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基因變異+3因子,巴金森氏症高危險群

[複製連結] 查看: 26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2-23 08:0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12/23 07:55   《社會》基因變異+3因子,巴金森氏症高危險群

【時報-台北電】台大醫院發表最新研究發現,部分基因變異加上「曾喝地下水」、「習慣喝酒」、「男性」
3項危險因子,提高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而且好發於50歲以前的早發型巴金森氏症,則與FBOX7基因變異有
關。
   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如手抖、關節僵硬、動作遲緩等運動障礙症狀,常被誤認為是中風、五十肩、風濕
性關節炎。
   台灣約有3至5萬名巴金森氏症病患,據台大醫院統計,其中早發型患者占15%,發病主因包括遺傳及F
BOX7基因變異。然而,全年齡巴金森氏症患者中,僅5%屬於遺傳型,另高達95%是沒有家族史的偶發型病人


   台大醫院研究團隊為巴金森氏症病因揭密。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研究針對巴金森症患者與
健康者各500名進行基因比對,發現部分基因變異加上環境因子交互作用,可能增加偶發型巴金森氏症的罹病
風險。
   她說明,研究證實FBOX7基因、GAK基因的變異會增加巴金森氏症罹患風險,另BST1基因變異雖未證實與
巴金森氏症的關聯,但這些人若曾喝過地下水,罹患巴金森症的風險高出一般人1.6倍。
   吳瑞美推測,這與水中重金屬物質有關。地下水中的錳、鐵、銅等重金屬物質,遇到代謝緩慢者,將累
積沉澱在大腦,減少腦中多巴胺分泌,原本與一般人無異的基因多形性者,可能被重金屬物質誘發而患病。

   除了地下水,吳瑞美也指出,歐美及國內研究都顯示,70歲男性的巴金森氏症發生率高出同齡女性1.5
倍;天天習慣喝酒者罹病率也較高,如果有基因多形性的人同時有上述3項環境危險因子,罹病機會可能再提
升。
   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戴春暉提醒,巴金森氏症不只有動作障礙症狀,患者平均發病8年後,約2至4成有
失智現象,應早期診斷、治療。吳瑞美說,根據該研究可望未來發展出基因篩檢工具,讓有基因變異的人提
早確診,就能事先進行患病心理準備與人生規畫、預防失智,或接受進一步治療。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林宜慧/台北報導)



資訊來源: 時報資訊公司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