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從中醫古籍 尋化解中年危機之道

[複製連結] 查看: 214|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幃翔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31 16:24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中醫天地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一般人到了這個年紀,應已人情練達,是感覺最幸福的時光,但研究顯示,若以人的幸福感為縱軸、年齡為橫軸所劃出的曲線,卻是呈現一個U字形,意指中年是人生幸福感最低落的階段。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一詞,最早是由心理學大師榮格(C.G jung)在1930年代提出,學理上,對中年的傳統定義為45-65歲,然而現在因為中年人在心理上的不確定感較之前更多,所以統計顯示中年危機有提早出現的趨勢。一個人在此階段面臨生理機能的退化與生涯的轉變,很可能發生調適上的困難,此謂「中年危機」或中年人的心靈危機。
為什麼會有中年危機?中年人的體能已不如從前,婚姻雖然大多進入穩定期,但其實也是一種沉悶的狀態,沒有年輕時的熱情;子女開始進入青春期,原本以服從為主的管教方式,必須漸漸與他們以協議方式進行溝通;家中長輩面臨老化與病痛的問題;工作上則因年紀較大,承受著有可能被裁員或失業的惶恐。綜合以上,身心與家庭、工作多重壓力內外交攻,因而衍生出所謂的中年危機。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有中年危機!一般來說,兩性都可能會有中年危機,但在統計上,男性發生的比例較高。因為步入中年之後,最先出現的就是身體的衰退,男性往往以強健的身體自豪,一日體能衰退,表現會比女性明顯,由於男性多半比較不注重細節,常會忽略細微的變化,很可能直到某天才如夢初醒,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變成這樣,因而感到慌亂,好像天突然塌下來似的。
此外,女性一般比較會注意內心世界的變化,相對而言,男性則較注重外在的表現,而中年危機其實就是人的外顯行為不再那麼如意,所以內在的世界必須隨之調整。
不少男性可能因為長久以來都不是那麼注意自己內心的世界,再加上平日比較不注重溝通,或者欠缺細膩的溝通能力與技巧,社會關係比較脆弱,所以必須更努力的調適,才能適應中年以後的自己。
檢測一下,你有中年危機嗎?男性中年危機十大徵兆(參閱2009年8月中文版讀者文摘)如下:● 重起爐灶:他決定放棄做了20年的教職,要去開小吃店。● 冒險傾向:他變得很想去參加跳傘、衝浪、攀岩,甚至是極限運動賽事。● 注重打扮:他開始非常講究保持光鮮亮麗的外表,甚至會開始使用香水。● 宣稱年輕:他會強調自己還很年輕,為證明此事,會瘋狂的做青少年才會做的事。● 顧影自憐:他會比以前更常顧影自憐(以前則是顧盼自雄)。(有的男人會因此重新去苦練三角肌、六塊肌)● 亂買東西:本來不會亂買東西的人,突然也開始瘋狂購物,家裡因此常常多出一些雜物。● 很在意與年輕女性的互動:通常他不是好色,也不是想犯桃花,而是他很在意年輕女性會不會以為他很老。(想藉此證明自己還沒老、還不老)● 總是沉醉於過去:現實對他而言是很痛苦的(因為其實他真的老了),所以他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懷念過去,甚至會思念老情人、或已失聯很久的哥兒們(但其實他只是懷念自己當年的偉大而已)。● 老提當年:會一直提到當年的事,特別是強調他當年多神勇的事蹟。● 不負責任:男性出現中年危機時,會伴隨一些失控的狀態(亂買東西、與年輕女性聊天聊到忘了許多重要的事等等),若不能及時回神,就會演變成毫無責任感(但過去他不是這樣子的)。
中醫如何看待中年危機兩千年前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就提到:「男子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亦即男性到了40歲,會出現臟器的虛損情況,表現出掉髮、齒搖與齒齦萎縮的症狀,對照現今,正好是要進入所謂中年危機的階段。隨著年紀增長,最常出現的第1個徵象是體能開始退化,活力降低,因此自古以來,中醫就強調攝生調養,先養人體之正氣(類似現代醫學的免疫系統),以抵禦外邪(病毒、細菌)的侵襲,此為預防醫學的先導。也就是說,中年人不能再把年輕時的生活型態,完全複製套用在日後的生活當中。
古籍裡的自我調適方法《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由此可知,如果要擁有標準的體態,並且精神奕奕,飲食、作息、工作、勞動,都應有所節制。現代人如果經常熬夜加班和應酬喝酒,就違背了這些基本的養生原則,甚至年紀還輕就出現初老的症狀,以致「半百而衰」《景岳全書.中興論》強調:「故人于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余強」,說明中年的養生保健至關重要,如果調理得當,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延年益壽。
養生大原則● 減少思慮,紓解壓力中年正值要照顧父母和撫養子女的階段,同時肩負社會與家庭的重擔,加上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矛盾(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擔心工作變動、夫妻感情轉變、空巢期等等),易使情緒陷入抑鬱、焦慮、緊張的狀態。長此以往,必然耗傷精氣,損害心神,早衰多病。
《養性延命錄》強調的「壯不競時」、「精神滅想」,就是提醒中年人要暢達樂觀,別為瑣事過分勞神,也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中年人的精神調攝,應注意合理用腦,發展心智,培養良好性格,尋找精神支柱。在工作與繼續學習之餘.可以聽音樂,看電視,與子女嬉笑談心,共享天倫;也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年輕些,以振奮精神,增添生活樂趣;或者參加心靈禪修課程,百事不思,即使半小時也好,讓大腦充分休息,跳出緊張的思慮氛圍。當憂慮焦躁,情緒欠佳,不妨對親朋好友傾訴,藉以紓解壓力。這些對於中年人防止早衰是極為重要的。
● 切勿過勞,注重運動中年人往往是公司的主管階層,常被委以重任,又肩挑家庭重擔,要注意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並且要適時休息,以免積勞成疾。休息的方式有許多種,包括適當調節工作,繁多事務宜分輕重緩急逐一完成,設法建立新的生活秩序,以及從事適合自己的運動等等,若持之以恆,必可增進健康。此外,中年人需要充分的睡眠,切忌一直熬夜工作,因為中年的你已不容許再過這樣的生活了。
● 智慧飲食,清淡自然《史記》:「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為天下綱紀。」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性,這是天道,是自然變化的依據。雖然現代科技發達,任何季節都可以吃到四季的蔬果,但吃這些非自然生成,而是以化學人為催生的食物,對健康不利。除了飲食要順應天時,力求清淡自然,營養均衡,還應做到食不過量。
後天慎養,人能勝天《景岳全書》有云:「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又說:「夫不神氣者,元氣也。元氣完固則精氣昌盛,無待言也。
若元氣微虛,則神氣微去;元氣太虛,則神氣全去。神去則機息,可不畏哉!」所以,人一定要「慎養」,而「後天慎養,人能勝天」,雖然老化是生命必然的過程,但是藉由後天的養生,仍能延緩與改善在這段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種種不適,讓步入中年的你,也能找到U轉人性的契機。

來源 PChome新聞

====================================================

缺積分?? 缺碎鑽?? 缺鑽石?? 缺權限?? ...還是什麼都缺嗎?

可以參考以下兩篇 :

1. 共襄盛挙:結縁*随縁*感恩*惜福 APK.TW送給您\*伴手禮*/

2. 新會員必讀 ~升級密技~ 鑽石-任務-積分-權限-簽到-搜尋-發文


====================================================

歡迎大家踴躍加入 群組 內的 "韓流瘋",

韓流瘋不定期會有些小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

*****其他-福利
2013.01.30 (第58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30 (第57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29 (第56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29 (第55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29 (第54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如須查詢更多相關內容,請自行爬文>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
                                                                                   2013/01/31 By 游幃翔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潔兒 + 1 + 1 讚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