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殷乃平:推動人民幣離岸中心
2014年01月29日00:17
自從去年2月台灣開放國內銀行辦理人民幣業務以來,人民幣存款激增,加上境外金融(OBU)的存款,至年底已高達1,826億人民幣,比開放之初預期的1,000億多出82%。對銀行而言,台灣的人民幣存款利率約3%左右,而大陸的放款利率頗高(6%至7%),若能在其間套利,獲利空間頗大。從存款人來看,台幣存款利率僅1%上下,加上不斷有人呼籲台幣貶值,而人民幣不但存款利率較高,且升值空間頗大,於是不少人將台幣存款轉為人民幣存款,蔚為風尚。
但問題在於人民幣回流機制未曾建立,人民幣存款仍在繼續成長,於是銀行坐困於人民幣金山之上,資金難以運用,更甭談兩岸套利了。迫使不少銀行將資金轉存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其利差有限。
去年開放DBU人民幣存款時,中信銀搶頭香發行第一檔人民幣寶島債,櫃買中心信誓旦旦的表示年底寶島債要超過100億人民幣,並挑戰香港的人民幣點心債。詎料到了6月,發行了6檔¥39億人民幣之後就熄火了。在這種困境之下,兩岸間持續磋商,7月初大陸的人民銀行宣佈在昆山試點,經人行核準,昆山的台商可以返台借低利的人民幣資金,可惜的是人民幣的回流量並不大,至今約僅¥100億出頭,對台灣銀行業的助益有限。於是11月底,金管會宣佈開放陸資銀行與大陸註冊的上市上櫃公司到台灣來發行寶島債。結果引起台商抱怨,台灣的人民幣台商不能用,反而開放給陸資企業來借。
去年12月,中國大陸的中銀、建銀、交銀、農銀四大陸資銀行來台發行了67億人民幣的寶島債,被國內金融機構搶購一空。寶島債的發行總量衝到¥106億人民幣,讓櫃買中心的百億目標瞬間完成,但相較於存款總額,仍是杯水車薪,銀行問題仍然未解。不過,四大陸銀發債用的是香港分行名義,募集的資金是進入到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去了,台灣的寶島債隱然成為香港點心債的次級市場。
台灣剛剛成形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卻碰上了人民幣去化不易的問題,長期而言,台灣的銀行不能只靠陸銀將資金吸回去來解除困境,更不應當成為過路財神,將資金提供給其他的市場運用,兩岸平均的年貿易額高達1,600億美元(近1兆人民幣),未來如果兩岸貿易都用人民幣計價,同時開放台商在台灣金融市場自由的募集人民幣資金,充分利用在台灣的人民幣資產,對兩岸經濟的助益,將難以估計。
當然,若是台灣的官員們能夠採取更為開放的態度,不但台幣與人民幣的雙幣市場可以成形,還能進一步從人民幣離岸中心向前推動,一圓宿夢,把台灣變成為亞洲的區域金融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