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運動傷害復健書》後,我對於運動傷害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改變。原本我以為運動傷害只是「休息一下就好」,但書中系統性地介紹了各類傷害的成因、處理原則、復健方法與回歸運動的流程,讓我明白復健其實是一個需要時間、計畫與專業介入的過程。
1. 認識運動傷害的科學性
本書讓我了解了不同傷害(如肌肉拉傷、韌帶扭傷、肩膀夾擠症候群等)的成因和解剖結構,這讓我開始重新檢視自己平常運動時的姿勢與習慣。很多傷害不是當下造成的,而是長期姿勢不良、訓練過度或忽略暖身與恢復所導致。
2. 復健不只是治療,更是預防的延伸
過去我常把「復健」和「受傷之後才做的事」畫上等號,但書中觀念指出,復健是恢復功能、建立正確動作模式與預防再傷的重要一環。這讓我開始重視訓練後的拉伸、滾筒放鬆、穩定性訓練等看似「冷門」的運動。
3. 步驟化的復健流程
我特別喜歡書中針對常見部位(如膝蓋、腳踝、肩膀等)所提供的復健步驟與運動動作,包含急性期的RICE原則、修復期的活動恢復、再訓練期的強化與功能性動作。這些流程不僅可以自我操作,也幫助我在陪伴朋友或學員恢復時更有依據。
4. 觀念上的轉變
最大的收穫之一是心態上的調整——運動傷害不應該「硬撐」或「拖著不管」,而是要用正確方式處理,給予身體恢復的時間。書中也提醒:「不要為了追求短期表現,而忽略長期健康」,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提醒作用。
這本《運動傷害復健書》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讓人學會「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的指南。無論你是運動員、健身愛好者,或是教練與物理治療師,都能從中獲得豐富的實用知識。我相信,未來每一次的訓練,我都會更加留意身體的訊號,讓運動變得更健康、更可持續。
您好!您暫時不能瀏覽帖子的全部內容,請 登錄 | 沒有帳號? 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