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交流] 十一種不良生活習慣

[複製連結] 查看: 318|回覆: 2|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rpc845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6-30 01:23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1.起床先疊被



人體本身─也是一個污染源。

在一夜的睡眠中,人體的皮膚會排出大量的水蒸氣,

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

人的呼吸和分佈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學物質有145種,

從汗液中蒸發的化學物質有151種。

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氣體,如不讓其散發出去,

起床就立即疊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學物質污染。





2.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人則通常飲食無規律,容易感到疲倦,頭暈無力,

天長日久就會造成營養不良、貧血、抵抗力降低,

並會產生胰、膽結石。





3.飯後鬆褲帶



飯後鬆褲帶可使腹腔內壓下降,

消化器官的活動與韌帶的負荷量增加,

從而促使腸子蠕動加劇,易發生腸扭轉,

使人腹脹、腹痛、嘔吐,還容易患胃下垂等病。





4.飯後即睡



飯後即睡會使大腦的血液流向胃部,由於血壓降低,

大腦的供氧量也隨之減少,造成飯後極度疲倦,

易引起心口灼熱及消化不良,還會發胖。

如果血液原已有供應不足的情況,飯後倒下便睡,

這種靜止不動的狀態,極易招致中風。





5.飽食



飽食容易引起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

注意力不集中,應激能力減弱。經常飽食,

尤其是過飽的晚餐,因熱量攝入太多,

會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

還會引起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

在大腦中數以萬倍增長,這是一種促使動脈硬化的蛋白質。

腦動脈硬化的結果會導致大腦缺氧和缺乏營養,

影響腦細胞的新陳代謝。

經常飽食,還會誘發膽結石、膽囊炎、糖尿病等疾病,

使人未老先衰,壽命縮短。





6.空腹吃糖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空腹吃糖的嗜好時間越長,

對各種蛋白質吸收的損傷程度越重。

由於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因而長期的空腹吃糖,更會影響人體各種正常機能,

使人體變得衰弱以致縮短壽命。





7.吃太鹹的食物



鈉在人體內滯留,容易形成或加重高血壓和心臟病。





8.留鬍子



鬍子具有吸附有害物質的性能。

當人吸氣時,被吸附在鬍子上的有害物質就有可能被吸入呼吸道內。

據對留有鬍子的人吸入的空氣成分進行定量分析,

發現吸進的空氣中含有幾十種有害物質,

其中包括酚、甲苯、丙酮、異戊問二烯等多種致癌物,

留有鬍子的人吸入的空氣污染指數,

是普通空氣的4.2倍。

如果下巴有鬍子,又留八字鬍

其污染指數可高達7.2倍

再加上抽菸因素,污染指數將高達普通空氣的50倍。



9.蹺二郎腿



蹺二郎腿會使腿部血流不暢,影響健康。

如果是靜脈瘤、關節炎、神經痛、靜脈血栓患者,

蹺腿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尤其是腿長的人或孕婦,很容易得靜脈血栓。





10.瞇眼看東西、揉擦眼睛



瞇眼看東西,眼角易出現魚尾狀皺紋。

習慣性瞇眼還可使眼肌疲勞、眼花頭疼。

揉眼時,病菌會由手部傳染眼睛,導致發炎、睫毛折斷或脫落。





11.強忍小便



強忍小便有可能造成急性膀胱炎,

出現尿頻、尿疼、小腹脹疼等症狀。

美國科學家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有憋尿習慣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5倍。

憋尿時,膀胱貯存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

形成人為的尿瀦留。如經常憋尿,

就會使括約肌和逼尿肌常常處於緊張狀態;

如果憋尿時間過長,膀胱內尿量不斷增加,

還會使內壓逐漸升高,時間長了就會發生膀胱頸受阻症狀,

造成排尿困難、不暢,或漏尿。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ut00000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9-1 21:00
也是一大學問呢!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prince.716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發表於 2012-9-2 09:27
大家都知道了也不見得會去做改變~ㄞ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