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
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
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
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地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漏點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曆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漢族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
至于中秋,古人也給予了不少神話故事,比如說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而寫中秋的詩詞那更是多不勝數,如李商隱就有寫娥的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更是千古流傳。李白,杜甫等等都有為中秋寫得不少地詩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中秋在古人心里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