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旅遊/運動] 面試唇槍舌劍十招

[複製連結] 查看: 56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7659674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9 00:1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求職面試時,為了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地推銷自我,應試者的講話策略與口才是
一個關鍵因素。教你幾招,不妨一試。
第一招:把緊自己的嘴巴,三思而後答。
面試場上,考官們經常採用的一個基本策略就是儘量讓應試者多講話,目的在於多
瞭解一些應試者在書面材料中沒有反映的情況。
有一位求職者在面試時,當考官問“你有什麼缺點”時,他按事先準備好的答案作了
回答。但他一看考官聽了之後沒有吱聲,就以為是自己答得不好,又怕冷場,於是
又講了一個缺點。可是考官一直靜靜地聽著還是不說話,就這樣,求職者一個又一
個地講了不少,而且都是沒有經過預先考慮過的。
俗話說:“言多必失”。這樣應答是不明智的,其結果吃虧的往往是應試者自己。
你在面試時一定要注意把緊自己的嘴巴,如果認為已經回答完了,就不要再講。最
好不要為了自我推銷而試圖採用多講話的策略來謀求在較短的時間內讓招聘方多了
解自己,事實上這種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講並不可取。該講的講,不該講的決不要多
講,更不要採取主動出擊的辦法,以免畫蛇添足、無事生非。
第二招:留足進退的餘地,隨機而應變。
面試當中,對那些需要從幾個方面來加以闡述,或者“圈套”式的問題,應試者要注
意運用靈活的語言表達技巧,不要一開始就把話講死。否則,很容易將自己置於尷
尬境地或陷入“圈套”之中。
當考官提出“……,你認為應抓住幾個要點?”之類的問題時,你的應答最好這樣開頭
:“我認為這個問題應抓住以下‘幾個’要點。”在此用“幾個”而不用具體 的數字“三個”、
“四個”或“五個”來回答,給自己預留了靈活發揮的空間,可以邊回答邊思考邊豐富。
反之,如果話一講死,一旦出現卡殼,就會慌亂、緊張,本來完全可以應答 的問題
也就答不好了。
當考官提出“據說你對‘××’問題很有研究,不妨談些你的看法”這樣一些誘導式的問
題時,你的應答須特別謹慎。因為考官提出問題的時候,就把你界定在一個 特定的
背景下,實際上是為了對你作深入瞭解所設定的“圈套”。即使你真的對‘××’問題很
有研究,也切不可自以為是,否則你將面臨難度更大的追蹤性問題。 你不妨這樣回
答:“談不上很有研究,只是略知一二,可以共同探討一下。”這表面上是對考官的謙
恭,而實質在於給自己留下迴旋的餘地,以便隨機應變。
第三招:穩定自己的情緒,沉著而理智。
有時面試時,考官會冷不防地提出一個應試者意想不到的問題,目的是想試試應試
者的應變能力和處事能力。這時,你需要的是穩定情緒,千萬不可亂了方寸。
有一家外貿進出口公司在一次人才交流會上招聘秘書,某小姐過關斬將,各方面的
條件都符合招聘單位的要求,正當招聘單位欲拍板錄用她時,一名考官靈機一動,
又提了一個問題:“小姐,如果在將來的工作中,你接待的客人要你陪他跳舞、你
不想跳,但不跳又不行,你會怎麼辦?”
沒想到考官的語音剛落,那小姐當即漲紅了臉,對著招聘人員憤怒地說:“你們是什
麼鬼單位,在這裡擺攤招舞女!”說完,連求職材料也未取回就氣呼呼地揚長而去。
其實那家公司是一個很正派、很有聲望的企業,那位考官提出的問題可以說是工作中
常會碰到的問題,並沒有什麼不健康,也不難回答。如果是你,不妨這樣回答:“我
們這個公司是一個正規企業,我想不會碰上不三不四的人,正常情況下跳跳舞也不是
什麼壞事。”
第四招:不置可否地應答,模棱而兩可。
應試場上,考官時常會設置一些無論你作肯定的回答還是作否定的回答都不討好的問
題。比如,考官問: “依你現在的水準,恐怕能找到比我們公司更好的單位吧?”如
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則說明你這個人心高氣傲,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果你的
回答是否定 的,不是說明你的能力有問題,就是自信心不足;如果你回答“我不知道
”或“我不清楚”,則又有拒絕回答之嫌。真是左右為難!
別急,當你遇到這種任何一種答案都不是很理想的問題時,就要善於用模糊語言來應
答。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論”作為開頭,接著從正反兩方面來解釋你的觀點。 不妨這
樣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我能找到比貴公司更好一點的企業,但別的企業在對人才培養
方面或許不如貴公司重視,機會或許也不如貴公司多。我想,珍惜已有 的是最為現實
的”。這樣回答,不僅能讓自己置於一個有利的位置,而且會讓考官領略到你的高明和
“厲害”。
第五招:圓好自已的說詞,滴水而不漏。
在面試中,有時考官所提的一些問題並不一定要求有什麼標準答案,只是要求面試者
能回答得滴水不漏、自圓其說而已。這就要求應試者答題之前要盡可能考慮得周到一
些,以免使自己陷於被動。
有一位商場的採購經理參加一次面試,當考官提出“請你舉一個實例說明你的工作規範
和流程”時,他回答:“這有可能涉及到我們的商業秘密。” 考官說:“那麼好吧,請你
把那些不屬於商業秘密的內容告訴我。”這樣一來,問題的難度更大了,他先得分清楚
哪些是商業秘密,那些不是,一旦說漏了嘴,則更 顯出其專業水準不夠。不能自圓其
說,很可能會被逼入“死角”。
有兩個典型的考題,在面試場上出現的頻率最高。一是“你最大的優點是什麼?”二是“
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這兩個考題貌似簡單,其實很難答好。
因為接下來考官會追問:“你的這些優點對我們的工作有什麼幫助?” “你的這些缺點會
對我們的工作帶來什麼影響?”之後,還可以層層深入,“乘勝追擊”,應試者是很容易
陷人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的。面試在某種程度上 就是一種鬥智,你必須圓好自
已的說詞,方能滴水不漏。
第六招:不拘一格地思維,“歪打”而“正著”。
面試中,如果考官提出近似于遊戲或笑話式的過於簡單化的問題,你就應該多轉一轉
腦子,想一想考官是否另有所指,是否在考察你的IQ、EQ或lQ;如果是, 那就得跳
出常規思維的束縛,採用一種非常規思維或發散式思維的方式去應答問題,切不可機
械地作就事論事的回答,以求收到“歪打正著”的奇效。
有一位學歷並不高的女青年到一家大公司應聘管理人員的時候,一位考官突然提問:
“請問,一加一是多少?”女青年先是一愣,略一思索後,便出其不意地反問考 官:“
請問,你是說的哪種場合下的一加一?如果是團隊精神,那麼一加一大於二;如果是
單槍匹馬,那麼一加一小於二。所以,‘一加一是多少?’這就要看你想 要多少了。”由
於女青年採取了非常規性應對方式,在眾多應試者中,她便脫穎而出了。
第七招:擺平自己的心氣,委婉而機敏。
應試場上,考官往往會針對求職者的薄弱點提出一些帶有挑戰性的問題。比如,對年輕
的求職者會設問:“從你的年齡看,我們認為你擔任經理這個職務太年輕了, 你怎麼看
?”對年齡稍大的求職者又會設問:“我們覺得你的年齡稍大了點,恐怕在精力方面不如
年輕人,你怎麼看?”等等,面對這樣的考題,如果回答“不 對”、“不會”、“不見得吧”、
“我看未必”、“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等等,雖然也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但由於語氣過
於生硬,否定過於直接往往會引起考官 的不悅。
比較好的回答應該是“這樣的說法未必全對”,“這樣的看法值得探討”,“對這樣的觀點
可以商榷”,“這樣的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等等。
總之,面對這樣一些帶有挑戰性的考題,你一定要心平氣和,較為委婉地加以反駁和申
訴,絕不可情緒激動,更不能氣急敗壞,以免引起考官的反感而招致應試失敗。
第八招:放飛想像的翅膀,言之而有物。
面試中,偶爾也會出現一些近乎怪異的假想題,這類題目一般都具有不確定性和隨意性,
這也使應試者在回答時有了發揮想像的空間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領域,你只要充分利用
自己積累的知識,大膽地以“假設”對“假設”,就能夠爭得主動,穩操勝券了。
一位華裔小姐到一家美國公司應試,在“微軟”眾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中,她遇到了這樣一
道怪題:“在沒有天平的情況下,你該如何稱出一架飛機的重量?”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
題,刁鑽怪異得近乎天方夜譚。
你瞧,這位華裔小姐來了個“以牙還牙”,也用假設法作了應答“這要看你用中國式還是美
國式的方法了。假如是中國人,他會從古老的‘曹沖稱象’中得到啟迪; 假若是美國人,
他或者現實一些,拆下零件來分別過磅就是,也可以浪漫一些,發明一種特大型吊秤也
並非不可能。”這種頗有像想力且極富創意的應答,令考官不 得不為之驚歎,於是她順
理成章通過了面試關。
第九招:守好自己的人格,含蓄而大度。
一些女性應試者在應聘諸如公關小姐、秘書、演員等特殊崗位時,經常會遇到考官提
出的比較敏感的問題,一般來說,應試者可以採取較為模糊、含混而又大度的方 式予
以回答。因為這種情形下,考官的用意主要在於測試你的應變能力或智商,所以,模
糊、含混一些非但無傷大雅,有時反而還能起到證實應試者智力和應變力的 作用。
一位少女到某影視傳播公司應試,考官提出這樣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如果你被錄用
了,遇到這樣一個劇本,其中有裸體的鏡頭,你該如何對待,是接,還是不接?”
面對這令人難於啟齒的問題,少女臉一紅,旋即答道:“這要看哪種情形了。如果跟劇
情關係不大,僅僅是為了招徠觀眾,取悅觀眾,我是不會主動接它的。當然,如果確
實是因劇情需要,我想,我也會要求導演用其他方式來處理,比如,畫面的朦朧感、
鏡頭的調整,等等。”
這種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應答,看似模棱兩可,卻在護衛自己人格的同時,又巧妙地
避開了問題的實質。難怪,考官們被她的聰明所打動,使之順利走向了銀屏。
第十招:面對“刁難”巧“較量”,針鋒而相對。
應試場上,若遇考官“刁難”,善於“較量”也是一個“殺手鐧”。
一位華裔女生前往牛津大學面試,為了一個實驗課題,她與主持人發生了爭執。主持
人有些慍怒道:“你以為這就能說服我嗎?不,不!”應試的華裔女生平靜地 說:“當然
不一定,因為我還沒出生時,你就是心理大夫了。不過,如果沒有人來做這個實驗,
那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我和你誰對誰錯。”
主持人仍然不依不饒:“就憑你那個實驗方案?它有十處以上的錯誤!”華裔女生道:
“那只能表明它還不成熟;正因為這樣,我才向您拜師來了啊。”
主持人愣了一下,又說:“你以為我會指導一個反對我的人嗎?”華裔女生笑了:“我選
擇這個課題,是因為你在自己的專著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行為治療的 目的,是為
了給飽受痛苦折磨的人一個正常人生活的權利’老實說,您書中的其他話我不一定贊同,
可這句話卻成為我前來求學的動力。”
在一番“針鋒相對”的“較量”之後,主持人不得不對這位東方女性刮目相看,他欣然錄
取了這位頗有膽識與個性的華裔女生。顯然,這裡的“殺手鐧”無疑是應試者在“較量”
中巧妙地引用了主持人的專著。



出處:竅門網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1 幫助 +2 收起 理由
sandy321 + 1 + 1 非常讚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