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低溫養生就是少穿一件衣,少吃一口飯,讓人體處於一種相對低溫的狀態,以降低細胞代謝率為目的。現代人發現寒冷地區的人以利於長壽。專家研究降低人的體溫具有養生的作用。
如果人的體溫低於正常體溫2-3℃時,人的代謝率可以降低一半,機體的耗氧量是正常的50%。體溫的降低細胞分裂慢,代謝也慢,衰老也就慢。
人是如何發現低溫與健康有關哪?是從低溫保存器官,低溫保存血液,低溫保存精液,低溫保護大腦開始發現的。
筆者拜讀了青島醫學院劉金剛教授的《低溫醫學》專著,該書是我國的一本大部頭的低溫醫學專著,書中系統的闡述了低溫醫學的內容,主要是從低溫醫學技術應用到組織器官保存技術,筆者從劉教授的書中得到了較大的啟示。
另外人類與動物的比較例如與龜壽命的比較上發現溫度與壽命之間的密切關係。
中醫認為:低溫養生有助於養陰,養陰也就是陰虛的養生,有助於人體的陰陽平衡,氣血調和營衛。特別中醫強調女熱男冷有助於養生,男人陽氣旺盛機體消耗更多的能量。有關男性壽命短於女性的機理是否能從這裡論述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中醫認為冬季是「藏納」的季節,是養精蓄銳的季節,在中醫時辰養生中是「養陰」的大好季節,所以冬季的保養其中也包括冬季的低溫養生。特別對於中醫認為「五心」煩熱和腦力勞動者冬季低溫養生尤為重要。
在研究低溫與人類健康的關係時,又發現濕度與健康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溫濕度對於人類的養生關係極為密切。
卧室內要保證溫濕度相對恆定,室溫以20℃為好,濕度以40%左右為宜。卧室內要保持清潔,可置蘭花、荷花等此類植物夜間排出一氧化碳甚少的植物,室內植物利於溫濕度調節。室內傢俱越少越好,一切設置應造成簡樸典雅的氣氛,利於養生。
環境溫度對於人體的影響:人安靜時的能量代謝,在20-30℃的情況下最為穩定。當環境溫度低於20℃時,代謝率即開始增加,在10℃以下時,則顯著增加。
環境溫度低時,代謝率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寒戰以及肌肉緊張度的增強。在20-30℃時,代謝率較為穩定,主要是肌肉保持鬆弛。當環境溫度超過30℃時,代謝率又會逐漸增加,這可能因為體內化學過程反映速度加快,還有發汗功能旺盛以及呼吸,循環功能增強等因素的作用。
人和動物的機體都具有一定的溫度,這就是體溫(body temperature).體溫分為表層體溫和深層體溫兩種,人和高等動物的深部體溫是相對穩定的,故稱為「恆溫動物」。
人類大腦產熱量較多,溫度接近38℃.所以保護大腦最好的方法是降低大腦的溫度,使大腦的代謝率降下來,以利於大腦功能的恢復。人體的大腦和睾丸是兩處需要低溫保護的重要器官。
女性的體溫是隨著女性的月經周期而變化。人體肌肉運動時代謝率增強,產熱量增加,所以體溫升高。
我們在研究低溫與養生的關係中,認為除了給予機體生存環境以低的溫度以外,重要的是提示幾種低溫的養生方法,以供中老人網友做為低溫養生的借鑒。
一、游泳與低溫養生
游泳的生理:人的體溫雖然比較穩定,但也會隨氣溫而有波動。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往往發育、成熟得較晚,平均壽命也往往高於熱帶地區的人。由此使人聯想到游泳時的低溫環境,可能也有助於游泳愛好者健康長壽。
游泳可以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加機體血供,改善大腦的功能,增加心肺功能,特別對於肺部功能的改善和加強起到了較強的作用。另外游泳可以改善人體的形體,起到減肥瘦身的作用。
游泳可以分為游泳館游泳、海水游泳和冬泳幾種,但冬泳的生理變化與常溫游泳的生理變化是不同的。
游泳時在低溫的條件下,腦內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謝降低。特別在冬泳能夠使腦能量的減少可能出現神經興奮性與傳導能力減弱,出現痛覺遲鈍與嗜睡狀態,此時,人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昏迷過去,沉入水下。
所以冬泳時間不宜過長,下水要戴防水泳帽。不要用力過度並隨時注意大腦的清醒度和有無脹痛感,有脹痛感可能是血壓過高,應當立刻出水。
冬泳者出水后可見皮下血管明顯擴張。這種皮下血管擴張也稱麻痹性擴張,能引起血流淤滯,血管通透性增強,使組織缺血和缺氧。這就強調了冬泳下水時間不宜過長,感覺手在水中有刺痛的感覺時冬泳時間不應超過1分鐘。
正常出水后,要防止皮膚溫度回升過快,不要用火烤,因為皮下血管快速復溫恢復收縮功能后,可能會造成血壓2次升高,不利於健康。
冬泳者一日多次下水或下水時間過長,容易使內分泌等系統產生疲勞而過早衰退、喪失功能而危害健康。所以下水時間一定要短,出水后以身體不寒戰、頭腦清醒為好。
冬泳人一般都是四季堅持游泳。在冬季游泳時間短的情況下,應該輔助進行陸地其它運動來鍛煉心肺等功能。
二、冷水浴與低溫養生
讓健康鍛煉者和某些疾病的患者,浸入水溫低於25℃的水中,或施行擦浴、淋浴,使身體接受寒冷水溫作用的方法,稱為冷水浴。
(一)作用機理
冷水浴作用機理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皮膚接觸冷水,外周毛細血管收縮,血液流向深層血管,皮膚顏色變白。
第二階段,外周血管擴張,內臟血液返流向體表血管,皮膚髮紅,此階段持續的時間長短,與水溫、氣溫、人體對寒冷的耐受能力等因素有關。
第三階段,外周血管再度收縮,皮膚蒼白,口唇發紫,身體寒戰,出現「雞皮」現象。冷水浴應在出現第三階段前結束,這樣在冷水浴過程中,周身血管都可受到一縮一張的鍛煉。因此,人們又把冷水浴稱為「血管體操」,它對增強體質,延年益壽,防治疾病有多方面的良好作用。
1、能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防止動脈硬化,長期堅持冷水浴鍛煉,可增強血管的彈性和韌性,提高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同時,又能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以及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的治療恢復。
2、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
機體一遇冷水刺激,大腦立刻興奮起來,調動全身各器官組織加強活動抵禦寒冷。周身血管的舒縮運動即是靠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因此,長期堅持冷水浴鍛煉,通過神經反射和大腦作用,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增強,減緩腦細胞的衰老和死亡。實踐證明,冷水浴鍛煉對神經衰弱、頭痛、失眠都有良好防治作用。
3、加強呼吸器官的功能,提高抗寒能力
人受到冷水刺激,會不由自主吸一口氣,然後呼吸暫停數秒,再深呼氣,隨後恢復均勻的深長呼吸。這樣吸入更多的氧氣,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時,深長呼吸使腹壓增大,呼吸肌作用加強,形成呼吸體操。從而加強整個呼吸器官的功能,以及人體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可預防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
4、增強消化器官功能
冷水刺激可增強胃腸蠕動,提高消化功能。同時,冷水刺激使人體換熱增加,身體為適應生理需要,則需多吸收營養,促進產熱,從而使整個消化系統功能增強,令人食慾旺盛。
5、使皮膚保持健美
冷水浴不僅對皮膚起到清潔作用,在擦洗沖淋時,皮膚肌肉受到機械磨擦,可促進皮質分泌,使之變得柔潤光滑而富彈性,皺紋減少,保持健美,也不易感染皮膚病。
(二)浴身方法
冷水浴包括冷水浴面、擦身、浴足、浸浴、沖淋、冬泳等形式。
1、浴面
將面部浸入冷水中,用鼻呼氣,呼畢抬頭吸氣,如此反覆5~10次;用毛巾蘸冷水摩擦臉、耳和頸項部,洗後用干毛巾擦乾;再用手掌擦面、頸部,直至發紅髮熱。
2、擦身
是冷水浴與按摩配合進行的鍛煉。擦身的順序為:臉→頸→上肢→背→腳→腹→下肢。摩擦四肢時,沿向心方向,即從肢端開始,以助靜脈返流。手法由輕到重,時間因人而異,以皮膚髮紅、溫熱為度。
3、淋浴
開始先用冷水淋濕手足,再用濕毛巾摩擦胸背部,然後在噴頭下沖淋,同時用毛巾擦洗。時間根據水溫、氣溫及個人身體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為3~
5分鐘,在寒戰期前結束。淋畢,宜用干浴巾擦乾全身,使身體感到清爽、溫暖、舒適。
4、浴足
兩腳浸入冷水中,用手或腳相互摩擦,每次1~2分鐘,然後用干毛巾按乾擦紅。還可用手指按摩湧泉穴(在腳心前部)各30次左右。
(三)冷水浴的原則:
1、從溫到涼:從溫水開始(34℃~36℃),逐步下降至16℃~18℃,再至自來水自然溫度,最後降至不低於10℃。這樣循序漸進,以使身體有個逐漸適應過程。
2、從夏到冬:冷水浴應先從夏天開始,中間不要間斷,一直堅持到冬天。
3、從局部到全身:可先做面浴,足浴然後再做擦浴,最後到淋浴、浸浴。
4、宜早不宜晚:冷水浴鍛煉應在早上進行,以振奮精神,如睡前冷水浴,會刺激大腦過度興奮,影響睡眠。
5、時間宜短:足浴浸泡不超過兩分鐘;擦浴也不要過重過猛和時間過長;淋浴最初不超過30秒,逐步延長,暖季不超過5分鐘,寒季不超過2分鐘。如時間過長,反而對健康不利。
6、浴前準備:擦浴、淋浴前,要先活動肢體各關節,用手擦皮膚使身體發暖不覺寒冷后,再施淋浴。淋浴前,還可用手先捧冷水拍打胸背,適應后再淋沖。
7、浴后擦乾:先用濕毛巾、再用干浴巾迅速把身體擦乾,直至皮膚髮紅、溫暖,趕快穿衣,以免受涼。
冷水浴適應範圍較廣,但有些病患者不宜進行冷水浴,如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及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等都不宜進行冷水浴鍛煉。
三、森林浴與低溫養生
森林浴系指在樹林中裸露肢體,或減少穿衣服,配合適當運動,呼吸林木散發出的物質和新鮮空氣以鍛煉身體的方法。其原理基本同空氣浴。
森林中很多樹木可散發出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芳香性物質,可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如新鮮的白樺樹葉內注入結核桿菌,幾分鐘后桿菌全部死亡。柏樹、雪松、樟樹、白皮松等均具很強殺菌能力。
另外,森林中的空氣不僅芳香、清新,且富含陰離子。能增強肺功能,改善心肌營養,促進新陳代謝。森林中綠蔭滿目,景色優美,鳥語花香,可改善人的精神狀態,使人愉悅、放鬆,從而充分調動人體潛能,對健康長壽有良好作用。
因此,森林浴實際上是空氣浴,草木芳香浴以及旅遊的綜合效應。
森林浴時,可適當增加些活動量,如散步、慢跑、做體操,以求多吸進些新鮮空氣和草木花香,加速體內代謝產物的排泄,充分發揮森林浴的作用。
四、海水浴與低溫養生
海水浴系指在天然海水中浸泡、沖洗或游泳的一種健身防病方法。
海水浴對機體的作用包括三方面。溫度作用是海水浴的基本作用。海水溫度與體溫的差異越大,對機體的刺激作用越強(機體反應過程同冷水浴)。其次,海水中含多種鹽類,
可附著於皮膚,刺激神經末梢,使毛細血管輕度充血,對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代謝過程有良好作用,尚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再有,海水的壓力,流動時的衝擊力、游泳動作受到的阻力,構成海水浴的機械作用,它可改善體內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由於海水濃度高,浮力大,有助於肢體活動,可加速運動功能障礙的恢復。
總之,海水的綜合效能,碧藍遼闊的海洋景觀,潮潤清新的海洋氣候。明媚充沛的日光輻射,使海水浴比一般水浴作用更大。海水浴的時間一般在每年7~9月份,上午9~11時,下午3~5時為宜;每次20~60分鐘,以不覺十分疲勞為度。
五、低熱量飲食、低溫飲水與低溫養生
在保證足夠的營養前提下,限制熱量的攝入,可以延緩衰老,延長人類的壽命。所以有人講「七八分飽更健康」。
限制熱量會使體內因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傷害及炎症反應都減少,血脂也降低,因而阻止老化,預防疾病,起到養生的目的。
低熱量飲食有人做過試驗能延長蟲類,蒼蠅,老鼠的生命。現在,這種飲食習慣被倍加關注。低熱量飲食是指在攝入足量維他命和其他營養元素的前提下,降低食物攝取量。不少人認為這種飲食習慣會讓他們更健康,而且他們堅信這還可以延長壽命。
什麼是低熱量飲食簡單的說,低熱量飲食是,食物攝入量比日常生活情況少。每個人在此過程中所減少的食物攝入量都是各不同。在研究調查中發現,有低熱量飲食習慣的人一般進食量比正常需要少20%到25%。
例如:在正常情況下,每天需要攝入2000卡熱量的人,也許只攝入1500到1600卡熱量。這種攝入量使人形成「可易性耐受」后慢慢形成習慣,可以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延長壽命的作用。
實驗證明,低熱量飲食對人們是有益的。無論是嘗試低熱量飲食的人,還是將這種飲食習慣與運動結合在一起的人,都受益不少。人體的血壓,血糖,脂肪含量,膽固醇水平,還有心率,體重都出現了積極的變化。這些健康的反映也許可以減低心臟病等慢性病的病發率。
研究者還發現低熱量飲食所帶來的危害。這些危害包括:骨密度和肌肉質量都降低,貧血,記憶遺失,頭暈,情緒低落。研究還發現,有些營養極度失調的人,如果他們沒能攝取足量的維他命與營養元素,那麼就影響了身體的健康。
正常成年男子每天攝取2500卡路里,而這個數字的60%,也就是低熱量飲食的標準,是1500卡路里。但是從正常飲食到低熱量飲食的過度要逐步形成,至少要用1-2年的時間,否則,太快的飲食習慣轉變會引起新陳代謝的不穩定,從而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低熱量飲食只限制食物的卡路里。但各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應保證供應。要維持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又不超過1500卡路里,就需要對食物有所選擇。蔬菜、水果、粗糧應占食譜的大部分,多油的甜美的食物則要避免。
低熱量飲食也包括飲食的食物和飲水的溫度低,一般飲食、飲水的溫度在人體容易接受為原則,國外的西餐低溫飲食以利於低溫養生,而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缺點之一是溫度過高,高溫的飲食不利於養生,低溫飲食、飲水更以利於腸道的蠕動,是解決便秘的一種好方法。中醫認為「一通百通」,大便通暢以利於養生和長壽。
六、寒性食物和涼性中藥與低溫養生
在低溫養生中經常食用寒性食物和食用涼性中藥對於低溫養生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寒性飲食值得大家認真的研究。
屬於寒性的食物和部分涼性中藥(陰性的中藥)有苦瓜、番茄、茭白、荸薺、山藥、百合、藕、竹筍、慈姑、魔芋、空心菜、蒲公英、敗醬草、魚腥草、馬齒莧、蕨菜、苦菜、薺菜、香椿、海蜇、海帶、紫菜、桑葚、甘蔗、梨、西瓜、柿子、香蕉等。
寒與涼在性質上是一致的,但程度有所不同。寒性食物有助於清火、解毒,可用來輔助治療火熱病證。
凡是面紅目赤、狂燥妄動、神昏譫語、頸項強直、口舌糜爛、牙齦腫痛、口乾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燥、脈數的等實火病症,可以用寒性或涼性的食物和藥材為原料烹制食用,有助於清火祛病。
飲食養生首先要講「性」。「性」是指食物有寒、涼、溫、熱等不同的性質,中醫稱為「四性」或「四氣」。
從歷代中醫食療書籍所記載的300多種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居后。一般說,各種性質的食物除都具有營養保健功效之外,寒涼性食物屬於陰性,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溫熱性食物屬於陽性,有散寒、溫經、通絡、助陽等功效。
另外除了低熱量飲食以外,「飢餓與養生」的理論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廣西巴馬長壽人群的飲食結構模式特徵為:低能量、低脂肪、低鹽、低膽固醇,蛋白質供給不足,其他營養素也相對不全面。
雖然這種飲食結構模式存在明顯的缺陷,調查也表明這種飲食結構的人群體形矮小、營養不足較為普遍,但是該人群存在大量長壽老人卻是事實。
要不要改善長壽老人的營養狀況?如何改善?營養狀況對人類壽命有何種影響?這些問題的確值得進一步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低能量、低脂肪、清淡自然的飲食對延年益壽有益處。
從公共營養學的角度來考慮,適合不同年齡、不同環境以及不同工作需要人群的科學合理的飲食是不斷變化的。巴馬人的飲食模式對延年益壽的科學研究價值,值得有關人士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七、低溫養生關注的問題:
中醫認為,冬天人的氣血是藏精,通過用暖氣將身體捂得太熱,本來應該必藏得氣血將會向外耗散,中醫講「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所以冬天應該在低溫下把精血藏起來,以便春天再向外分散生機。
現代城市居民室內冬季的「過渡取暖」也是危害健康的,冬季室內溫度不應該超過20℃,過度取暖對於冬季精血的儲藏極為不利,冬季過度取暖不利於冬季低溫養生。另者近來發現一部分女士冬季「要風度不要溫度」也是不利於冬季養生。
八、「人體冷凍之父」永生夢:
修鍊仙丹,皈依宗教。是不少人追求的夢想。詹姆森教授的人體冷凍技術就是設想將人體冷凍等待未來能夠被先進的醫學技術所喚醒。
人體冷凍的原理是醫學上,心臟停止跳動被稱為「法定死亡」,但大腦某些細胞依然在活動,人體尚未進入「完全死亡」狀態,理論上講,人是可以復活的。
其操作是在法定死亡期內將人體玻璃化,向人體注射抗凝劑以防血液凝結,去除細胞水分避免細胞結冰膨脹破裂,再注入低溫保護劑保護器官和組織,之後放上乾冰床讓身體冷凍至零下130攝氏度,最後才將身體頭部朝下倒置放入盛滿液態氮的低溫金屬箱。
詹姆森教授目前已經冷凍人體106位患者了,他們在人體冷凍艙里安詳地和睦合著雙目,耐心等待醫學科學發達的一天,他們能夠喚醒再為人類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