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有助發現卵巢癌。
國內每年約有400多名婦女死於卵巢癌,一項結合國內九大醫學中心研究發現,末期卵巢癌者即使癌細胞已轉移到腦部,在經手術、電療、化療等合併療法,平均存活期可從半年延長至三年。醫師表示,卵巢癌初期主要症狀是腹部悶痛,有類似情況婦女若經腸胃科診治無效後,應留心罹患卵巢癌可能性,及早轉往婦科就醫。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江盈澄昨在婦產科醫學會中發表該研究,他說研究由台大、林口長庚、高雄長庚、馬偕、台北榮總、台中榮總、國泰、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大附醫等九大醫學中心共同進行,分析上述醫院在1995至2009年收治的64名癌細胞已轉移到腦部卵巢癌病人療程,做出混合療法可延長卵巢癌患者5倍存活期的結論。該研究已刊登於《婦科腫瘤》醫學期刊。
江盈澄說,卵巢癌病程可依其癌細胞轉移程度,依序分為一至四期,而癌細胞轉移到腦部的患者,屬第四期最末期的患者。一般而言,平均是在確診兩年後才會轉移到腦部。
初期存活率8成
研究中發現,64名癌細胞轉移到腦部的卵巢癌患者,有8人完全未接受治療,平均存活期為半年,有12名患者接受手術、放療、化療、電療的卵巢癌混合療法,平均存活期為3年。
而其餘44名患者則未同時做手術、放療與電療療程,其平均存活期約半年至一年間。
江盈澄表示,以往醫界都認為卵巢癌預後不佳,但此研究證實經由積極混合療法,患者存活期可明顯拉長。且若能及早發現卵巢癌並治療,以第一期五年平均存活率高達八成。
腹部悶痛應警覺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賴鴻政也認為這項研究凸顯卵巢癌及早治療重要性,且他提醒卵巢癌初期腹部悶痛症狀易與腸胃不適混淆,婦女應有警覺。
卵巢癌 注意事項
★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家族史者,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腹部超音波與婦科骨盆腔內診
★曾接受不孕症療程的婦女是卵巢癌的好發族群,建議應定期檢查
★若感到腹部脹痛等腸胃不適症狀,且經腸胃科治療無改善,有可能是因罹患卵巢癌引起,應轉至婦科就醫
★卵巢癌病患經手術及化療、放療治療後,應每3個月定期回診追蹤
資料來源:江盈澄醫師、賴鴻政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