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台灣數位出版App應用 大陸關注

[複製連結] 查看: 949|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et66777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3 21:20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台灣數位出版App應用 大陸關注

面對全球華文市場,台灣在數位出版領域的優勢為何?大陸研究數位閱讀產業鏈的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執行院長馬學海認為,台灣有扎實的傳統出版市場,又有獨到的創新理念,特別在App應用也引起了大陸的興趣和關注。他認為App産品有較爲成型的商業模式,但對出版商來說,它的市場還沒有成型、有待開發,應儘早介入。

由聯合線上主辦、行政院新聞局補助的「作品的誕生與數位閱讀─兩岸三地華文創作與數位出版論壇」日前在台北盛大舉行,馬學海應邀來台進行專題演講,並對兩岸數位出版趨勢發表看法。

馬學海表示,大陸手機上網今年第三季用戶已接近4億,發展數位出版已成共識,但轉型並不容易,甚至可謂舉步維艱。「尤其傳統出版商,還沒能跨上臺階。市場仍然是由那些有著網路技術背景的企業在主導。」

他坦言目前大陸主要的問題源於「網路vs.傳統出版」商業邏輯之間的對抗。「網路的主導模式是以海量、低價(或免費)、共用來換取流量,而傳統出版則是以內容精選換取價值認同(相對高價),兩者一時難以調和。」

百道網今年提出了電子書1.0、2.0和3.0的分析框架。1.0是指傳統出版商手裏的圖書對應的電子版,2.0是指以網路文學爲代表的原生電子版,3.0就是增強型電子書,如一些App應用。馬學海認為,這三類有著各自不同的作者群、讀者群和産業鏈,不能混爲一談,「目前國內電子書的熱鬧其實是2.0的熱鬧,而糾結其實是1.0的糾結,上述所說的對抗,正是電子書1.0和2.0的對抗。我們一再倡議,1.0不能按照2.0的定價模式來操作。但目前的情況不容樂觀。」

他表示,在大陸,因爲電子書1.0價格低(一般只有對應紙書的10%),出版商積極性不高,不願意貢獻出優質內容。平臺和閱讀器缺內容,只能指望靠硬體掙錢,價格下不來,遠高於消費者預期。內容不足也讓紙媒的核心讀者群遲遲不願向螢幕閱讀轉型。所有這些,都使得數位出版産業的良性生態鏈遲遲不能建立。

他同時指出,除了商業模式和消費理念,數位版權界定不清晰、技術上缺乏通用標準、盜版嚴重等因素也讓大陸出版商謹小慎微,「特別是在目前傳統出版還能掙錢的情況下,大家更不願過於激進。」

成立於2008年的百道網,是大陸唯一以數位閱讀産業鏈提供資訊與知識服務的機構。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則是百道網旗下的研究機構,對國內外數位出版與電子書相關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

馬學海分析,大陸對數位出版産值的統計是一個廣義的「泛數位出版」的概念,網路遊戲、網路廣告、手機上的音樂和遊戲等都包括在內。「2011年,手機閱讀人群已過2.5億,但其中大多爲偏娛樂和資訊的低端閱讀,用戶缺乏付費意願。真正有良好付費意願的優質用戶可能不足2000萬人。以每人消費200元人民幣計(相當於50~80本電子書),總預期在40億元人民幣,這在我們的數位閱讀版圖上已經算是最大的一塊了。」但手機上的內容大多是來源於網路文學而非傳統出版商。「可見,與出版業的總體量級相比,中國大陸的數位出版規模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

對於台灣的發展潛力,馬學海認為,台灣出版産業的市場化程度很強,曾一度要作「華文市場溫度計」,台灣的産品設計、營銷、國際化和管理理念都很值得大陸學習,以數位出版品來說,在App電子書的應用就是很值得關注的,「希望能從台灣同業看到更多的案例。」

馬學海認為,台灣的數位出版所面臨的問題和大陸有相似的地方。如何獲得大量的優質內容資源,如何開拓足夠多的讀者需求,如何打造兼有集客和集貨能力的銷售平臺,這可能是大家最想解決的。

「從這個層面上看,台灣和大陸互動的潛力很大。比如內容方面,在傳統出版領域雙方已經有了很好的合作,這一情況依然可以延續到數位出版,互通有無。大陸有海量的創作群體,多年來積攢了大量優質內容,這些內容的數位化開發還遠沒到位,所以雙方的合作既可以在版權方面,也可以是技術和通路層面的。」
轉自:聯合報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