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帖子美化活動】五月五過端午㊙

[複製連結] 查看: 866|回覆: 3|好評: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唯戀兒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5-31 23:32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唯戀兒 於 2013-6-1 00:17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端午節的由來為何?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在中國民間傳統習俗裏,是一年的三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叫「端五節」、「重五節」、「端陽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古人稱初一為端一,初五則為端五,五月初五有兩個五重疊,所以又叫做重五。農曆是以天干紀年,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五月則為午月,古人又把初五稱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才叫端午。端午節也稱「天中節」,因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蟲蒼蠅孳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
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

民國成立以後訂為「夏節
另外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又稱「詩人節
端午節又因家家戶戶懸掛菖蒲避邪,故稱「蒲節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紀念屈原-吃粽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端午節的相關風俗習慣不少,關於它的由來傳說也不止一個,人們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而被廣為流傳,相傳戰國時期,楚懷王不接受屈原的聯齊抗秦的主張,而被張儀騙到秦國,逼他割地獻城。楚懷王又羞又悔,憂慮成疾不久便死於秦國。忠臣的屈原又上書即位的頃襄王,希望他能遠離奸臣,可頃襄王不但不採納屈原的忠言,還將屈原流放。
秦國看到時機已經成熟立即出兵,在很短的時間內楚國便失去了大片領土,百姓慘遭屠殺。
忠貞的屈原看到這一切,心如刀割,在極度的傷心痛苦中,於西元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漁夫們聞訊乘舟趕來打撈,可始終打撈不到屈大夫的屍體,於是就紛紛將食物倒入江中,
說是讓漁龍蝦蟹吃飽了不在傷害屈大夫的屍體。這個傳說巧妙的把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跟屈原投江聯繫起來。
南朝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有這樣的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由此可見民間傳說也是有一些根據的。

據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這可算是粽子的起源。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但是當時,吃粽子並無特別的紀念意義,只是當作一種時令食品而已。
到了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俗諺說:「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意思是粽子一出現,歲序便轉入夏季,不僅只是點綴節景。

在五月仲夏,酷熱季節吃這種米製涼食,用菰蘆葉包裹,用灰汁煮熟,色香味都別具特色,吃後能清熱降火,胃腸舒適,不失為時令佳品。在此時,人們全面換上夏裝,以輕薄涼爽為宜。因此《中華古今注》記載:東漢每到端午,皇帝要賜給群臣百僚鳥犀腰帶。作為皇帝的恩賜來說,固然是籠絡臣下的一種手段,但從風俗角度講,這也是端午換夏裝、避酷熱的風俗反映。從衣食習俗來看,認為端午與夏至習俗有密切關係也不無道理。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龍的節日-划龍舟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論文中考證認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龍做為「圖騰」的,當時人們因為受到自然勢力的威脅,認為某種生物或無生物具有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力量,所以認定那些東西是他們全族人的祖先和保護神,
也就現在人們所說的「龍圖騰」。
於是他們就在自己身上和日常用的器具上刻上龍的形狀,以便得到龍圖騰的保護,為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份,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
他們不僅有斷髮紋身的習俗,而且在每年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龍圖騰祭。其中便有類似今日競賽的遊戲,這便是競賽習俗的由來。但是,龍舟競賽不僅是越人的習俗,而且其他民族也有此習俗,在戰國時代古文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龍舟競賽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到了唐代以後,朝廷下令紀念屈原,賽龍舟活動在民間更為普遍地發展起來,千年以來常盛不衷。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演變成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固定舉行龍舟競賽。


端午節的習俗-驅除邪氣-懸艾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五月初五時值初夏,而多雨潮濕,細菌繁殖快,人們易染病,
艾草、菖蒲發出的氣味,可驅除邪氣,消去病毒。
民間有一則懸艾草的典故,在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造反,有一次黃巢的義軍打到河南的鄧州城下,黃巢到城邊去查看地形,只見外逃的老幼婦孺中有一個婦女手拉著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懷中卻抱著一個五、六歲的大男孩,上前一問,那婦人答道:「縣衙今天挨門傳令說,黃巢要來血洗鄧州,大家快逃命吧﹗」再問為何手拉小的,懷抱大的,婦人答道:「抱的這個小孩,他父母都死了,只剩下這根苗。手拉的是我親生兒子 ,萬一黃巢追來,我寧肯丟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鄰居家的根苗。」黃巢聽了深為感動的對她說:「我黃巢專和官家作對。你愛鄰居的孩子,我愛天下的百姓。」
於是伸手拔了路邊的兩棵艾苗,並對她說:「有艾不殺﹗大嫂,你快快回城,暗暗傳話,讓窮人家門上都插上艾,有這個記號,保管不會有傷害。」婦人急忙回城傳話,很快傳遍全城,當天晚上窮人家的門上都插上艾,第二天正是五月端午,義軍攻下鄧州,殺了縣官,開倉分糧,萬民歡呼,從此端午節插艾的風俗便傳了下來。


端午節的習俗-懸端午景-驅五毒

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過去民間把蛇、蠍子、吳蜙、壁虎、蛙或、蜘蛛叫「五毒」。
到了端午節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或貼在門、窗、炕上,或繫在兒童的臂上,以避諸毒。
有的還剪成裝著五毒的葫蘆圖像,表示用葫蘆把這五毒給鎮住。
有的地區把五毒串成長串,在它們上端繫上艾草、菖蒲,然後在下端穿上三辦大蒜組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劍將它們斬除,大蒜表示鎖,將它們鎖住殺死。還把它掛在門前顯眼的地方


端午節的習俗-百病遠走-飲雄黃酒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我國大部份地區端午節都有飲用雄黃酒的習慣,"雄黃" 又名雞冠,是一種礦物質也是常用的中藥,對各種皮膚真菌和金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端午節家人團聚喝雄黃酒可以驅走百病,
塗在小孩的鼻子、耳朵、並在額上畫一個「王」字,有健身驅邪作用的意思。
諺曰:「五月一日至五日……塗耳鼻以雄黃,曰『避蟲毒』。」人們在仲夏的端午節喝上幾口雄黃酒,寄寓能驅走百病的願望,所以,俗諺曰:「飲雄黃酒,百病多遠走。」
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端午節的習俗-吉祥的避邪物-香包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香包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用各種顏色的綢布做成囊狀,裡面放置香料,便是香包。
以前縫製香包是一項很重要的女紅,年輕的女孩子都要會縫。現在不論是商店或街上都能看到各種不同造型的香包在販賣,每逢端午,各地都可見民眾在販賣香包的攤位上選購各式香包,都令人愛不釋手。



端午節的由來影片




動畫影片-白蛇傳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1碎鑽 +27 幫助 +41 技術 +1 收起 理由
林小榮 + 1 + 1 讚一個!
meso0711 + 1 + 1 讚一個!
禔月 + 1 + 1 非常讚
bigchien11 + 1 + 1 讚一個!
mac7777 + 1 + 1 非常讚
jjcow789 + 1 + 1 + 1 活動特別獎..花花+技術挺你
e0937 + 1 + 1 非常讚
sss888999 + 2 + 5 讚一個!
Albar + 1 + 1 讚一個!
allen0a + 1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duo3344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3-6-1 09:17
我已經準備好艾草香包在車上了
接著要準備粽子了
大大也要多吃點唷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1 幫助 +4 收起 理由
wang369.tw + 1 + 3 你也送些粽子給apk會員吃吧^^
jjcow789 + 1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wells5893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3-6-2 09:52
哇~好豐富的內容
讓我更多認識端午節~謝謝大大

點評

大頭照^^!!!...嗯!!!好看^^  發表於 2013-6-8 17:03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2 幫助 +4 收起 理由
wang369.tw + 1 + 3 讚一個!
jjcow789 + 1 + 1 非常讚

查看全部評分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meso0711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3-6-9 00:06
原來不只是屈原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