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講一下,這個書名翻譯不太洽當,Hadot這本書英文是What Is Ancient Philosophy,談的是西方古典哲學,特別是古希臘哲學,涉及所謂「實踐智慧」的部份,基本內容大多是學界共識不是什麼新觀點,哲學本就是可以在生活當中實踐的,是種生活態度,即便是學院(無論是柏拉圖還是亞里斯多德的)中的理論,乃至後續新柏拉圖主義、斯多葛、伊比鳩魯等都還是在講究「實踐」,而不止於「論理」,或者說純粹思辨也是一種對追求智慧的實踐方式。
在希臘化時期,傳統希臘哲學與基督宗教思想的傳入、對立與交流,是一段很複雜的歷史,「哲學是神學的僕人」在今日並不能說是很公允,不如說是過去哲學史教科書的一種偏見,仔細研究教父哲學、奧古斯丁、多瑪斯,可以發現一些哲學家即便具有宗教職的身份或立場,在處理哲學問題時,是希望能融通哲學與神學、避免相互牴觸、異中求同的,他們同時將神學(宗教)與哲學落實於生活實踐,而不是將哲學變成神學理論的一部分,僅止於思辨而將實踐行動束之高閣。若單看對於中世紀神學的歷史陳述或評論,卻忽略那個背景下哲學發展的內涵,忽視在那個年代下哲學發展的特色,那也屬於一種偏見,每個時代的哲學思考,總是在回應那個時代背景下遭遇到的問題。
書籍簡介中那句「學院傳統...往往在基督教蔑視「智慧」的偏見之下推理」云云,這種評論不知從何而來,相信是撰寫簡介的人沒有看懂Hadot這本書的第三部份,尤其是最後一節講的,他之所以這樣談哲學史的目的,以及他借古諷今的隱喻。
您好!您暫時不能瀏覽帖子的全部內容,請 登錄 | 沒有帳號? 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