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運動是好事,但不小心受傷了,請用對方法來保健自己身體哦!!
受傷了,需要冰敷嗎?
「醫生,我今天打籃球腳扭到了,腫起來了,又好痛,需不需要去推一下才好的比較快阿!?」; 這是在急診外傷科常見的對話,也因為台灣一般民眾還是習慣去「推」一下,所以就算運動中遭受到運動傷害或是運動後進行冰敷,已經是一種廣為大家接受的觀念,但是何時該冰敷,該怎樣冰敷,對專業的醫護人員來說,也許是駕輕就熟,但對一般民眾,常常因為受傷過程是突發狀況,難免手忙腳亂。 所以雖然冰敷是常聽到的處置方法,卻可能還不為一般大眾所熟悉。
當我們從事運動之後或是遭受到意外的受傷,肌肉群、結締組織、肌腱、韌帶、甚至是骨頭,都有可能會在這些過程中受到損害。在這些組織都破損過程中,血液以及淋巴液都會大量的滲出液而造成組織的腫脹,進而引起受傷部位的疼痛以及不適感,這其中利用冰敷來使局部的血管收縮,降低血液循環並使細胞的代謝減慢以減緩組織腫脹的過程,可以消腫止血並降低傷處的疼痛感。
目前冰敷常用於急性期的傷害,如車禍的軟組織鈍挫傷、打球扭傷、肌肉的抽筋等,效果相當顯著。一般可利用冰袋或是利用毛巾包裹冰塊,亦或將冰塊直接加在水中(可用於四肢末端的受傷)。目前雖然目前冰敷的時間仍然是莫衷一是,有人說24小時內冰敷,有人說72小時內都要冰敷,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開始冰敷越好,越能減緩血液從受傷的血管滲出,其中抑制腫脹以及減輕疼痛的效果越佳。而冰敷的過程,並不是一直都不間斷的敷,而是每次以15~20分鐘為佳,時間太短,沒有效果,時間太長,又會造成凍傷,所以實際的冰敷間還是以每個病人的感受為主。傷害發生後,應該要越早開始冰敷越好,最好至少每隔2~3小時就要冰敷一次,並且盡可能的越多次冰敷越好。
脂肪少的地方,如腳踝、 膝蓋、手肘等關節處,可以冰敷的時間短一點;脂肪多的地方,如大腿、臀部,可以冰敷的時間久一點;然而患處如果有開放性傷口,有周邊靜脈炎,有血栓性血管疾病,對於冷熱反應不良的病人(部分糖尿病患者四肢末梢溫度感覺不佳)或是無法可以明白並清楚的表達身體不適的病人(腦中風、老人痴呆等),卻也應該要謹慎的利用冰敷才不至於適得其反,反而引起更多併發症。
因此,原則上在受傷的急性期適當的利用冰敷,以減少血液灌流到組織的腫脹及發炎現象,並且患處有充足的休息以及照顧,可以緩解相當多及性期受傷的痛楚以及不適感,並加速痊癒的速度,然而在這過程中,無論有任何問題或者是不舒服,都應該隨時向醫療相關人員詢問並尋求幫忙。
文章來源:高醫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