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夏季汗流如雨淋 3穴位調理斂汗

[複製連結] 查看: 262|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0976215385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7-5 16:52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炎炎夏日,許多人甫走出戶外就揮汗如雨、全身濕透,使用止汗產品的速度趕不上排汗速度,且經常出現頭暈、脫水、中暑等症狀。中醫師表示,排汗過多的民眾多與氣虛不固體質有關,容易有坐著也流汗、吹風後怕冷等症狀,建議平常可多按摩調理體質,達到止汗、斂汗的效果。


排汗異常多 體質調理可改善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長陳俊明表示,中醫理論將流汗異常變多,分為實症和虛症兩種體質。實症體質的人,火氣大、肝火旺、體內濕熱,夏天靜靜坐著也會因環境氣溫高而滿頭大汗,且汗水味道重、顏色偏黃,衣服容易變色。

相較於實症體質,虛症體質患者的比例明顯偏高,靜止不動時可能流汗或不流汗,但只要一做動作就會增加排汗量,流汗後吹風會畏寒,汗水沒有異味、呈透明液狀。

治療時,中醫會根據流汗量、部位、出汗時間、汗水味道、生活習慣、年齡、飲食、個體差異等綜合評估,予以適當的內服藥物調理體質,但臨床也發現多汗的患者,常分別有心氣、肺氣或脾氣不足的情況,建議平常可多按摩對應穴位,以達預防保健之效。

汗水流不停 3養生穴調理止汗

陳俊明中醫師建議,心氣不足的人可按摩內關穴、肺氣不足者可按摩魚際穴、脾氣失調的人可多按摩足三里穴。三處穴位皆為養生大穴,除了多汗患者可多按壓之外,一般人也能常按保健。

內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約3橫指)、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此穴具有安定心神、治療心痛和心悸、調節情志、滋陰潤燥等作用。



魚際穴:是手太陰肺經的腧穴,位於手部大拇指關節後、掌蠱中點、赤白肉際處。此穴可調理肺氣、清熱瀉火、止咳平喘,達到宣肺固表的作用,進而達到止汗的效果。



足三里穴:屬於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膝眼下3寸、約4橫指的凹溝處。此穴具有健胃通腸、健脾益氣、改善虛弱和排汗異常等症狀。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