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箱] 「2025 的下半年 Gen 5 SSD 值得入手嗎?」美光 Micron Crucial P510 1TB SSD 開箱評測

[複製連結] 查看: 40|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fu87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5-8-15 05:2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前言】



美光推出第一款面向消費級的 Gen 5 SSD T700 是 2023 年的六月,距離這次要開箱的 P510 已經超過兩年了,相信大家對於 PCIe 5.0 的 SSD 的選購考量,不外乎就是溫度以及價格的敏感程度!

現在的 PCIe Gen5 SSD 的速度已經來到驚人的 11GB/s,但高性能一定要伴隨高功耗與高溫嗎?今天就帶大家開箱美光 Crucial P510,這款主打低功耗、採用 Phison E31T 無 DRAM 架構的 Gen5 SSD P510 1TB

我會從開箱外觀、實際安裝到多組測試數據,全面檢驗它的真實表現,那它是否真的值得入手,並不是我說的算!這部分我會開誠布公的展示數據,也請大家留言表示,這樣的價格、容量等綜合表現是否真的值得入手,歡迎在留言區提出你的高見~


▲有別於先前 P310、T700、T705 的包裝,稍微做了一點新的視覺設計,從大面積的白底改成了藍底,不過無論如何都是藍白合


▲包裝內容相當簡單,一張簡單不用看的說明書與塑膠殼包覆的 SSD 本體


▲美光 Crucial P510 1TB 採用單面顆粒設計,背面沒有任何元器件,只有貼上序號貼紙,上面有句警語很重要「Warranty void if removed」:如果拆除,保固將失效!


▲先來看一下主控顆粒,也就是 SSD 的大腦 是群聯的PS5031‑E31‑61,從 PHISON 的官方資料來看,它具有優異的功耗以及 DRAM-less 的特性,而在旁邊的 Phison PMIC(PS6231‑70)是電源管理晶片,可別再誤會它是 DRAM 了嘿!關於 NAND 快閃記憶體顆粒,稍後上機之後再來透過軟體來檢視它是 QLC 還是 TLC


▲這次要搭配的是目前比較多遊戲玩家喜愛的 AM5 平台,搭配上 X870E HERO 的第一槽厚實的散熱片,來看看它的溫度表現如何~

依照國際慣例,簡單列出本次測試平台與設定參數:
測試環境:室溫 27 度,濕度 50% 左右
開箱主角:Micron Crucial P510 1TB Gen5 SSD
主機板: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處理器:AMD Ryzen 7 7700
散熱器:VK R125
散熱膏:Arctic MX-4
記憶體:KLEVV CRAS V RGB DDR5-7600 C36
顯示卡:內顯
電源供應器:MONTECH 君主 Century II 創世紀II 850W


▲上面的貼紙不用也不要撕除!你需要撕除的是散熱墊上的薄膜才對!不要擔心因此影響散熱表現,你該擔心的是後續的保固~


▲官方雖然沒有明確標示「安全溫度上限」,但從實測經驗與業界設計規範可以推估出一個合理範圍,長時間理想工作區間不建議超過 65 度,65~70 度算是還能接受,超過 75 度可能就要注意一下了!


▲為了照顧一下第一次買硬碟來用的玩家,我會盡量用簡單的方式帶你了解如何使用,首先裝好之後先進到 BIOS,看看系統裡面有沒有讀取到,如果沒有就要檢查一下是不是沒裝好!


▲就算裝好了之後也不是馬上可以使用的唷!要先在開始的地方按右鍵,點選磁碟管理


▲打開磁碟管理之後就會馬上跳出初始化硬碟的視窗,不太需要選擇什麼其他的,勇敢地按下確定就好


▲然後在黑黑的這條磁碟 0 點右鍵「新增簡單磁區」,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都會困惑,明明林北買的是 1TB 怎麼就變成了 931.5GB,到底是誰偷走了我的容量?其實這是因為硬碟廠商與作業系統對「1TB」的定義不同,在一頓美妙的換算之後所得出的結果,這是很正常的!不要慌~


▲基本上只要無腦按下一步,最後按完成即可,不過為了方便辨認,所以在過程中把它設定成 P 槽以及命名成 P510


▲首先來利用一下 SSD utils 的 Flash ID 工具來檢查,確實是 TLC 顆粒,而非某屋與其他通路上所標示的 QLC 顆粒,在這裡嚴厲斥責!但是在層數上這裡顯示的是 232L(B58R),可能是工具資料庫未更新或早期批次的 Micron B58R 顆粒,但從其他資料上可以確認出是新的 G9 276 層 TLC NAND


▲首先透過 CrystalDiskInfo 軟體來檢視 M.2 固態硬碟的基本資訊,確認過眼神,是全新的!採用 PCIe 5.0 x4 傳輸模式以及 NVM Express 2.0 標準,測試的韌體版本為 K1CR5101,所有參數與 SSD 本體上的貼紙標示一致~


▲先來個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存儲基準測試,這部分主要看的是隨機讀寫性能的部分,最終得分為 3133,平均存取時間為 57 us 左右


▲接著使用 ATTO Disk Benchmark 來測試不同大小檔案的連續讀寫性能及穩定度,放上了兩種不同單位的表示來給大家參考,寫入最高為 8.79 GB/s、131.32K IO/s,讀取最高為 10.01 GB/s、103.3K IO/s


▲在 AJA System Test 中來模擬專業性質的多媒體檔案,在讀寫時的效能表現,設定以 8192×4320 8K 格式,測試 64GB 大檔案,因為是大檔案,平均速度稍微慢了點,但從下面的表格來看是相當穩定


▲在 AJA System Test 中來模擬專業性質的多媒體檔案,在讀寫時的效能表現,設定以 5120×2700 5K 格式,測試 1GB 小檔案,因為是小檔案,速度會比較快,一下子就完成了!


▲在 AIDA64 中跑 Read Test Suite 讀取性能組合測試,三段讀取速度幾乎一致,代表 NAND 排布均勻,且未出現降速或熱衰退,隨機讀取表現很接近線性讀取速度,對於 DRAM-less SSD 來說是很不錯的表現,代表 HMB 有效運作著,存取時間只有 0.02 ms 真的很快,CPU 使用率 0% 表示控制器與系統之間的協調非常好,沒有半點拖累效能的情況發生~


▲使用 AIDA 64 進行 Linear Read 連續讀取測試,Block Size 為 8 MB,在初段的 10% 之中暴衝,最快曾經突破 6000 MB/s,但在之後的 SLC 快取耗盡後,全程速度基本都穩定維持在 3700 MB/s 左右,沒有明顯波動或掉速,顯示韌體調度良好


▲使用 AIDA 64 進行 Linear Read 連續讀取測試,Block Size 為 4 MB,在初段的 10% 左右一樣暴衝,7500~8000 MB/s 代表 SLC Cache 在空盤狀態下發揮最大的效能,隨後 Cache 耗盡後進入原生 TLC 寫入模式。速度掉到約 940 MB/s 左右,不過只沉迷了約 20% 的容量,後續資源調度的速度很快,回穩到 1900 MB/s 左右的速度直到結束


▲我把 CrystalDiskMark 測試表現留到最後,在測試的途中也來順便觀察一下溫度表現,首先是在全預設的情況下,連續讀取速度為 10,962 MB/s,連續寫入速度為 9,366 MB/s,在 Q1T1 下的 4K 隨機讀寫速度為 74 MB/s 與 270 MB/s,待機溫度約在 37 度左右,測試中的最高溫度來到 53 度


▲在 CrystalDiskMark 中設定切換到 NVMe、設定檔為最佳效能的情況下,RND4K 的隨機讀寫能力表現中達1521K/1359K IOPS,測試中的最高溫度來到 57 度


▲在 CrystalDiskMark 中設定切換到 NVMe、設定檔切換到真實世界效能的情況下,在 Q1T1 下的 4K 隨機讀寫表現約為 80/290 MB/s,測試中的最高溫度並沒有超過剛剛的 57 度,這樣的溫度表現完全不用擔心~


「總結」

最後幫大家做個總整理與複習,美光 Micron Crucial P510 PCIe 5.0 NVMe SSD 1TB,TBW 給到 600TB,採用 PHISON 群聯 PS5031-E31 主控晶片搭配 Micron 276L G9 3D TLC 顆粒,使用 64 MB 的 HMB(Host Memory Buffer)快取也就是 DRAM-Less 方案,連續讀寫性能實測約 10962 與 9336 MB/s 左右,雖然未達官方宣示但也很接近了,緩內容量約 120GB,緩外速度約 1900 MB/s

關於主控這個 E31 主控很有趣,大多數早期 Gen 5 SSD 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溫度方面,用上主機板自帶的散熱片可能會超過 80 度,常看到第三方設計了大型的散熱片甚至加上風扇,有些更浮誇的還用上水冷!而為了解決發熱問題,群聯將 E31 轉向無快取設計,採用了台積電 7nm 製程技術,還將最大頻寬從八通道縮減了一半剩下四通道,將功耗壓在 6W 之下,從 P510 帶有散熱片的版本來看也能知道,對比起老大哥 T700 縮小了很多很多!

和目前台灣在售的 Kioxia Exceria Plus G4 同樣是了採用 DRAM-less 方案,不過差別在於顆粒的不同,Kioxia 使用的是 218 層 BiCS8 TLC,而美光自然是採用自研的 276 層 TLC,至少在理論上,它的記憶體密度更高、速度更快,這也是 P510 的亮點,不過最大的優勢體現在價格上,美光不用第三方採購、物流費用,通通自己來,目前在某屋的 1TB 價格是 $2699,帶散熱片的是 $2999

在價格定位上可以看到美光是用「Gen5 性能,Gen4 價格」作為宣傳賣點,而實際上這樣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帶有 Dram 且 TLC 顆粒,適合做為系統碟的 Gen 4 SSD 了,但是放在 Gen 5 的戰場中,它真的是便宜到會發光的突出選項!對於主機板上已經有 Gen5 插槽的使用者,覺得沒用上 Gen 5 來匹配自己的身分就會全身發癢,那麼 P510 就是不用多花太多錢就能升級上去的選擇

從各項測試結果來看,仰賴著美光出色的顆粒表現,它的順序讀取性能表現雖然不錯,但在 4K 隨機讀寫部分並沒有比較優秀,這代表著用它來當作遊戲碟,在體驗上並不會比某些 Gen 4 SSD 來得明顯更快,尤其是在需要頻繁隨機讀取的小檔案型遊戲,例如開放世界、即時切換場景的 3A 大作中,跟其他高階 Gen 5 沒得比

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單面顆粒、溫度表現,適合放在筆電中使用、在日常應用中常需要進行大檔案的讀取、較少長時間的高負載寫入的情境中,詩人感覺主要是給想要體驗 Gen 5 高速的玩家嘗鮮使用,糟糕!實話好像說太多了,想買的就去看看其他開箱怎麼吹吧~




以上就是我對
【「2025 的下半年 Gen 5 SSD 值得入手嗎?」
美光 Micron Crucial P510 1TB SSD 評測】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