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彭明輝:博士供過於求只是短期現象?

[複製連結] 查看: 15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2-8 00:5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彭明輝:博士供過於求只是短期現象?
2013年12月08日00:44   
    今年暑假時平面媒體說2013年預計會有6,832名博士生畢業,但職缺只有342名,換算出來失業率高達95%!如果扣除在職進修名額,以及計入一些媒體沒統計到的職缺,失業率也許會低一些,但仍舊高得驚人。另外,有些博士會去遷就碩士或學士就可以做的工作,甚至全省兼課來勉強維生,這些狀況都算是「低度就業」,不符合唸博士班的初衷與訓練的目的。因此,博士供過於求的問題確實是非常嚴重。

    不過,國科會副主委和主委都先後出來吹口哨壯膽,預測博士生供過於求只不過是「短期現象」,「最快十年內有可能轉為供不應求」。這是睜眼說瞎話!

    國科會的計算式裡把有就業的博士生都理解成「企業界對博士的需求」,而漠視其中很多人是遷就學士或碩士即可應徵的工作,因而高估業界對博士的需求。另一方面,國科會還漠視未來十年內將累積大量「低度就業」或者滯留國外的博士,他們將會比剛畢業的博士更具有職場的競爭力。因此,必須先去化這些博士,新手博士才有正常的就業管道。認真這樣算的話,博士供過於求的問題,可能再拖二十年都解決不了。

    過去的博士主要就業市場是大學,少子化使得既有大學教師都憂心一職難保,更別說吸納新畢業的博士。如果產業界沒有明顯擴張研發的需求,博生當然會持續地供過於求。問題是,要改變產業的需求,必須先改變產業界的技術水準與產業結構。這不但曠日費時,而且政府根本無心於此。

    台灣的大企業幾乎都在做代工,或者沒有品牌的設計與製造。代工產業的設備、製程、原料乃至於操作手冊都是進口,因此鮮少需要研發。另一方面,沒有品牌的設計與製造只需要碩士訓練就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博士作研發。

    其實台灣絕大多數企業界的技術水準明顯落後先進國,他們需要的是有能力引進國外既有技術的人才,而不是從基礎研發做起的博士。台灣產業界的技術水準落後美國產業界五至十五年,業界所需要的技術可以用其他更快速而低風險的方式取得。早期廠商是從日本聘請退休的技術工人來台,指導生產日本淘汰掉的機種;後來科學園區是從矽谷聘請台籍工程師回來,操作進口機器;近年來晶片設計公司才開始靠自己的能力在做設計,但是主要的理論、規格、產品架構都是抄襲國外,關鍵軟硬體直接購買國外的智財來整合,需要自己克服的多半是不需要艱深學術基礎的工程問題。在這樣的產業結構與技術需求下,能需要幾個博士?

    偏偏國科會的各種獎勵與補助,教育部的審查與評比,以及各大學的教師升等都是看論文著作的數量,而完全不管這些研究對台灣與學生的貢獻,因此需要大量的博士生當底層的學術奴工,也因此拼命創造假性需求。

    學術已經變成怪獸,她像惡性腫瘤一樣地只為自己的目的而不斷地擴張,系館一棟比一棟寬敞、豪華,利用率極低的昂貴設備一部又一部地擱置在陰暗的角落與灰塵裡,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慾與虛榮心,而跟社會的需要徹底脫節,也不考慮學生的未來與需要,還持續地向學生灌輸「未來利多」的假消息。這樣的學術圈,其實已經無異於神棍,而變成「有組織的詐騙集團」了。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劉寶傑
(作者群陸續增加中)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