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預防阿茲海默症 定期定額存「知能」

[複製連結] 查看: 292|回覆: 0|好評: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l65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7-8 18:05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2013/07/07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阿茲海默症是高齡化社會常見疾病,專家認為,平常要定期定額存「知能存款」,多做閱讀、聽演講、看電影等動腦活動。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阿茲海默症專家劉秀枝演講「假如我得了阿茲海默症」,不少民眾慕名而來。主持人王文華提醒,阿茲海默症是「The long goodbye(很長的再見)」的漫長過程,愛不要等到那一天再表現,當下就要表達出來。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一種,一開始是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減退,最後無法獨立生活。目前藥物治療有限,若病人認知功能沒有退步,就算進步。

劉秀枝提醒,家屬要有長期抗戰和與其共存的準備,且每名病人病程都不一樣,要隨病情調整照顧方法。

阿茲海默症不會一夕間,從輕度到重度。若突然改變,可能有其他疾病,曾有病患突然把長褲當成衣服穿,後來檢查發現是腦中風。

劉秀枝說,雙親是阿茲海默症患者,自己罹患風險的確較高,「阿茲海默症教我的事,就是無法精準預測」,她現在都多做動腦活動。

曾有學者研究數百名修女,其中一位修女在世時無失智症狀,死後解剖卻發現腦部有失智病變。劉秀枝說,修女從廿歲到退休從事很多活動,多動腦,知能存款也就越多,未來才能經得起提領。

劉秀枝說,由於患者生活能力會慢慢消失,身邊親人一定要珍惜當下。她回憶父母發病時,姐姐每周都回老家一次,和父母一起吃飯。

國泰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兼任主治醫師趙凱說,長者生命力堅強,還是可做很多事情,日前在瑞芳走失四天的老人,只喝雨水仍能維生。他所服務的台中石岡地區,年輕人流失,今年推動老人照顧老人計畫,就由六十五歲到七十四歲長輩,照顧七十五歲以上的老人。  


來源: udn健康醫藥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WenchenLu + 1 + 1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