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旅遊/運動] 怎麼把握交談中的自我角色

[複製連結] 查看: 377|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76596749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3-5 17:4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交談中的自我角色,是指說話者在語言交際中所處的地位。交談角色大體可以分成
三種類型:控制型角色、受制型角色、自由型角色。語言交際要順利進行,成功圓
滿,說話人必須對自我的地位正確把握。
一、控制型角色的把握
控制型角色,也就是說話者在語言交際中佔據主導地位。例如作報告、演講、講課,
在特定場合中心發言、講話等。要避免一種誤解,這是就交際中的地位而言的,不
能看作領導被領導關係,也不意味著身份的高低。
控制型角色的地位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交際的成敗,故特別需要明事達理的修養,不
能信口開河,不能不辨是非。

控制型角色又需要較強的調節、控制能力。因為這種角色往往面臨著各人的群體,
如果不善於調節、控制,說話就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影響表達效果,所以
不能不考慮說話的策略和方式。

二、受制型角色的把握
受制型角色,也就是說話者在語言交際中處於受控制的非主導地位,例如在解釋、
談心、調解。聽課等活動中處於接受地位的人。受制型角色的話語受到的制約,相
比較而言,要比控制型角色多一些。

受制型角色需要有耐心、細心的心理素質。因為他們在通常情況下受到交際對方的
明顯制約,其語言的迴響要建立在耐心、細心傾聽對方話語的基礎之上,否則有 可
能導致說話不得體。有次《有話好好說)劇組到廣東工業大學,與廣州地區部分高
校青年學生交流、座談。不曾想劇組一行六人,姍姍來遲,讓千餘名按時赴約的 學
生於等了一個多小時。一位女同學在會議即將結束時不客氣地責間道:“你們是否覺
得我們的時間不值錢?”這時,端坐在臺上的李保田先生回答道:“我覺得這 位同學
有點像《有話好好說》裡的張秋生,把小事誇大了。”“我還覺得你像記者,記者就
是這樣,喜歡猜測,猜測別人心裡想什麼。”李保田的答問,明顯缺乏耐 心,不是
用一種平常心、持一種與人為善態度據實認真回答,結果會場大嘩,在場記者紛紛
追尋李保田以討個說法。

受制型角色還需要有緊扣 話題。靈活應變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受制型角色說話受
到別人的制約,有時表現得十分明顯。這就要求受制型角色說話不能脫離特定的話
題,要有針對性,儘量避 免出現偏差。有的場合,出於某些特殊原因,還要靈活應
對,有意製造出偏差。1995年8月22日是鄧小平91歲華誕,適逢外交部例行的記者
招待會。記者 問:“今天是鄧小平先生91歲誕辰,他的健康狀況是不是有變化?”陳
健答:“變化當然是有的啦!他又年長了一歲!”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有位元記者
問:“你 們一直強調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那麼,你們是否把李登輝看作中國人?
”沈國放從容不迫地答道:“真正的中國人都擁護祖國統一,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
台。” 上述兩例中,前一例涉及保密問題,後一例涉及敏感問題,處於回答地位的
兩位新聞發言人都回避了正面口答,但又緊承話題而展開。這裡存在的偏差是外交
活動中 機智靈話的表現。
三、自由型角色的把握
自由型角色在語言交際中的地位比較自由,交際雙方沒有控制和受制之分。這種角
色,減少了不少限制、束縛因素,進入交際,必然比較寬鬆、自由,但是,減少了
限制、束縛,並不是意味著沒有限制、束縛,自由型角色仍然要正確把握自我。
自由型角色需要誠懇、坦率的態度,也就是說雙方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自覺保證
談話的成功。圓滿。相聲藝術家薑昆為家中的小保姆介紹了一個男朋友。男方是 個
因小兒麻痹後遺症落下殘疾的青年,是姜昆的朋友,自修了大學的全部課程。第一
次見面,這位小保姆硬讓坐在她邊上的小夥子站起來:“你站起來,走一回 兒!”男
青年還真有涵養,真走了幾步讓她看。薑昆問她:"你幹什麼?”她理直氣壯地回答
:“我看看他那腿到底短多少!”處不處物件當然是雙方自由的,但在 初次見面的場
合,且事先已知道對方的身體狀況,毫無忌諱地直接觸及對方的生理殘疾,大沒禮
貌、太不得體了,何談真心實意呢!




出處:竅門網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2碎鑽 +1 幫助 +2 收起 理由
sandy321 + 1 + 1 非常讚
lcctno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