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zj8202 於 2024-10-11 13:03 編輯
內容簡介:
──《當代戰略全書》系列──
★80年暢銷經典最新改版★
★45位戰略大師的深刻見解★
民主世界的地緣政治霸權和基本安全,正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嚴峻的挑戰
在局勢渾沌不明的世界中,戰略讓我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
並賦予我們實踐目標的力量
★綜覽由古至今各大戰略理論與戰役精髓★
★深入理解軍事、政治戰略與現代世界的形塑★
《當代戰略全書》(系列)是關於戰略的新世代權威著作,集結數世紀以來塑造戰爭和治國方略理論與實踐的關鍵人物。本系列共五冊,收錄了世界一流學者的全新研究,提供從古代到今日的戰略思想的全球視角,並審視經典和當今的主要戰略議題,同時對冷戰和後九一一世代的戰略思想給予更多關注。
本書於1943年發行第一版,當時正處於歷史上最糟糕的戰爭時期。第二版則於1986年發行,係因二戰後美國成為超級大國,且核武發展引起了深思問題:戰爭用途以及武力與外交之間的關係,因此新一代的學者紛紛研究並修訂了這門學科所仰賴的歷史知識體系。在全球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此刻,對戰略及其歷史研究的重要性達到新高,故推出本書第三版。
《當代戰略全書》(系列)由知名歷史與戰略研究者們撰稿,包括:《戰略大歷史》(Strategy: A History)作者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大戰略》(On Grand Strategy)作者約翰.路易斯.蓋迪斯(John Lewis Gaddis)、牛津大學國際歷史名譽教授瑪格麗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以及「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外交及防衛政策研究主任柯瑞.謝克(Kori Schake)等人。
《當代戰略全書》(系列)從歷史上最富有影響力的戰略家身上吸取重要教訓,從修昔底德、孫子到克勞塞維茲,從拿破崙、邱吉爾、毛澤東、馬歇爾到習近平。重新檢視從古至今的軍事與政治戰略的發展,以及其對現代世界的形塑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當代戰略全書1】戰略的原點
當「戰略」初次於1771年成為日常用語時,傳達的是崇尚計策和謀略的用兵術觀點,目的是避免正面交鋒。這種觀點在十九世紀逐漸擴展,到了二十世紀期間,焦點轉向了軍事手段與政治目標的相互作用,著重於如何經由各種手段實現目標的議題。
戰術很容易被歸類為準則,戰略則不一樣,因為戰略取決於許多情形(物理、政治以及道德),而這些情況大不相同。控制和利用國家或多國結盟的資源,包括兵力。目標是維護重大利益,並確保不受到堤人的威脅,無論是實際、潛在或推測的威脅。
大戰略的關鍵在於政策。換句話說,國家領導人要有能力匯集所有的要素,包括軍事和非軍事,才能保護和增強國家的長期最大利益(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
▌【當代戰略全書2】強權競爭時代的戰略
本書從十六世紀與十七世界、現代國家體制崛起的關鍵時期開始,直到二十世紀世界大戰大動盪的前夕。這段時期最主要的特色是多極化的國際秩序,缺乏單一的強權,因此權力平衡的概念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於此同時,各種意識形態、技術、知識不斷產生也互相激盪,促成現代國際體系的成形。另外,如何抵制逐漸崛起的新興大國,如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聯盟、英屬印度與其他地方的反殖民運動,也在這段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當代戰略全書3】全球戰爭時代的戰略
二戰是民主國家聯手參與過最大、也是最激烈的戰爭。然而,從政治學角度來看,二戰是位於戰場最前線的民主政體(邱吉爾領導的大不列顛以及羅斯福領導的美國)和共產政權(史達林領導的極權國家)攜手合作,共同對抗德國和日本。各國都有自己的強項、弱點和優先目標。因此,必須分清楚何時可以毫無保留,相互信任,何時又該有所節制,防範對方。此外,雙方必須有協定約束,確保彼此的聯盟能在戰時不會土崩瓦解。
戰爭詭譎多變,難以預測,偶發事件可左右戰局,令戰果難以預料。戰爭如同能改變地貌的洪流,足以讓國際局勢重新洗牌,參戰方會各有興衰,國力與地位有所升降。各國的戰後地位可能迥異於戰前所擁有的身分。因此,國家領袖必須高瞻遠矚,靈活應變,隨時調整戰略,才能掌握相對優勢。
▌【當代戰略全書4】兩極霸權時代的戰略
本書探討「兩極時代的戰略」,即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變成對立的超級大國,掌控著分裂的國際體系。歐洲帝國解體後,產生了新國家和普遍的混亂局面。核子武器迫使政治家重新思考武力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和平時期的競爭中利用戰爭方法取得優勢。各地的領導者──不只是在莫斯科和華盛頓──都必須制定戰略,在全球冷戰時代中保護自己的利益,從美國艾森豪、甘迺迪、卡特、尼克森、麥克阿瑟;蘇聯赫魯雪夫、布列茲涅夫;印度尼赫魯;到以阿的本─古里安、納賽爾……本書涵蓋了二十世紀後期的主要議題,例如核武戰略、結盟與不結盟、正規戰爭與代理人戰爭、小國戰略與革命政權,以及如何融合競爭與外交等。這些議題在現代仍然舉足輕重。
▌【當代戰略全書5】後冷戰時代的戰略
冷戰結束後,美國贏得所向披靡的領導地位,卻也面臨著新舊交雜的各種問題。恐怖主義、核武擴散、叛亂橫行、非常規戰爭與網路安全。新科技的出現與戰爭模式的改變,考驗著過去長久以來的理解與認知。中國的霸權野心與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在在都對美國所帶領的國際秩序提出挑戰。隨著地緣政治的風險不斷升高,全球似乎再次朝多極世界的方向傾斜。因此,本書重新思考戰略的意義與功能,讓我們在動盪的世局中持續站穩腳步。
▌當代戰略全書系列:
【第一冊】《戰略的原點》
【第二冊】《大國競爭時代的戰略》
【第三冊】《全球戰爭時代的戰略》
【第四冊】《兩極霸權時代的戰略》
【第五冊】《後冷戰時代的戰略》
▌磅礡推薦──
公孫策/歷史評論家
王 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副主任
張榮豐、賴彥霖/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執行長
黃欽勇/DIGITIMES董事長
蘇紫雲/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讀過的所有書名有「當代」二字(或英文modern)的都落伍了,除了本書──從第一版於一九四三年出版,到這次第三版,它持續增修內容,堪稱與時俱進而無負於「當代」。對於正處於美中兩強爭鋒浪尖位置的台灣,本書更可以用來對照檢視──我們當前的國家戰略對不對、好不好。對戰略有興趣的讀者,本書肯定有助於時事戰略分析;對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加入國際現勢關鍵人物的性格來研判。
──公孫策/歷史評論家
《當代戰略全書》,收錄各家學者對古今戰略思想、重要決策的詮釋,對於初窺戰略一道者有極佳幫助。你不見得能認同詮釋者的意見,但透過專家的解讀,對已有一定程度者更能有所啟發。
──王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在這個時代,國際關係的發展對台灣的每一個普通人來說,影響力會超過以往;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影響國際關係的「戰略」增加更多了解。對於無暇進入學術環境研讀,但又不想被片面、局部的知識所誤導的聰明人來說,本書是無與倫比的選擇。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副主任
藉由閱讀高品質的經典史籍,能夠幫助我們俯視不同時空背景下,不同戰略理論的興起背景、互動,以及不同國家所制定的戰略方針,推薦《當代戰略全書》給對戰略思維有興趣的讀者。
──張榮豐、賴彥霖/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執行長
這本書有著讓人無法停止閱讀的魔力,除了對歷史上戰略思想回顧與綜整,筆觸紙間更訴說著當代戰略問題的思考和探討。比較戰爭史中的不同戰略思想與國際情勢分析,作者們提煉出的戰略原則與規律即使在技術進步的今日依然適用。
──蘇紫雲/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
▌國際讚譽
2023年最佳讀物
──國際議題評論媒體Project Syndicate
(布蘭茲)聚集了四十五位這樣的專家。這些專家都是各自領域的智者,每個人都嘗試像歷史學家那樣,如同貓頭鷹旋轉著脖子──掃視著過去和現在,也展望未來……戰略學術研究已經國際化,而布蘭茲先生的視野超越了熟悉的理論家和實踐者,也超越了戰場。
──多米尼克.格林(Dominic Green),《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當代戰略全書》長期以來一直是理解軍事戰略與政治結果之間的關係的寶貴資源。最新版結合了過去的戰略與一群當代傑出學者的見解,無疑在未來數十年內都將是重要的讀物。
──康多莉扎.萊斯(Condoleezza Rice),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所長、美國前國務卿
這是雄心勃勃且範圍廣泛的卓越努力。新版書廣泛構思、權威且精心編輯,保留並重新獲得了原先經典版本的相關性和力量。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海上勝利》(Victory at Sea)和《霸權興衰史》(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的作者
這部出色的合集即時協助恢復戰略競爭力。隨著地緣政治的競爭在全球加劇,我們不能讓《當代戰略全書》中的寶貴教訓停留在書頁中,這些文章需要被閱讀、討論並應用於我們今天面臨的挑戰。
──赫伯特.麥馬斯特(H. R. McMaster),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全球戰場》(Battlegrounds)和《失職》(Dereliction of Duty)作者
挖掘歷史的殘酷教訓、強調偉大戰略思想家歷久不衰的智慧,並提供關於民主國家如何在深刻的技術變革和政治不確定時代中茁壯、成長的新見解,《當代戰略全書》是面對二十一世紀地緣政治挑戰所不可或缺的指南。
──艾美.澤加特(Amy B. Zegart),史丹佛大學教授暨資深研究員,《間諜、謊言與演算法》(Spies, Lies, and Algorithms)的作者
你可能對戰爭不感興趣,但戰爭一直對你有興趣。這是一本絕妙的戰略思想和行動的個案匯集,很難想像會有更好的書能像它這樣帶領我們認識這個充滿衝突的年代。這部著作從古代世界講到數位時代,聚焦於理論與實務的關係,主題和寫作者的選擇都極具想像力,實在令人欽佩。
──麥葛瑞格.諾克斯(MacGregor Knox),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在經典之上再求進步並不容易,但撰稿者們在更新《當代戰略全書》以適應二十一世紀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新版書彰顯了原著的精神,同時提出了新的問題,這將使兩本書在未來數十年內都能互相呼應。
──麥可.內伯格(Michael S. Neiberg),《法國淪陷》(When France Fell)作者
▌美國Amazon暢銷書
「國際外交」類
「軍事戰略史」類
作者簡介
霍爾.布蘭茲Hal Brands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全球事務的季辛吉傑出教,也是美國企業研究的學者。曾撰寫與編輯多本著作,包括《川普時代的美國大戰略》(American Gr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Trump)、《創造單極時刻》(Making the Unipolar Moment: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Rise of the Post-Cold War Order)、《大戰略有什麼好處?》(What Good is Grand Strategy? Power and Purpose in American Statecraft from Harry S. Truman to George W. Bush),以及《拉丁美洲的冷戰》(Latin America’s Cold War),同時也是《彭博觀點》(Bloomberg Opinion)的專欄作家,並曾擔任國防部長戰略規劃特別助理,以及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的主要撰稿人。
譯者簡介
辛亞蓓
外貿協會國際企業經營班英語組結業;英國杜倫大學英語教學碩士肄業;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學士畢業。專職寫手、譯者和審稿師。合著《英語搭配詞隨身祕笈》。譯有《明日飆股》、《職場上做人很累,不會做人更累》。
黃妤萱
畢業於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曾為本地化領域全職譯者,現為自由譯者。喜歡透過翻譯探索各領域的知識。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目前任教於陽交大學和淡江大學,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鼎玉鉉
曾任國內法律暨政策研究員、德國基金會實習行政助理、英文教師、華語教師及精品銷售員。研究範圍隨著人生機遇變化,一路從嚴肅的國際政經局勢、國內新創產業發展、人文展覽藝術涵蓋到日常生活中的心靈哲思。
目前旅居來回德國、台灣二地,同時是台北市翻譯工會的一員,專職書籍翻譯、華語教學、寫作。
譯有《別讓地球碳氣》《世界地圖祕典》《世界文字圖解簡史》《我的美好不該是你騷擾我的藉口》《從地圖上的時間看歷史》《白令海峽的輓歌》《這一年,我靠植物找回自己》等書。
*******分享有價值的書籍。覺得好的話,煩請給個好評,我會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