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作者: 李道成╱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4月2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李道成╱綜合報導】
雅安地震餘波盪漾,但檢討聲浪已出;不在震央的寶興縣,房屋幾全部受損,甚至連汶川震後以「八級抗震、九度設防」標準重建的建築無一倖免,這現象引起當地媒體與學界撻伐。
如此高標準建築,在芮氏規模七強震肆虐後,幾全部挺不住;中國青年報質疑,日本建築抗震要求是七級,汶川震後設定更高規格的「八級抗震、九度設防」,為何中國的高標準還不如日本的低標準。
中國青年報舉日本兩年前遭規模九強震襲擊的「三一一大地震」為例說,即使引發大海嘯,但傷亡人數卻只有汶川地震七分之一。
大陸學者研究證實,中日兩國對建築抗震標準確有差異。在使用年限上,日本普遍以一百年來設計,但大陸則只有五十到七十年。
建築形式上,日本建物六成以上都是鋼結構,但大陸九成採用鋼筋混凝土;至於單位面積用鋼量,日本每單位用鋼筋為九十公斤,大陸只有六十公斤左右。
還有日本承受拉力鋼筋為六九○MPA,大陸目前標準卻只有四六○MPA。由於彼此差距不小,大陸學者建議,應修改相應建築設計規範,向高標準看齊。
除與日本建築標準有別外,陸媒呼籲,要承認大陸做事沒日本認真。以重建工程為例,日本大海嘯後,政府規畫完成重建目標是十年。普通一個八、九樓公寓, 僅抗震報告書動輒就二、三百頁;但大陸一棟廿樓以上高層建築,所有文件可能還不到二、三百頁。
此外,日本對建築施工,是採邊建設邊監督方式,為了安全與品質,中間停工是常事,但大陸監督機制形同虛設;還有日本建築完工後,至少要花二到三個月時間檢驗,但大陸最快只要幾天就可搞定。
來源:雅虎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