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陳光標視榮譽為生命 高調慈善得罪了誰

[複製連結] 查看: 193|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damxidl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1-28 08:49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陳光標視榮譽為生命 高調慈善得罪了誰

求是理論網1月17日刊登文章《要珍視陳光標 (微博)的善心》,號召公眾響應和支持陳光標,號召企業家們學習陳光標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造福百姓,讀來令人欣慰。 相反,極個別媒體卻在沒有確切求證、沒有直接採訪當事人的情況下發表文章,給陳光標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困擾,也給陳光標的名譽造成了傷害。業內人士看來,這樣做不僅違反新聞職業操作規範,會對社會產生不良引導作用,而且在令人心寒甚至悲憤之餘,也不能不懷疑,這種行為是否受到某種利益集團的指使? 眾所周知,陳光標一向堅持高調行善、高調環保。其“陳氏風格”誠然有時會引發爭議,但其所宣傳的理念和真金白銀的行動,都切實為社會文明進步傳遞著“正能量”,得到了社會普遍理解和尊重。
首先,論理念,陳光標所倡導的慈善、環保,都回應了當下社會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也與中央有關精神不謀而合。 例如,早在中央出臺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八項規定之前9個月,陳光標即於2012年3月14日在《環球時報》發表文章《保護糧食安全是天大的慈善》,建議社會各界營造“愛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氣。看到文章發表後社會影響仍然有限,他又帶領公司員工走進南京街頭一家飯店吃剩飯剩菜,並申請把自己更名為“陳光盤”。著名的“光盤行動”由此而來。越來越多的餐館掛起“光盤行動,從我做起”的標語,節約糧食正蔚然成風。據統計,去年一年間,全國共從餐桌上節省糧食價值達7000億元,這份成績的取得,與陳光標的大聲疾呼不無關係。在某種意義上,其作用不亞于袁隆平為解決幾億人吃飯問題所做的貢獻。
此外,陳光標為了倡導“無車日”而砸奔馳,為了倡導綠色出行而多次向市民捐贈自行車,為了號召公眾關注大氣污染而售賣新鮮空氣。所有這些誇張的手法,其目的都是喚起社會關注,掀起保護環境的活動高潮。如今,深受霧霾困擾的人們,也逐漸理解了陳光標的前瞻眼光。 試想,當社會處於或即將處於危機而未發覺時,如果沒有人站出來奮力疾呼,這個群體的命運將會怎樣?陳光標急社會之所急、憂社會之所憂,憑著先進理念和良苦用心,為了全體同胞的利益而高聲呐喊,比捐多少錢都來得珍貴。
其次,看行動。不管是積累財富的方式,還是為國分憂的行動,陳光標每走一步,都是在認真踐行自己的諾言。 陳光標是通過從事利潤微薄的環保拆除工程致富的。他帶領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是全國極少數把建築環保拆除、所生垃圾再生利用的企業之一,多年來對國內許多高層建築、廠房、橋樑等工程進行了環保拆除,採用先進設備把固體白色泡沫板瞬間變成聚乙烯顆粒,把廢棄水泥塊變成路基輔料。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變形金剛”。 陳光標一直堅持,拆除行業一要千方百計避免出現安全事故,二要注意資源的再利用,不要簡單填埋,三要運用高科技手段環保拆除,減少噪音和塵埃污染。正因為嚴格秉持這種理念,他所承擔的拆除工程運行成本隨之抬高,利潤只有3%至5%,可以說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把這些血汗錢用於回報社會,哪怕遭受質疑譏諷還要長期堅持,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陳光標不是中國首富,甚至不算南京首富,但人們看到,每逢國家有難,他都慷慨解囊,並前往災區奮力搶險。從四川汶川地震、湖南雪災、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後,陳光標都能迅速行動,冒著生命危險奔赴災區搶險。相比那些借腐敗手段爭搶項目、與民爭利的行為,相比一面自己驕奢淫逸一面對受困者吝拔一毛的富商,陳光標作為民營企業家自覺沖在搶險救災第一線,哪怕屢遭生命危險也不言退步,其形象更顯可愛、可敬。 陳光標還懷有一顆堅決捍衛祖國利益的心。當日本右翼勢力嚴重干擾中日關係正常發展之時,他與兒子陳環境分別於2012年和2013年在《紐約時報》刊登保衛釣魚島廣告,嚴正表達中國公民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字裏行間飽含濃濃的愛國情懷。
祖國至上,成為這位企業家和這位“富二代”最耀眼的品質。 中國不缺乏坐而論道的人,而是缺乏起來行動的人,更缺乏做出表率的人。在中華大地上,如果能有更多“陳光標式”的企業家行動起來,又何愁不會湧起溫暖人心的向善暖流? 再次,評效果。陳光標高調做慈善,並非“秀”自己,而是通過“帶動”作用集聚和弘揚社會正能量。事實證明,他的帶動是成功的。一個“陳光標”的慈善撬動了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加入到和諧家園建設中。 如今,許多企業家錢袋越來越鼓,也越來越重視反哺社會。關注慈善、崇尚慈善、投身慈善的人群在不斷壯大。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道路上,慈善正日益成為中國社會重新分配財富的一條重要途徑。傳統觀念上的小額慈善、低調慈善、排斥個性的慈善也在與時俱進。人們認識到,現代慈善,只要規範、透明、公正,形式可以多樣。捐了錢、出了力、有益社會、造福民眾,就是慈善,都應得到社會褒揚。 除了在慈善這一老本行上取得成績外,陳光標在勤於調研思考、積極建言獻策上的貢獻也值得稱道。作為中國最執著的兩會“旁聽哥”,他在調研思考基礎上親自動手寫出來的“陳光標建議”中,增收富人遺產稅、高消費稅和環境保護稅,以及統一手機充電器接口等建議,均取得良好社會反響,有些政策已在一些地區試行。陳光標還結合自己長期從事房屋拆遷的工作實際,就房屋徵收與拆遷補償中政府、房地產商和被拆遷者關係等問題,向國務院法制辦提出13條建議,其中12條被採納寫入《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這些又何嘗不是更廣泛意義上對國家和社會的“慈善”? 有人說,陳光標所作所為都是圖名圖利。那麼,這種“名”和“利”又是什麼呢? 仔細分析下來,所謂的“名”,就是他所獲得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抗震救災模範”等數十個榮譽稱號,以及全國各地政府民眾為他頒發的榮譽證書約 4000本、錦旗1多萬面、哈達約3萬條。對於視榮譽為生命的陳光標來說,這就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所謂的“利”,無非就是擴大了個人和公司知名度,由此承擔了更多的環保拆除工程,使得更多拆遷項目在低噪音、低污染中安全順利完成,使得更多建築垃圾得以二次利用。且不說陳光標每年從微薄的利潤中拿出很大一部分捐給社會搞慈善,單憑這些工程能夠帶動全社會走上垃圾處理的良性循環之路,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淨土,就是一種可貴的慈善——對大自然的慈善。 因此,所謂的“名”和“利”,不僅沒有危害,反而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多多益善。陳光標得到的“名”和“利”越多,社會得到的“福”和“惠”就越多! 陳光標不是聖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有時甚至會顯得過於“鬧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有良知、有道義、愛國家、愛人民、心地純樸善良的企業家。
在公眾場合,陳光標總是樂呵呵的,給大家展現的都是樂觀、自信的一面,但對困難和苦惱,卻埋在心裏,從來不說。之所以如此,就是希望以公眾人物的身份,為社會持續傳遞一種正能量。而他的一些缺點和困難,又何嘗不需要社會的包容和關愛呢? 正如臺灣佛學界知名人士星雲大師所說,“他高調行善有什麼不好?你都沒有行善,你不及他呀,就不夠資格批評他。我們只有尊重他了不起,支持行善和諧高調……人要多一些讚美多一些寬容。” 著名導演馮小剛也曾連發6條微博,為陳光標做慈善招致爭議而鳴不平。“行善的人,接二連三被肆意攻擊,被審查被逼著曬發票,捐了錢卻像是幹了傷天害理的事,真是比竇娥還冤。”“高調慈善怎麼了?誰規定必須低調呀?做慈善又不是做賊,見不得人。” 慈善根源於人性之善,是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是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崇高事業。如今的中國慈善事業,就像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初期一樣,也需要大膽創新、大膽嘗試,也要解放思想,摸著石頭過河。只要是真心為了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怎麼做都不為過。 慈善的方式有千萬種。陳光標的慈善,只是他憑藉改革開放政策獲得成功後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儘管這種方式有著各種爭議,但他一沒混淆輿論視聽,二沒與民爭利,三沒見利忘義,完全符合國家提出的“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的慈善事業發展機制,應該得到理解和包容,並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更加科學化、制度化。 我們相信,在經受過暴風驟雨洗禮後,陳光標的慈善行為將變得更加純淨而高尚。我們也相信,新的一年裏,在陳光標的帶動下,慈善將成為更多人自覺的行動,人人都能成為慈善家的理念將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中華民族實現慈善大國、慈善強國的夢想不再遙遠。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