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恐龍:龍腳下目‧偉龍類

[複製連結] 查看: 981|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amjason008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3 00:21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Titanosaurus(偉龍類)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tanosaurus(偉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itanosaurus(偉龍)蛋化石

學名:Titanosaurus indicus(模式種)
英名:Titanosaurus
日名:ティタノサウルス
華語名:偉龍(台灣)、泰坦巨龍(中國)

體長:15m(成體)
體重:18t

年代:白琧紀末期(7600萬~6500萬年前)
發現地:印度


Titanosaurus(偉龍)是在印度發現的龍腳類恐龍,除了發現大量化石外還發現大量的窩和蛋。

脊椎連接骨盆的地方比其他龍腳類恐龍多一節脊椎骨。

從化石的皮膚痕跡發現:在牠們皮膚上大的鱗片周圍鑲嵌著較小的鱗片,就像盔甲一樣,古生物學家甚至在其中一個種的皮膚上發現類似甲龍的堅甲。

偉龍類是最晚出現的龍腳下目恐龍,生存於1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是當時的優勢草食性動物。

化石證據顯示偉龍類取代其他的龍腳類恐龍,例如梁龍科與腕龍科,這些恐龍在侏儸紀晚期到白堊紀期間逐漸被取代、滅亡。

偉龍類的分佈廣泛,尤其是南方各大陸(岡達瓦納大陸),甚至是澳洲、歐洲,在昆士蘭州發現了屬於偉龍類的龍腳類化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丹波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丹波龍発掘現場、丹波市山南町篠山川河床

學名:Tanbasaurus(屬)
英名:Tanbasaurus
日名:丹波竜
華語名:丹波龍

體長:10~18m(成體)
體重:15~18t

年代:白堊紀中期(9500萬年前)
發現地:日本兵庫縣丹波地區
可能棲息地:亞洲

丹波龍是一個退休高中老師足立 洌老師於2006年8月7日在日本兵庫縣丹波市山南町加古川水系篠山川河床的篠山層群發現的龍腳類恐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lamosaurus(阿拉莫龍)

學名:Alamosaurus anjuanensis(模式種)
英名:Alamosaurus(阿拉莫龍)
日名:アラモサウルス
華語名:阿拉莫龍

體長:20m(成體)
體重:20t

年代:白琧紀末期(7400萬~6500萬年前)
發現地:美國新墨西哥州

白堊紀前期結束後在北美洲大陸滅絕的龍腳類到白堊紀末期又捲土重現。

Alamosaurus(阿拉莫龍)]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科特蘭地層被發現。這個地層的時間約在上白堊紀的麥斯特里希特階,一般稱為「科特蘭葉岩」。

在其他如猶他州的北角地層(North Horn Formation)、德州的Black Peaks地層、El Picacho地層及Javelina地層等。這些地層約在7400萬年前開始,直至白堊紀的完結的6500萬年前。阿拉摩龍應是最後滅絕的恐龍之一。

於1922年發現一個肩胛骨及坐骨。於1946年,在猶他州亦發現了一個更完整的化石標本,包括一條完整的尾巴、缺趾端的右前肢及兩個坐骨。已知最完整的標本是從德克薩斯州發現的幼龍化石,由此化石可以推斷阿拉摩龍的大小。

阿拉摩龍的骨骼是在美國西南部最為普遍的白堊紀化石,而這些骨骼現時是用作估計其時代及地點。其他在該地區發現較現代的恐龍有暴龍、小型的獸腳亞目、副龍櫛龍、牛角龍及多角龍等。

阿拉摩龍是北美洲目前發現的唯一的偉龍類,可能是白堊紀晚期,一度有陸橋連接北美洲與南美洲可以走過來,或者是距離很近,大型動物仍可泅水而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rgentinosaurus (阿根廷龍)

學名: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模式種)
英名:Argentinosaurus
日名:アルゼンチンサウルス
華語名:阿根廷龍

體長:35m(成體)
體重:80t

年代:白琧紀前中期~後期(1億112萬~9500萬年前)
發現地:阿根廷 Neuquén省

Argentinosaurus (阿根廷龍)是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José F. BonaparteRodolfo Coria於1993年發表及命名的。

屬於白堊紀阿爾布階至森諾曼階,距今約1億112萬~9500萬年前年前。

發現化石的地點是位於阿根廷Neuquén省

阿根廷龍是目前發現的恐龍中,最大型之一。

估計成年的阿根廷龍可達35m長,體重約為80-100噸。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Paralititan(潮汐龍)

學名:Paralititan stromeri
英名:Paralititan
日名:パラリティタン
華語名:潮汐龍

體長:40~50m(成體)
體重:80~110t

年代:白琧紀中期(9500萬年前)
發現地:埃及


Paralititan(潮汐龍)屬於大型偉龍類龍腳下目恐龍。

被發現於埃及的拜哈里耶地層,該地層屬於上白堊紀的海岸沉積層。

潮汐龍的肱骨長達1.69公尺,比任何已知白堊紀的龍腳類恐龍還長。當地的屍體被保存於由潮汐帶來的沉積層,這些沉積層包含了紅樹林植被的化石。

潮汐龍所棲息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位於古地中海的南岸。

是第一種被證實存活在紅樹林生態環境的恐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altasaurus(沙爾塔龍)

學名:Saltasaurus‧loricatus(模式種)
英名:Saltasaurus
日名:サルタサウルス
華語名:沙爾塔龍

體長:12m(成體)
體重:15t

年代:白琧紀後期(9000萬~6500萬年前)
發現地:阿根廷
可能棲息地:南美洲

在阿根廷發現,體長12公尺,重20噸。

體型在龍腳類中不算大。

但是有類似甲龍的骨版能保護身體。

直到恐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沙爾塔龍依然生存在於南美洲。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Bruhathkayosaurus(巨體龍)

學名:Bruhathkayosaurus matleyi
英名:Bruhathkayosaurus
日名:ブルハスカヨサウルス
華語名:巨體龍

體長:40~50 m(成體)
體重:180~220t

年代:白琧紀前末期(9000萬~7000萬年前)
發現地:印度南部Tamil Nadu(塔米爾)邦
可能棲息地:印度半島

脛骨有2m長,比阿根廷龍1.55m長的脛骨長29%。

比較上前肢亦有類似的結果。

雖然巨體龍的肱骨並不完整,經推斷有2.34m長,是阿根廷龍1.81m長的肱骨的1.3倍。

因此估計體長:40~50m、體重180~220t。

還超過Paralititan(潮汐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溫特諾龍

學名:Witonotitan wattsi(模式種)
英名:Witonotitan
日名:ウィントノティタン 
華語名:溫特諾龍

體長:18m(成體)
體重:18t

年代:白琧紀前後期(9800萬~7000萬年前)
發現地: 澳洲
可能棲息地:澳洲

在澳洲Witonotitan(溫特諾)市西北方60公里處發現。

是個富含動物化石的地層,該地層發現過雙殼綱、腹足綱、昆蟲、肺魚類的Metaceratodus、龜類、

Isisfordia(艾西斯福德鱷)、翼龍類…等化石。


資料來源:台灣小站/世界百科圖鑑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3幫助 +3 收起 理由
hara881225 + 1 好內容,老衲來為這篇文章開開光.
sleepless-man + 1 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我非常仰慕你..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