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技] 微軟鬆綁規格,低價觸控方案現生機

[複製連結] 查看: 273|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7-16 11:59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07/16 11:57   《科技》微軟鬆綁規格,低價觸控方案現生機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NPD DisplaySearch指出,自從微軟於2012年10月26日發表Windows 8後,已將
近三個季度的時間,然而觸控在筆記型電腦的滲透率一直未有如微軟所預期般地提升,連帶使得供應鏈上的
廠商受累。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個人電腦功能與規格上的逐年演進無法再引起消費者升級的積極渴望、消
費者的預算排擠效應、觸控還不是無法欠缺的功能及筆記型電腦所使用的觸控模組成本過高。

 在微軟2012年的規格白皮書中,曾經提及平板電腦需具有全平面(edge-to-edge)的表面玻璃(cover gl
ass)設計;表面玻璃其實並非投射式電容的功能件,但幾乎已經是必備。而對筆記型電腦來說,採用全平面
設計導入觸控自然是首選,但是全平面的表面玻璃往往也有較高的加工成本和較低的良率。因此,回到帶有
邊框(bezel)與高度差(指邊框與面板之間)的B面設計,讓邊框來覆蓋住感應器玻璃四周、而無須做一般
表面玻璃的外觀件客製化加工,確實可以降低觸控模組的成本。
 微軟規定,具有邊框與高度差的筆記型電腦在導入觸控時,需在面板可視區與邊框之間保留20mm的臨界區
。規範臨界區這個要求,在Windows 7的時代並沒有,Windows 8之所以需要是因為臨界區乃作為Swipe from
Edge的手指滑行之用;Swipe from Edge正是Windows 8所有觸控介面操作的基礎。20mm的臨界區作為滑行距
離、以滑出Windows 8系統功能列,固然可以導致較佳的使用者經驗,但是卻造成筆記型電腦的機構寬度過大
、影響外觀,因此始終未見品牌真正採用。目前市面上所見的觸控筆記型電腦幾乎全是全平面設計。
 2013年第一季時,微軟對帶有邊框與高度差的B面設計有了首次的有條件放寬。臨界區與邊框加起來的寬度
需大於等於20mm,但是兩者不能有高度差。這個新的版本出來後,大約也是友達提出eTP方案的時間。eTP採
用全貼合,讓觸控感應器玻璃可以與B面機構設計和LCD面板間更為緊密、安全。同時,eTP確實比一般全平面
的OGS方案來得便宜,約可以有20%的降低效果。
 2013年第二季,微軟再一次地對觸控規格要求有新的有條件放寬。在群創、義隆所提的新設計中,邊框與
臨界區、面板可視區的高度差已經可以接受,外露的臨界區至少有5mm;同時,為了便於手指滑行,邊框還設
計了一個斜角。對觸控成本更有意義的是,由於邊框的覆蓋保護,空氣層的貼合更為可行。這個新設計其實
很接近2012年第四季的版本,邊框都具有高度差,只是臨界區外露從20mm縮減至5mm。
 檢視將近三個季度以來的三個版本,微軟似乎正一步一步地放寬,讓低價觸控方案有了一線生機;而之所
以可以更為低價化、而不是低規格化,關鍵就在於簡化或省去表面玻璃的外型加工。
 第三個版本的低價觸控方案若成行,預計有助於目前約50美元左右的報價下探到30美元,供應商增加後將
有機會到25美元左右,讓低階機種終於有了合理的低價觸控方案。對於中高階機種,品牌將繼續採用成本較
高的OGS或是GFF之類的全平面設計,以凸顯質感和設計感。而對於出貨量佔最大比重的低階機種,低價觸控
方案將會使品牌更有意願導入觸控面板,如此總體的觸控滲透率才有機會提升。



==================================
資訊來源:時報資訊公司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s207106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