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電源供應器] 索爾降臨誰與爭鋒,ROG THOR III 1000W 白金牌電源供應器開箱試用

[複製連結] 查看: 53|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wi0342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5-5-21 23:05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第三代THOR外觀規格全提升,追求終極效能和穩定性


作為ROG電源的旗艦等級,THOR從早期的第一代到目前的第三代,通通都具備白金級以上認證,更高瓦數的1650W更是擁有鈦金級認證,THOR系列除了具備頂級的規格外,每一代在外型上的設計感尤為出色,在保有斜切的電馭造型加上信仰之眼與監控顯示面板的基礎上,再把這些特色發揚光大,是的,THOR III已不滿足於簡單的OLED面板顯示,而是極好拆卸安裝的磁吸式OLED面板,不會受限於安裝形式,全面監控電源瓦數


ROG THOR III搭載新一代氮化鎵 (GaN) MOSFET,良好的導熱材質能提升更高的電源效率,且縮小後的體積能更優化內部配置,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並採用專利智慧穩壓器的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讓更為耗電的GPU在高負載時也能有穩定的運作


個人製作的前導影片,能大致了解ROG THOR III的特色
https://youtu.be/zdx2UXHGTr4


產品開箱


ROG THOR III 1000W是一款白金牌認證的電源供應器,相容ATX 3.1規範,支援最新的PCIe 5.1,採用氮化鎵MOSFET和雙滾珠軸承風扇,擁有專利的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和TURBO模式


▼外盒正面與背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根據個人經驗,通常這種上掀盒蓋方式的3C產品,等級上通常都會更高一些,外觀也更有設計感,內盒分為左右兩區,較小的文字區域主要放置各式線材,較大的信仰之眼區則有配件和電源本體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所有配件一覽,有說明書、魔鬼氈綁帶、束線帶、信仰之眼銘牌和4顆黑色的電源螺絲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貼心提醒關於16-pin線材的安裝方式,要確實接入電源和顯示卡接口,不可留有縫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除了電源線,其他硬體接線則是放在收納袋中,電源線徑為頗粗的6m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設備線材分為兩包,全都是模組化線材,一包是主要設備的線材,包括主機板20+4PIN x1 、CPU 4+4PIN x2、PCIE 6+2PIN x4、12V-2×6 x1;另一包是次要設備的線材,包括大4PIN x2和SATA x2,個人覺得這樣的分類還不錯,因為過往大4PIN最常接風扇,不過目前主機板本身支援的風扇數量已經很夠,SATA以前最常接的硬碟,因為現在多數消費者都會選擇速度更快且價格實惠的M.2硬碟,所以次要線材不一定有需要用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主機板24PIN電源線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ROG THOR III 1000W全系列的線材均採用壓紋編織線材質,摸起來很柔軟容易彎折,可提升每1根線材的保護力,安裝時也不容易受到設備和空間影響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PU 4+4PIN x2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接入主機板的4+4PIN接頭採用獨特的灰色,組裝時更容易辨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符合PCIe 5.1規範的12V-2×6,最高瓦數支援到600W,升級後的PCIe接頭均採用銅質針腳,有非常好的導熱性,在運作時能維持低溫和低功耗,保持顯示卡的穩定性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非常特殊的IVS 線,是附加在12V-2×6旁獨立出來的線材,連結後會啟用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在遊戲或超頻時GPU負載極高的狀態,能將電壓穩定性提升高達 45%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是官網對於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的說明,在傳統以CPU電壓為主時,CPU在負載狀態下可能會有上下闕值溢出的狀態,容易造成顯示卡運作不穩,啟用GPU-First電壓感應後,闕值溢出的部分慢慢變平穩



▼ROG THOR III全系列都支援同步燈效,所以想要享受閃亮亮的外觀務必要接入這個5V的RGB燈效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40/50系列顯示卡出來以後,漸漸失去舞台的PCIE 8PIN,OMNI只能仰天長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還有不受寵的次要線材,大4PIN和SATA x2,OMNI簡單躺平已說明一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ROG THOR III 1000W電源供應器介紹


這款電源供應器的尺寸為190 x 150 x 86 mm,長度較長,所以在挑選機殼時要注意空間是否充足,磁吸式OLED面板絕對是本次外觀的一大亮點,當然整個設計也是充滿ROG滿滿的電競風味,在很多細節上都有展現出身為ROG粉自豪的要素,值得一再品味


▼擁有出色造型的ROG THOR III 1000W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超帥的頂部進氣口,採用斜線條紋配置,是ROG特有的視覺效果,重點是在斜紋條紋中還顯示了信仰之眼的圖案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搭載135mm雙滾珠軸承風扇,軸承的壽命極高,搭配0dB停轉功能,還有內部的大型散熱片,都可讓電源供應器內部的散熱效率達到最佳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電源會發光部分有三個區域,頂部斜切的透明THOR銘牌,側邊右側的信仰之眼,和左邊的磁吸式OLED面板,鏡面和金屬拉絲紋理交錯,質感相當好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磁吸面板拿下後可以看到連接的端子,包括面滿內側都有ROG的文字,滿滿的細節感讓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面板顯示的部分就是在黑色框框處,範圍雖然不大,但若是只顯示電源使用瓦數那是非常足夠的,外側框透明的部分為燈效發光區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另一側一樣可以安裝磁吸式面板,一樣用頗具設計感的矽膠套保護端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拆下來以後就可以放上磁吸式OLED面板,磁吸式面板有一定的角度,讓他吸附上就可以了,記得不要硬塞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模組化配置看了就是舒服,基本的MB/CPU/PCIE/SATA和12V-2X6都有,因為THOR系列都有支援同步燈效,自然也會有ARGB接口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最特殊的就是粉紅IVS接口,接上後就會啟動GPU-First電壓感應功能,不需要使用時直接拔下即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電源供應器後方有電源開關,電源線接口和TURBO模式開關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TURBO模式會啟動風扇常駐運轉,進而達到內部更強的散熱能力,以對應高負載時的狀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電源供應器底部有完整的資訊,包括電源輸出,產地和各式安規認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ROG THOR III 1000W實際裝機


▼這次要測試的主機設備規格
CPU: Intel i9-14900KF
GPU: GeForce RTX 5070 Ti AERO OC 16G
主機板: Z790 AORUS MASTER X
記憶體: XPG LANCER 6000 16Gx2
硬碟: Kinstong KC3000 2TB
水冷: Silver NovaPeak 360 ARGB
POWER:ROG THOR III 1000W
CASE: LIAN LI O11D EVO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次安裝電源供應器會用到的4條線,分別是1條主機板電源24 PIN、2CPU 4+4PIN、1條12V-2×6和1條5V RGB燈效接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接入電源供應器會聽到"咖"的一聲才是真的連接完成,尤其是12V-2×6要特別謹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O11D EVO的後方空間一覽,特地把上方的硬碟架取下,才能讓ROG THOR III的磁吸式
OLED螢幕能完整展示出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沒想到一裝上去比想像中要長很多,連遮線板都放不上去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接好前方的硬體設備,柔軟的線材很輕鬆就可以穿過機殼的縫隙,輕鬆接入主機板,要認真注意的除了12V-2×6有沒有接緊外,5V RGB接線也記得不要接錯,會出大事的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ROG THOR III 1000W的線材長度足夠,即便是EATX的機殼相信也不會因線長而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千萬不要學OMNI看到糾結的線材,整顆心都糾結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此時壓紋線材的柔軟性再度幫上忙,加上內附的配件魔鬼氈束帶,僅用了不到十分鐘就把線材整理成一個稍微能看的狀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最後加上側板一切都沒事了,ROG THOR III的尺寸雖然偏長,不過不會影響到雙倉式架構的機殼,蓋上側板一樣服貼,不過如果要看監控和美美的燈效一樣要拆下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上機後的電源供應器展示,磁吸式OLED面板浮凸的外觀,讓整體視覺觀感更好,搭配上燈效模式變化的燈光表現讓人驚豔,這也是ROG在設計方面的獨到之處,好看兼好用相輔相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ROG THOR III 1000W各項測試


▼簡單做個80PLUS轉換測試,白金牌的轉換效率要有92%以上,待機總瓦數是125W,扣掉CPU+GPU的瓦數為80W,預估全速負載為100W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OCCT 單烤CPU,總瓦數是404W,預估瓦數為378W,轉換效率為93.5%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OCCT 單烤GPU,總瓦數是467W,預估瓦數為440W,轉換效率為94%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A64 FPU+OCCT GPU 雙烤,總瓦數是708W,預估瓦數為653W,轉換效率92%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雙烤時監控CPU和GPU的電壓都非常穩定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開啟TURBO模式,用儀器測量雙烤時電源供應器內部溫度最高為41.1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待機時,12V-2×6接頭溫度為38.5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單烤GPU時,12V-2×6接頭溫度為42.7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未開啟TURBO模式,環境噪音值為43.0 dBA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開啟TURBO模式,環境噪音值為47.1dBA,表示風扇運轉最大噪音值僅有4 dBA左右,這分貝幾乎接近無聲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ROG THOR III系列再一次將頂規旗艦的水準進一步昇華,雖然第一眼看到是滿滿的ROG電競外觀,但是實際究其細節,ROG THOR III不單單只有設計感,而是增添更多的實用性,像是獨特的磁吸式OLED面板,是可以放置在左右兩側,不會因為受限於機殼的安裝而無法看到監控內容


一顆電源供應器要能持久運作,勢必在內部的零組件和整體的散熱都要兼顧,ROG THOR III搭載更小體積的氮化鎵MOSFET,能讓內部有更充足的散熱空間,而這次搭載的雙滾珠風扇,更是能讓散熱能力達到最佳化


在性能方面,考量到現在針對顯示卡的負擔越來越重,GPU優先電壓感測便是因此而生的功能,採用專利智慧穩壓器IVS,在遊戲或超頻時等負載狀況較強時,會立刻啟動,提升電壓的穩定性,以保證使用時的流暢度,而在這幾天的使用中,包括壓力測試和遊戲等,都完全沒有卡頓或重起的狀況發生,12V-2×6接頭的溫度也頗低,所以無論是溫度還是穩定度都表現得可圈可點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